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师中国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施工技术》创刊于1971年,是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建筑施工行业惟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由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主要介绍国内工程建设施工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法规,重大技术成就,传播建筑领域采用的新体系、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新设备和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发行对象:建设主管部门;大中型建筑(建设)集团公司及施工 企业;承建商(工程总包、甲方);规划设计、科研院所;房地产开发商;监理公司;质监部门;高等院校;以及对土木建筑施工领域感兴趣的各界朋友。
摘要:工程建设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温度和沉降差变化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后浇带技术,详细分析了后浇带的构造措施、施工技术要点、施工工艺,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法与关键部位工艺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充分收缩后,再浇筑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这种施工方法称为后浇带。目前,在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地下室结构、裙房等部位,后浇带施工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一、后浇带施工分析
1.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易开裂,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最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最终的剩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40m,宽度为800~1000mm为宜。
3.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必须贯通,不允许断开。如果确需断开的,必须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焊接好。
4.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得将底下支撑的模板、支架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后浇带的留设位置一般按设计确定,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中部剪力较小位置。
5.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混凝土的连接,对于板结构,可留斜缝或直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
6.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砼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应比原砼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二.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模板支设
根据设计的分块图,划分浇筑区域。后浇带位置的模板与相邻结构的模板可以实施互相独立的支模方式,以免相邻结构拆模时影响到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模板的架设要保证后浇带模板的支撑系统维持稳定状态。框架梁处的后浇带应在浇筑砼之前结合挡板进行封堵,可在挡板间设置钢管增加支撑,以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不变形。
2.钢筋处理
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应严格按照工程图纸进行操作绑扎,保证钢筋相对位置及保护层,以免在支设模板和浇注砼时钢筋发生偏移。绑扎钢筋时可以将配筋穿过后浇带,保证钢筋的完整性。如果需要将钢筋断开的,则两侧砼浇筑后3d之内就可以断开,在后浇带的控制时间达到后可以将钢筋再进行焊接处理。
3.施工缝处理
在后浇带砼的浇筑之前,应保证后浇带两侧的砼表面达到施工要求。对于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时,要用压力水冲洗,清除结构中的浮浆、碎片等杂物,并将冲洗部位的骨料露出,还要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当混凝土处于终凝状态后,将钢丝网拆除,并立即用高压水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再次冲洗。对于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可进行凿毛处理;对于严重的蜂窝或者是孔洞,要按规范进行处理。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当清理施工缝砼表面,以保证洁净。
4.后浇带的维护养护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以保证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中;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则可采用砌砖来保护其不受污染。后浇带砼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15天以上,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和附近要搭设栏杆进行围护。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砼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几个关键部位的后浇带操作工艺要点
1.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
(1)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过大,模板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
(2)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终凝前,可用压力水将后浇带内浮浆、碎片及基础钢筋冲洗干净或人工凿毛后再清理。
(3)为防止地下水渗入后浇带内,底板钢筋绑扎前,后浇带位置在垫层上附加二层高分子卷材,宽度每边加40cm,这种方法既防地下水渗入,又便于板带内水泥浆、垃圾的清理工作。为防止地下室底板面施工养护用水及雨水流入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浇筑12h后,在后浇带两侧5cm处用两皮砖砌一个挡水埂,抹上水泥砂浆。这样既便于底板的蓄水养护,又保证外界水不流入后浇带内。
(4)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清理带内水泥浆及垃圾,底板钢筋应调整,除锈,保证板下口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然后用清水冲洗施工缝,保持湿润24h,并排除积水。
(5)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在上下两层钢筋之间的砼面粘接遇水膨胀胶条,并与砼面牢固固定,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移位。施工之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6)后浇带的混凝土应用无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浇筑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7)混凝土浇筑应精心振捣,采取二次振捣二次压实抹光的方法,使混凝土内实外光,不出现裂缝。后浇带浇筑后应及时覆盖草包,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42d。
2.地下工程外墙壁垂直后浇带
(1)墙壁垂直后浇带位置的设置与板底后浇带位置应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宽度相同。
(2)在墙壁内外钢筋之间用双层钢筋网片模板封头,钢筋外侧按保护层厚度的要求用木条封边,待模板固定牢固位置尺寸准确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后浇带内的清理和施工缝处理同地下室底板。
(4)后浇带应使用补偿收缩的混凝土灌实,采用二次振捣,竖向后浇带振捣应将振动棒伸入底部充分振捣并缓慢上提,确保每一位置都振动到,以免底部及其它部位砼发生蜂窝等质量问题。
3.操作工艺要点
(1)后浇带处及其两侧600mm范围内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偏移。钢筋接头应避开后浇带,钢筋接头与后浇带边缘有足够距离:梁筋不小于40d,墙板筋不小于35d。
(2)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mm,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清干净后用与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3)浇捣后浇带混凝土前,可用高压水枪清除后浇带垃圾,为了便于排水排渣,可每间隔20m留设一个200mm×200mm,深500mm的集水坑,集水坑用标准砖砌筑,坑内防水材料应与底板防水相连,并作好保护层。浇筑混凝土时,集水坑中的积水可用真空吸水泵排尽,用混凝土填实。
(4)后浇带防水措施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施工,一般有:采用遇水膨胀的止水条或止水钢板,或采用外贴式的止水带设置于施工缝处,并在底板底面作防水层。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工程建设的施工工艺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温度和沉降差变化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揆元,吴振林.浅谈建筑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05,(16).
[2]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与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年14期
[3]曹洪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7期
[4]檀东波.建筑物后浇带施工技术之探讨[J];福建建筑.2004年05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