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建筑科学综合类期刊。具有国内和国际双刊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主管、上海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主办。本刊以刊登应用性研究及实践性论文为主,为城乡建设服务和读者服务,面向基层,注重实用。主要介绍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市政设施、交通经纬和建筑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新经验、新技术与新成果。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规划沙龙、区县专栏、理论探讨、规划实践、国外规划、规划ABC、信息窗。
刊名:上海城市规划
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周期:双月
出版地:上海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CN:31-1706/TU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上海城市规划
创刊时间:1991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上海城市规划
最新目录
1.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王广斌,彭荔,杨洋,马国锋
2.上海智能电网建设实践和规划发展夏凉
3.“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王广斌,范美燕,王捷,张文娟
4.崇明智慧生态岛规划与建构*吴志强,吕荟,胥星静
5.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智慧建设路径设计*索超
6.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空间布局的关系沈阳
7.关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核心因素的思考蒋力群
8.基于物联网与GIS的“智慧上海”建设研究刘增贤,高峻
9.用“智慧规划”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刍议秦战,杨心丽,王颖莹
10.道路分级体系和分层规划管理模式对信息管网规划及建设的启示殷洁琰
11.低碳生态引领下的无锡生态城示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实践*赵毅,叶兴平
12.黄浦江两岸滨江地区交通规划实践--以前滩地区为例易伟忠
13.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中岛直人,傅舒兰
14.亚洲城市点评:从《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一文想到的伍江
15.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再思考*潘海啸,邹为,赵婷,张仰斐
16.开发强度视角下的临空商务区开发风险与收益研究初探*谢沁,夏南凯,沈锐
17.社区参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实践框架与方法的初步探讨*--以贵州省贞丰县岩鱼村为例王玉,周俭,林森
18.边缘社区的公众参与--以柏林邻里管理项目为例薄力之,邓琳爽
19.“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社会化养老模式初探*--以长宁区为例徐丹
20.基于空间资源分配视角的转型期城市滨水区规划实践周旋旋,袁芯,耿佶鹏,李宗凯
21.城市建设历程中绿化景观构建的思考--以上海碧云国际社区为例罗晔
22.规划信息
23.卷首语
24.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上海大都市科学发展冯经明
25.转型发展格局中的城市复兴规划探讨*张松
26.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更新编制内容初探吕晓蓓
27.上海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对策研究陈鹏,胡莉莉
28.上海中心城区市属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绩效研究王怀,栾峰
29.瑞安天地项目的城市设计模式和运作特点沙永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32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