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世界地震工程杂志

发布时间:2014-03-13 09:47:21更新时间:2014-03-13 09:48:15 1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地震工程科学领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抗震、防震和减灾的专业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本刊被列为地球科学类的高被引指数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版)中的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本刊主要发表该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其应用方面的论文和成果,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等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栏目设置

  刊名:世界地震工程

  WorldEarthquakeEngineering

  主办: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周期:季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7-6069

  CN:23-1195/P

  邮发代号:14-40

  历史沿革:

世界地震工程杂志社投稿

  现用刊名:世界地震工程

  曾用刊名:国外地震工程

  创刊时间:1985

  主要栏目:综合评述、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工程实践、论述、国内外学术交流、简讯、科研成果介绍

  投稿须知

  1、应是地震工程科学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的创新性成果,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可读性强。论文篇幅一般5页为宜(约8000字~10000字)。

  每篇论文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包括出生年、性别、技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

  2、中英文摘要须写清楚研究的问题、过程、方法及结果(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100~150个英文单词为宜。摘要和关键词的中文与英文内容应保持一致。

  3、量和单位须使用中华人们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正体书写。数学公式中的变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体,外文符号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应注意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一般变量应为斜体,矢量、矩阵及张量为黑斜体;常量e、π,三角函数,虚数单位i或j以及对数与自然对数、转置T等应为正体,上下角标符号如为标识性的,应为正体,如为量的符号,则为斜体)。凡在公式中出现的物理量均应给出说明。

  公式、图、表全文统一依次编号(文中插图最好另存为*.tif格式文件)。图题、表题均要求注有中、英文对照。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写清图号、图题,插图线条不宜过细,照片与插图统一编号,表格中用三线表。表中栏目及图的栏目应按标准方式标注。如:时间的标注方式为t/s(或t/min与t/h);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标注方式依次应为u/m、v/(ms)、a/(ms)。

  4、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所有文献限列作者亲自阅读且已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献,并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出前3名,后加“等”或“etal”,请作者务必写清楚如下文献著录格式:

  5、来稿必复,在未收到不被录用通知之前,不得投往他刊。

  6、需修改的稿件,请参阅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逐条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答复(务请写清修改情况和修改之处),修改后的稿件和意见答复发至本编辑部邮箱,同时注明稿件编号,以便复审。

  7、作者接到发表费通知的同时,即已安排刊期,应及时寄交发表费。

  8、来稿一经发表,按酌寄稿酬,并赠送样刊2本。请作者将邮寄地址、邮编、电话详明。

  世界地震工程

  最新目录

  1.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若干问题综述薛素铎,刘毅,李雄彦,XUESuduo,LIUYi,LIXiongyan

  2.基于Warshall算法的供电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柳春光,王茜,LIUChunguang,WANGQian

  3.HRB500级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数值模拟与轴压比限值分析陈萌,余利鹏,CHENMeng,YULipeng

  4.单桩振动台试验及其内力分布研究杨树标,张圆圆,贾剑辉,YANGShubiao,ZHANGYuanyuan,JIAJianhui

  5.测震设施建设定额的工程实例分析孙建中,胡宝慧,杨文东,邓阳,吕志勇,SUNJianzhong,HUBaohui,YANGWendong,DengYang,LVZhiyong

  6.可控振源作用下Rayleigh波相速度提取方法研究董连成,胡新福,李广影,陶夏新,黄学欣,DONGLiancheng,HUXinfu,LIGuangying,TAOXiaxin,HUANGXuexin

  7.高钛重渣砂HRC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李小伟,陈伟,李学伟,LIXiaowei,CHENWei,LIXuewei

  8.渤海浅表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关联性裴强,雷焕珍,刘红帅,PEIQiang,LEIHuanzhen,LIUHongshuai

  9.地震灾害避难弱者及其救助规划陈建伟,王卫国,苏幼坡,陈艳华,CHENJianwei,WANGWeiguo,SUYoupo,CHENYanhua

  10.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王晓燕,苏益声,燕柳斌,WANGXiaoyan,SUYisheng,YANLiubin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33097.html

上一篇:混凝土杂志

下一篇:暖通空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