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探讨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13-03-21 09:17:40更新时间:2013-03-21 09:26:17 1

摘要:工程分包是企业弥补资源不足的一种手段,它是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积极发展建筑工程分包市场是建筑业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现阶段,我国采用分包方式管理的工程项目逐年增多,但工程分包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措施和建议,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现状问题;管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建筑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对规范企业工程分包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仍有部分企业缺乏对工程施工分包的有效管理,导致违法分包现象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加强工程施工的分包管理,积极推进合法分包,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已经成为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分包就是指施工企业在承包某项工程以后,将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施工企业来进行施工,或者将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其他企业或合法组织完成的活动。

有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不能再对外分包工程。但实际上法律所禁止的是滥包、乱包、以包代管等违法分包行为,对合法的分包行为则是支持的。建筑市场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是必然趋势。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分包能够有效的弥补企业资源不足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

二、 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现状及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施工分包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规模较大、投资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大且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大多采用施工分包方式。从整体上看,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目前这种相对理想的组织结构形式尚未达到理想效果。由于市场机制、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国内的许多建筑分包活动仍旧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普遍

我国颁布的《建筑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但是,在现阶段的工程分包活动中,整体转包、分包给无相应资质或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及分包再分包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违法行为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是诱发工程施工事故的一个重要源头。

其次,分包单位的选择欠规范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施工单位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内部资源市场,通常情况下是项目部各自为政,分包方跟着项目经理走,在施工企业内部尚未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这就导致新的工程项目可选分包方的范围极其有限,市场化程度不高。

另外,还有一部分项目部对分包方的资质及信誉等缺乏严格的审核,对所选择的分包方缺乏有效的资信再评价。总之,正是由于选择上的不规范,导致了分包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影响着部分项目的正常履约。

再次,以包代管,项目部丧失掌控力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际工程分包活动中,有的分项目部管理人员匮乏,关键岗位人员不到位;有的工程分包施工所占比重较大且多数设备由分包方提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项目部的主导地位;项目部对分包工程的管理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通常会导致项目履约不力,甚至会使项目部被分包方牵着鼻子走,丧失掌控力,难以切实发挥管理的作用。

再其次,分包合同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多数分项目部的分包合同评审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缺乏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及会签记录,有的甚至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

另外,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分包合同的条款不够规范和严密,而且,部分分包合同缺乏合同争议的解决,甚至有些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且普遍存在不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资料的问题。分包合同管理的不规范给企业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容易引起经济纠纷,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分包结算问题较多

在部分工程分包过程中,还广泛存在着超结超付工程款、分包单价未经测算且未按程序进行审批等分包结算不规范问题。

除此之外,还普遍存在着分包商分包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施工质量不理想及工期拖延等问题。

三、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分包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加以改善:

其一,设立专门的分包管理机构

建筑工程施工分包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往往需要掌握经济、法律、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因此,为了有效的实施分包管理必须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分包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企业的分包工作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其二,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分包工程范围

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较为复杂,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为工作的依据。在制定规章制度,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可分包的工程范围,但严禁分包主体结构工程。企业要合理确定哪些工程可以分包,哪些属于不能分包的主体工程,并以此为依据实施分包,有效避免非法分包行为。

其三,加强分包合同的管理

首先,要确定合同分包范围,明确工作内容、技术规范、风险分摊等分包工程合同价格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理清各承包商之间的责任和组织界面。

其次,还要进行合同谈判,深人讨论和澄清合同范围、变更的处理程序和办法以及费用的索赔等。

再次,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在管理过城中,要实时监督分包商履行合同义务。检查分包商是否按汁划展开工作,监控分包商工程质量和服务是否满足合同规定,对于施工变更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做到公平台理兼具效率。

再其次,做好合同支付的管理,合同支付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最后,还要切实处理好索赔、争端、仲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争端,在订立合同之初就应该就争端的解决程序和规则等达成协议。此外,也可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寻求第三方裁决。如果第三方裁决后仍未解决,则要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直至法院诉讼。

其四,严格审核分包方的资格,为分包方建立档案

分包方选择的好坏,对分包工程质量和施工中的管理有重要影响。企业应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统一管理,并且要为分包队伍建立档案。此外,还要严格分包工程队伍的资质审查。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证件,人员素质、机械设备、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分包方以前的业绩等等。通过这些,全面的了解分包企业的施工实力,判断分包方是否可以在本企业分包工程。另外,还要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通过合同管理小组会议进行评价,在评价合格之后方可创建档案并妥善保管。此外,还要对分包队伍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履行合同的表现记入档案。对于评价为差的,应禁止再使用。

其五,注重总结和积累经验

在分包工程完工之后,项目部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本项目分包管理的情况作出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分包工作的借鉴和依据。与此同时,还要对分包方的施工能力、工程质量、信誉等情况进行评价,并上报管理部门存入分包方的档案中,作为以后使用该分包方的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市场体制的逐渐完善,建筑工程分包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总承包、分包企业要切实做好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杜绝滥包、乱包、以包代管等违法分包行为,推动建筑工程施工分包活动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德江; 浅谈施工企业如何搞好工程分包管理[J].隧道建设.2001年第4期

[2] 邱宏达,尹邵红;建设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3年第11期

[3] 胡天奇;浅议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分包管理[J].河南建材.2009年第3期

[4] 王传玺;国内工程的分包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3期

[5] 王运川;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现状与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0年第13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20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