摘要:高填方路堤质量涉及的因素众多,各工程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本文主要对高填方路堤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评职称论文发表,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对于道路高填方路堤工程而言,其易受到天气环境、施工工艺、人员操作等多方因素的干扰,从而为路堤整体强度、稳定性能等埋下隐患,故为减少道路高填方路堤工程质量缺陷,就必须立足实际,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在此基础上加强施工监管,以此打造结构稳定、强度足够的道路路堤,进而确保公众出行安全舒适。
一、道路高填方路堤施工要求
通过对以往施工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填方路堤补强压实措施在整个道路施工中不仅工程量大、造价高,而且也是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无论是处理技术选用不当,还是具体施工有所偏差,都可能衍生边坡滑塌、路堤下沉、路堤开裂等病害,进而影响道路质量水平和使用效益,由此可见,加强道路高填方路堤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十分必要。但在道路高填方路堤工程施工前,人们还需认真遵循其施工要求,即必须从高填方路堤所在的地形条件和地质特点出发优化施工方案,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用于基坑开挖、填料运送、路堤排水、压实处理等操作,结合使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强化路堤稳定性,同时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水土地貌以及周围植被等的破坏,配以必要措施保证结构物两端路堤有着良好的填筑质量和压实质量,并在施工期间加强路堤沉降监测力度,以及填挖结合位置、台背等特殊位置的施工管理,以此确保道路高填方路堤获得足够的强度、水稳性以及结构稳定性。
二、高填方路堤常见病害及产生机理
1、设计方面的因素
据不完全统计,路堤约占道路总造价的25%~45%,其质量问题是道路工程的主要问题。正确的设计方案是确保高填方路堤质量的关键,吹填砂土、砂黄土及黄土地基更是如此。从现有高填方路堤质量通病的统计分析得知,设计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外业测设不到位或未测设、填料种类选择不当、未对填方边坡进行稳定性验算、单凭经验设计、设计参数选取不合理或是未对特殊做法进行专项设计等,从而为拟建道路质量埋下隐患,使路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整体沉降、边坡失稳等病害,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及行车的舒适性等。
2、施工方面的因素
2.1施工工艺方面
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按规范要求分层填筑填料或是分层厚度过大、分层不均匀,路用碾压机械选择不当或是压实不到位(压实系数不符合规范要求),压实时填土含水量控制不当或是同一路段不同填料填筑顺序错误等为拟建道路质量埋下隐患,容易诱发质量通病。
2.2施工组织方面
施工人员缺乏经验,按照普通路堤工艺组织高填方路堤施工,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组织专项设计。在组织施工时往往先施工低填方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堤,且高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后为赶工期立即铺筑路面,迫使路基没有足够的时间沉降固结,砂黄土、黄土等特殊路基尤为严重,使路面使用不久就出现整体、局部沉陷。
2.3路基降、排水处理方面
高填方路堤地面线多位于低洼处,属积水地段,下雨天、雨季尤为如此,使土基含水量增大而排水不良,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路堤降、排水处理,使水成为土体内的润滑剂,轻则引起土质松软、路堤沉陷,重则导致承载能力降低、路堤边坡失稳等,湿陷性黄土及砂黄土路堤更是如此。
2.4路基填料方面
路基填料土质差,填料中混进了种植土、腐殖土、垃圾土或泥沼土等劣质土或是参杂大块土、冻土块等,使整体填料抗水性较差、强度较低,路堤在车辙荷载及雨水等影响下出现塑性变形或沉陷破坏,尤其是膨胀土、湿陷性黄土,遇水湿陷、软化,固体稳定性差,含有冰冻土的路堤极易出现冻融翻浆现象,对路堤的整体结构危害极大。
3、水文、地质方面
当拟建道路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流沙、盐渍土及垃圾等劣质土地段填筑高路堤时,若填筑前未经换土处理或很好压实,则填筑完成后原地面土壤易产生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导致路堤开裂;当路堤穿过沟谷时,沟谷中心往往填土高度最大,向两端逐渐减低,也将由于填土高度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路堤病害,影响正常使用。此外,水的侵入和冲刷是路基和路面的第一大损坏因素,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秋季暴雨集中、强度大,却正值施工季,对高填方路堤施工非常不利。
三、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基底处理
在进行基底处理的时候,首先要对路基表层进行处理,对表层中出现的杂草、树根、腐殖土、淤泥等需要进行清理,确保表层无其他杂质,一般清表的厚度为15cm,平整后进行充分的压实。如果遇到其他不良地质的情况,如暗沟、沼泽、池塘等,需要进行清淤处理,再采用换填或者加筋地基等方式进行处理,要达到地基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在地基承载力特别差的地段,还需要进行桩基处理;对于出现大面积湿陷性黄土的地段,还需要采用强夯的方式,对其进行充分夯实,再进行平整,最后进行碾压,并用压实度控制压实效果。
2、填料选取
路基填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关键,对于含有各种杂质、有机质土、植被等不良的土质是不能用做路基填料的,在选用新的材料用做路基填料的时候,首先应该进行试验段的测试,确保试验段路基能够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施工,对相应的压路机型号、铺垫厚度、最佳含水量等技术参数,都需要进行确定。在填筑路基时,辅助填料如水泥、土工格栅等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按批次送有资质的部门检测。一般填土高度每隔5米铺筑一层土工格栅,增加横向稳定性。高填方路基为增加稳定性,现在新发明的材料很多,如以土工格栅及以聚苯乙烯泡沫板为主要填料,铺设土工布、覆盖黄沙。本填筑方法中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密度轻、强度高、热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用其作高填方路基填筑材料,能够达到质量要求,减少沉降,完全满足高等级路面的施工要求。 3、碾压控制
3.1摊铺厚度
分层填筑,按规划好的区域(一般做成10m*10m)通过计算放土,松铺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粗粒土如砂、砾作为填充材料,同层填料相同。严格控制摊铺厚度是保证路基压实、稳定的关键步骤。
3.2含水量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测含水量。现在的路基填土大多数是从取土坑中运来的,含水量较高,需要经过翻晒,也可在路基上用铧犁翻拌晾晒降低含水量,一般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整平碾压,压实效果最好。最佳含水量在实验室里由不同土质和掺灰量绘制出的曲线来确定。
3.3施工工艺
采用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水泥-水玻璃速凝浆液注浆法等进行路基填筑,保证软土高填方路基稳定。碾压过程中,合理组织工具、人员调配工作。碾压时,压实速度及压实机具型号组合,确定压实遍数。光轮压路机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轮迹重复40-50cm。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提高填筑压实度,降低费用,加快施工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预压及排水
在预压方面,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绘制沉降变化率曲线图,分析沉降及稳定情况,适当控制沉降速率。一般路段进行超载预压或等载预压,时间最好大于6个月,可以减少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在排水方面,要防止施工的时候雨水透入到路基,因此,可以做成较大的路拱横坡。在填方表面,可以采用低矮的挡水土坝防止雨水侵入路基。设置路基排水沟及边沟,保证路基纵向和横向排水通畅。边坡可以植草防护或采用水泥混凝土砌块防护,防止水流冲击,保护高填方路基边坡稳定。水的浸泡和冲刷会使路基承载力下降,导致路基沉陷,因此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排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确保道路的质量需要有稳固的路基,因此,对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填方路基填筑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大家努力学习,及时的总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瑛凡,李金凤.高填方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2]王雪涛,彭斌.浅谈公路路基常见病及其防治[J].农家科技,2011(S3)
[3]张金树.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5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