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地下水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4-06-26 15:16:59更新时间:2014-06-26 15:17:25 1

  地下水主要指那些埋藏在地表以下土中空隙、裂隙以及岩石空隙当中的水,它们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是水圈的重要水体,含水量相当丰富,仅次于海洋。地下水虽然对人类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有利作用,但是对建筑工程却存在很多的危害如:破坏岩石和土生产机械、滑坡、地基沉陷、道路冻胀等等。地下水含有侵蚀性物质对混凝土也有影响导致结构遭到破坏。所以对建筑工程来说,地下水的分析研究极其重要,不能忽视。

  【摘要】地下水是一种不同于地表水的重要水资源,在人类的水资源提供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对建筑工程来讲,地下水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必须妥善处理。本文主要阐述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以及对地质问题的研究,首先介绍地下水的性质也就是对建筑有危害的根本原因,然后介绍具体危害,最后阐释地质问题。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地下水,建筑工程,危害,地质

  1地下水性质

  地下水的性质主要从两方面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地下水实质是在运动过程中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随水迁移、聚集形成一种复杂的溶液,这种溶液的物理性质就是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如:温度、颜色、气味等等。与物理性质相比,化学性质要相对复杂的多,也是起影响作用的物质。主要的化学性质有三个:(1)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是指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一般含HCO3-离子多的地下水矿化度低,含SO42-离子多的地下水矿化度居中,含CL-离子多的地下水矿化度高。矿化度的不同,就将水分为了不同的五类――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这里面主要是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对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腐蚀比较严重。(2)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依据PH值的不同将水的酸碱性划分开来,若PH=7为中性水;若PH值大于7为碱性水(其中PH值大于7小于9的是弱碱性水;PH值大于9的是强碱性水);若PH小于7为酸性水(其中PH值大于5小于7的是弱酸性水;PH值小于5的是强酸性水)。(3)地下水硬度。地下水的硬度划分依据水中所含的Ca2+、Mg2+离子的含量确定。如果水未被煮沸,那么水中所含的Ca2+、Mg2+离子的总含量即为总硬度;如果水被煮沸,水中Ca2+、Mg2+离子因为失去CO2形成沉淀碳酸盐,那么失去的Ca2+、Mg2+离子的数量即为暂时硬度;如果水被煮沸,水中Ca2+、Mg2+离子仍然存在,那么这些不会消失的Ca2+、Mg2+离子含量即为永久硬度,实质上是总硬度和暂时硬度的差值。这些化学性质就是对建筑物形成危害的根本原因。

  2地下水在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危害

  第一,地下水位变化对建筑工程存在极大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降低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如果这个地区有地震沙土液化现象,那么水位的上升将急速加剧液化;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岩土体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等不良地质作用;如果该地区的天气寒冷,还会产生地下水冻胀现象。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的地下水位如果上升,情况要比上面严重的多,地下水长期浸湿和软化岩土,地基土的强度自然下降,压缩性自然扩大,建筑物会发生严重的沉降从而地基严重变形。如果建筑物带有地下室,防潮防湿问题就很难解决;如果建筑物的结构土不稳定,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第二,地下水的侵蚀性严重。因为地下水带有酸碱性这样就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金属材料有严重的腐蚀的危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地下水的侵蚀性和化学物质发生积极地反映,加剧了侵蚀性的速度,从而导致一些与其设定使用年限的建筑材料及早损坏,最终造成工程事故等不良问题。

  第三,在饱和的砂性土层中施工很容易出现流砂,给建筑工程带来危害。流砂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下水的水力状态改变,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尚失,悬浮在水中的土颗粒随由于水的流动性一起流出。流砂导致工程施工中的大量土体流动,地表随之塌陷,地基随之破坏,不仅给本工程带来了危害和问题,而且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已建成建筑物,破环形极大。另外存在这么一种情况(临界水力坡度大于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不会产生流砂的现象,但是细小的土颗粒通过粗颗粒间的缝隙可能被渗流带走,这样还会形成“潜蚀”的现象,。具体潜蚀是指土上下形成空洞,地表坍塌,建筑物失稳。

  第四,基坑涌水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危害不容忽视。基坑涌水主要发生在基坑下有承水压的建筑物上,基坑底部承水压上隔水层的厚度由于基坑开挖自然减少,当减小到一定的程度不足以承受水头压力时就会冲破基坑底板发生涌水的现象,这就使得基坑被毁,地基被破坏,工程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

  第五,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面沉陷,也会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使得经济损失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某市的一个工厂,将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为了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不考虑资源的利用盲目开采,最后开采过度导致地面塌陷呈现漏斗的形状,周边的建筑物开裂,地基失稳,给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我们受到的血的历史教训也不少,但是仍然有人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对大自然进行过度的利用以谋求私利。这些故事没有例外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过度的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最终只会自食恶果,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3地下水在建筑工程中的地质评析

  勘察质量的关键就是对水文地质条件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分析。当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很多单位忽视工程基础设计和工程实际情况,只是进行简单的分析,不能深刻认识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危害,最终造成岩土工程墙体塌陷、路面断裂等等质量安全问题,给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恶劣影响。首先详细了解工程的基础设计和实际施工情况,对水文地质的特点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分清主次,重点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就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裂缝、坍塌等,提前做好预防方案和及时治理方案;最后仔细勘察地下水的情况尤其是水位、蕴藏量等,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一些科学的预测,预测一下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并且不断的对地下水产生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突破点,为未来的建筑工程处理地下水铺设基础。

  4结束语

  近几年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技术越来越先进,随之地下水的处理也越来越高端,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工程地质勘察,不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构建一个逐步完善的水文分析系统对地下水等进行全面分析,利用网络进行科学预测等等,不断推进我国的高工程建筑行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栋声.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2).

  [2]王启军,李侃.地下水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若干影响[J].科技资讯,2009(15).

  [3]郑育芳.地下水对建筑工程主体的危害性质[J].广东建材,2011(0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4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