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建筑知识》是由建筑师、工程师的学术团体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建设部主管的一本科普期刊,创刊于1981年,现拥有读者近4万。
摘要:质量管理是生产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强调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及全过程和项目的管理,是通过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做好施工中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是顺利竣工的前提要求和根本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传统的工程项目建设也是十分注意质量管理的,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管理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致使其存在诸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理论与方法和经济规律、客观规律脱钩。质量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政治要求,并且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起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一、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基础施工与主体施工是建筑工程尤为关键的施工阶段,如果建筑工程的基础打的不够牢靠、主体设计的不够科学合理,那么这个建筑工程就毫无价值可言,即使建造完成,其质量也会让人堪忧不已。试想一下,人们怎么可能去花费大量的金钱来买一个这样的建筑工程入住、开设工厂或其他方面进行投资?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质量方面上不是很理想。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通常会出现钢筋混凝土强度不够、混凝土的凝结速度过慢、表层基底没有进行完善的处理、基板与基柱没有进行协调的搭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就有可能使整个建筑工程毁于一旦,最终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失败。即使整个工程建造完成,那也根本不存在任何价值,在质量检测时也自然不会通过的。
2.在设备安装阶段或装修阶段出现问题时,也会大大降低该工程的质量水平。随着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不断地涌现,致使大批没有施工经验或未经过系统培训和学习的施工人员进入建筑市场。由于这些施工人员没有没有施工经验或未经过系统培训和学习,导致建筑工程在装修及设备安装阶段经常会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涉及的因素有施工单位本身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控制的关键对象是内部因素,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管理因素: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形成具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能力的管理系统。为了能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保证责任的落实到位,就要有相应的权利作保证,并且应与个人的利益挂钩利用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遵守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项目部人员必须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统一领导和分工安排。实行交底制度,每道工序事前应进行书面交底,针对具体工程,将易出错的部位与关键部位向现场人员详细交代清楚,并督促三方各自落实把关。
2、材料和半成品因素:建筑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从源头入手,在施工前深入市场调查,选定那些社会信誉比较高,产品性能比较可靠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并且要按“双控”要求严把材料关。
3、机械设备因素: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选择优良机械设备,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正常工作。既为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又为工作效率的提高、定额完成预定任务提供了保证。
4、技术因素:由于技术的因素涉及的面很广也很具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我们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只顾眼前,跟紧时代步伐,淘汰落后工艺。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避免了现场计量不准、搅拌不匀,解决了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的难题;墙面满挂纤维网而在特殊部位改用铁丝的龟被网,避免了墙面的龟裂现象,效果较好。
5、人的因素:所有参加项目的人员,均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作用,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然而在如今的建筑市场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未经过培训,在施工过程中不按施工规程,不按操作方法,盲目施工,这些都给建筑工程带来了质量隐患。一个较大的工程,是由很多的建设者参加的共同体,这就需要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避免相互的拆台、扯皮。
6、环境因素: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竞争环境,建设单位的要求,国家的技术质量政策、政治环境、水文、地质、气候等。
三、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管理责任到人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精练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
落实制订目标:1、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行负责;2、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3、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4、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说就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完成工程项目的各项指标。
四、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首先,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制定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对项目工程施工和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督促履行承包合同,确保按期生产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
其次,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工作。材料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对于工程使用的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同时要送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操作。每道工序必须有质量检查和质量记录,重视对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的技术核查,做到不留任何隐患。
再次,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
五、加强施工中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熟悉了解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4)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
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看清不足,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4、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将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六、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建筑工程的使用效能,也关乎一个企业的信誉,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其使用的效能,还能避免由于质量低劣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筑工程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综合分析引起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因素,从而严格规范自己,在施工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保障措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建设工程量项目管理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