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关于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12-12-22 10:29:53更新时间:2012-12-22 10:32:06 1

摘要:裂缝是建筑物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防治是每个建筑从业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建筑工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裂缝的主要种类,并探讨了有效防治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裂缝;防治

裂缝是在建筑行业广泛存在的问题,要想处理好,必须要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进而找出针对性强的防治措施,同时也避免裂缝在新建住宅以及工程中的产生,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就建筑工程中裂缝产生及其防治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建筑工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中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斜裂缝。所谓斜裂缝,大多发生于多层建筑中,在顶层的内纵、横墙的近端容易产生,通常多为45度斜裂缝,而在门窗洞口附近则为八字形状;

2、水平裂缝。水平裂缝多见于女儿墙,一般均是沿着灰缝错开,通常与斜裂缝组合出现。水平裂缝同时会有女儿墙的外移以及外倾和侧向弯曲等现象的出现。

3、竖向裂缝。竖向裂缝一般是上宽下窄,较常出现于低层窗台上以及窗孔的两个下脚处,部分会出现于墙的顶部。同时,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在其门窗洞口上常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等构件,在梁端的墙面上常有局部竖向或者是稍倾斜的裂缝。当过梁为暗梁时,裂缝比较微小而不容易发现,但是当过梁外露时,则明显很多,并且过梁越大裂缝越宽越长。

4、楼板裂缝。框架结构楼板的裂缝其分布不与层次相关,一般在结构封顶的半年后才会陆续的出现,也有个别的工程在屋面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楼板裂缝,如果此时,不给予补救,在2年以内裂缝会发展为更多。

5、抹灰裂缝。在抹灰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却相对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别低。在配料方面,由于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抹灰位置出现大量的裂缝。

6、地面裂缝。建筑物地面裂缝主要案发生于盖板端部,发现为沿地沟更加的明显。该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建筑物的沉降有关。载荷的沉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瞬时沉降、固结沉降以及次固结沉降。

二、建筑工程中裂缝产生的原因

对于裂缝产生的原因认真分析以及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建筑物的裂缝形成主要是与其设计、材料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因素等原因有关,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1、温度和干缩导致裂缝的产生。由温度应力而引起的建筑物裂缝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位所受的温度不同进而引起温度变形的不协调,从而使得建筑物墙体等开裂。通常来讲,这样的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进而导致了升温比砖砌体更加快,出现温差。在这两种温差的影响下,加上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不同,从而产生温差应力,当这个应力超过了砖砌体允许的应力后,就会产生裂缝。

2、地基下沉导致裂缝的产生。斜裂缝主要是发生在软土的地基上,由于地基沉降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墙体承受了较大的剪切力,如果施工质量和所用的材料不能满足要求,就会产生裂缝。水平裂缝的产生也有此类联系,窗间墙在沉降上受到阻力,使得其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之间的水平裂缝。同时,窗间墙承受一定的荷载后,在窗台起到反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宽大的窗口或者是窗间墙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下,墙体会因为反向变形太大而形成裂缝,严重的时候会使得窗口被挤坏。之外,冻土层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如果建筑物建于冻土层上,冻胀作用也会使得窗台产生较大裂缝。

3、设计、材料运用不合理造成裂缝的产生。现代建筑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同时也更加的重视其外观,所以目前很多建筑在外观变化多样的情况下,使得建筑物平面布置复杂多变、楼板厚度下降、钢筋间距大、楼板管线埋设多等,以及设计时压力估算不足,造成锚固段偏高、应力过大而引起开裂。材料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裂缝的产生。比如粗细集料其含泥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的选择不当以及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为细沙或者是特细沙时,也会最终引起裂缝的产生。

4、施工过程中的因素引起的裂缝。在浇筑中的施工不合理、养护不当、支撑的措施不科学、支护拆除不够合理以及异常的施工载荷这些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导致建筑物裂缝的产生。

三、建筑工程中裂缝的有效防治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中产生的裂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裂缝的形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对于墙、板、薄腹梁的设计。对于墙、板、还有薄腹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宜采用低配抗温度应力的钢筋,能够更好的提高其抗裂性能。配筋最好采用较小直径和密间距的钢筋,配筋率一般在0.3%-0.5%之间较为适宜;二是要避免结构界面的突变而导致的应力集中,主要是为了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墙体的稳定性,提高墙体的抗剪拉强度,有效的防止建筑物砌体的倒塌和抗震性能。

2、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率的干硬性混凝土以及特殊的具有专业实用性的混凝土。也要控制水灰比中的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较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减少收缩量。同时还要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确保建筑物的建筑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终凝前出现裂缝或者是龟裂,可以增加抹压的次数以减少裂缝的产生。施工中使用的原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要严格的控制原料的质量,使用质量好、标号高、稳定性好、含泥量少的原料,并且在砌墙的时候要保证组砌方法及墙体拉结筋按规范放置的得当,严谨使用干砖。

3、后期的预防措施。在裂缝的防治中,也应该重视施工后的养护和维护,加强现浇板浇筑后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轻度,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及时得到养护。在合理的时间进行拆模,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建筑物施工完成后,交付使用,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向业主及时发放住宅的使用书,严格管理,避免暴力装修装潢的出现而造成的对于建筑物的破坏,严禁集中堆载,防止因不合理的装修而导致新裂缝的产生。

四、结束语

建筑物的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对建筑物的外观构成影响,也严重的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在建筑物裂缝的防治方面,应该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的养护,做好相应的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卜宪坤.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J]. 建筑科学, 2011, 06.

[2] 罗红群. 阐述建筑裂缝防治方案[J]. 建材发展导向, 2011, 08.

[3] 王亮平. 住宅楼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太原科技, 2003, 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