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桥梁、港口码头、水利水电、建筑楼房等基础工程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大量外国施工企业的涌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甚至造成桥断房倒的事故,有的还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故应采取措施加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力度。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仅供参考。
2、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问题:第一,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用在基础上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用于顶部时发生顶部开裂渗漏现象。第二,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罗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如果用于楼房建筑,就容易出现断筋、开裂、墙体变形等质量问题。第三,水泥强度不够。一些企业见利忘义,抓住水泥市场紧缺的机会,只顾产量,不管质量,选用的水泥达不到设计的标准,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第四,偷工减料。施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在施工中,配筋间距人为加大,使得配筋率减少,就容易造成混凝土构件开裂,出现裂缝质量问题,甚至引起质量事故。不按工程量计算所用材料,致使水灰比变大或拌制混凝土时水泥比例降低,出现露筋或表面不光洁问题。震捣不密实、不及时、不均匀、水灰比太小,导致浇筑的混凝土松散,内有气泡或孔洞,造成局部凝力降低,形成渗漏隐患。混凝土养护不足,导致混凝土中水泥固结缺水而不能充分水化,造成混凝土质量整体下降,大大降低强度。第五,施工人员未经正规培训。建筑市场的工人主要来自农村,大部分只是小学毕业,据调查,90%以上的农民工未参加过技能岗位培训或未取得有关岗位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是典型的“放下镰刀拿起瓦刀,放下锄头砌起砖头,施工质量很难保证。第六,施工中由于管理人员少,管理不到位,致使水泥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导致水泥强度降低,性能改变,或钢筋淋雨生锈,影响与水泥砂浆的结合牢固度。墙体砌筑施工时,干砖上墙,致使砖块与水泥沙浆的和易性下降,影响墙体的稳定性。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第一,业主单位应严格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项目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然经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听,即听取施工队介绍技术力量设备,资金情况以及拟承担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二是看,看正在施工和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现场管理。三是查,即考察施工单位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等级、资格证书。四是访,即走访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甲方,征求使用单位对工程队伍的评价,以便了解其信誉。在此基础上,按照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原则,综合比较绝不能靠关系,走后门,特别要防止通过关系指定施工队伍。第二,政府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政府应该加强对设计、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保证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政府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保证建筑工程高效、优质的完成。第三,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控制措施。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体系。施工企业应该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制。施工企业应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策划,做好预防控制,把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其仍应从其自身的内部组织结构出发,进行结构调整,企业只有在结构合理、权责分明的环境下,才能形成其自身的饿特点,才能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②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材料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工作。在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即应着手材料控制与管理工作。以材料采购管理为基础保障采购材料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此外,还要强化材料进场的检验、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检验等。通过针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工作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管理为例,供应商供应钢筋应符合设计钢筋径要求。施工企业应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加强检验与复核,确保进场钢筋直径与设计施工要求相符。钢筋材料进场后,根据不同直径进行分类存放,且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雨防潮,避免钢筋表面锈蚀的发生。在钢筋架施工前还应对钢筋直径、钢筋表面进行二次检验,确保施工用钢筋符合设计施工要求。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钢筋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施工材料的重要性,强化材料控制与管理。通过材料控制与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目标。③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基础依据、是有效避免质量通病发生的重要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技术交底阶段开始进行质量控制研究与探讨,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针对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工程施工中影响质量的基础因素等进行质量控制点的完善。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人员能够依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通过科学设置质量控制点保障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基础参数等处于受控状态,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④工序的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作业过程所构成,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⑤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一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二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隐蔽工程必须经质量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合格后,才允许加以覆盖进行下一道工序。四是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对某些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特别注意经常进行预检和复核。五是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必须对己完成部分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以免造成损坏,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第三,发挥监理职能作用。施工单位在单项工程或者一个工序结束后,在自检合格后,应按照程序由监理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的施工。而且充分利用监理的作用,可以及早的发现各种隐患,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尽力和监理合作,接受监理的指导,对于合理的建议和整改通知书,要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从业主、政府、施工单位、监理四个方面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水平进行介绍,并着重从施工单位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控制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彭圣洁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陈刚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3]《工程质量监督》李宗峙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