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二级建造师论文嵌岩桩载荷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3-10-28 11:43:10更新时间:2013-10-28 11:44:16 1

  摘要:针对嵌岩桩这一特殊的桩基型式,基于现场载荷试验对其承载模式进行了研究,对嵌岩桩侧阻力和端阻力随桩顶荷载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嵌岩桩,载荷试验,承载力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和民用建设的发展,对地基承载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工程需要采用桩基础[1]~[3],部分工程对单桩承载力要求极高,根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很多地区采用嵌岩桩[4][5]这种桩基,嵌岩桩是一种特殊的桩基,其上部为土层,下部为基岩,单桩承载力较大,承载力发挥规律较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嵌岩桩在承载力发挥规律进行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项目采用嵌岩桩,设计桩间距为6.00m×6.00m,桩体直径0.90m,桩身材料为C30混凝土,进行载荷试验的测试桩桩长23.50m,钢筋笼主筋上共焊接6对应力计。桩周岩土层情况与应力计埋设如图1所示,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桩顶总共施加荷载11400KN,分为13级进行加载,其中第一级加载量为1760KN,以后每级为880KN;分为7级进行卸载,每级卸载1760KN。

  二、试验成果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对桩体侧阻力和端阻力进行分析和对比。

  1.侧阻力分析

  首先分析桩身侧阻力发挥过程,根据试验成果绘制桩身侧阻力在桩顶荷载下的变化曲线,由于0-21m为土层,而21-23m为岩层,因此分别对其进行讨论,土层桩身侧阻力-桩顶荷载曲线见图2,土层与岩层桩身侧阻力对比见图3。对比显示土层侧阻力一直小于岩层侧阻力。

  图2土层桩身侧阻力-桩顶荷载曲线图3岩层桩身侧阻力-桩顶荷载曲线

  2.端阻力分析

  本次试验桩顶最大沉降量为9.00mm,对应由桩端沉降量为0.62mm,可见大部分桩顶沉降是由于桩身压缩产生,本次试验中桩顶荷载为11440KN时桩端阻力为5842KN,可见岩层只需很小的变形便能发挥出较高的承载能力。

  3.端阻力与侧阻力对比分析

  桩顶各级荷载下端阻力与侧阻力对比见图4,有图4可见,端阻力与侧阻力发挥程度与桩顶荷载有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桩顶荷载由0KN加载至4400KN,侧阻力和端阻力都随桩顶荷载增加而增加,侧阻力所占比重较大,侧阻力增加趋势比端阻力大;

  第二阶段:桩顶荷载由4400KN加载至10560KN,侧阻力和端阻力都随桩顶荷载增加而增加,侧阻力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但侧阻力增加趋势比端阻力小;

  第三阶段:桩顶荷载由10560KN加载至11440KN,侧阻力和端阻力都随桩顶荷载增加而增加,端阻力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侧阻力,并且端侧阻力增加趋势比端阻力大。

  上述过程说明桩顶荷载到达一定值后嵌岩桩端阻力才能充分发挥。

  图4端阻力与侧阻力对比

  三、小结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对嵌岩桩承载发挥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嵌岩桩承载力发挥规律进行了总结,得到了以下结论:

  1.岩层侧阻力始终大于土层侧阻力;

  2.嵌岩桩只需很小的变形便能发挥较大的承载力;

  3.嵌岩桩承载力发挥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参考文献

  [1]周景星,等.基础工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2]袁聚云,等.基础工程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顾晓鲁,等.地基基础(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龚维明,等.大直径深长嵌岩桩承载机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