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企业的统计工作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它作为反映工程项目投标、施工生产活动、完成计划、信息反馈的工具,在施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企业的决策者和统计从业人员,应充分认识统计的重要性,确立统计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统计 工程施工 应用
统计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程施工中的统计是结合工程问题,有效地收集、计算、汇总、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1、统计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1.1 统计在投标阶段的应用
首先,从施工企业的投标阶段统计工作就进入了其中,并且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选择投标项目时,项目的决策者需综合考虑拟投项目的中标概率和期望利润值,但在投标的前期阶段企业所掌握的投标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应用有限的信息客观地评价这些项目,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广泛搜集企业曾经承揽的类似项目的资料,找出影响中标概率和盈利值的影响因素及规律,进而确定出这些拟投项目的中标概率和期望利润,再用定量决策的方法确定出最佳的投标项目。
1.2统计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有:A、了解施工的重、难点工程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B、分析组织、技术、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项目实施的要素,编制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为此需要大量的调查资料作基础,此时统计又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调查的内容很广,原则上凡对施工生产有影响的一切因素都必须调查统计,有筑路材料的来源(沿线料场及有无自采材料),材料运输方式及运距,运费标准,占用土地的补偿费,沿线可利用房屋及劳动力供应情况;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条件;水、电、道路、通信状况等。对这些调查资料应进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合理。施工前的统计工作如果准备的充分、得当、数据准确,可为今后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工程的成本核算奠定可靠的依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统计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
当进入到施工阶段,每一个施工步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统计。
1.3.1施工阶段的工程量复核及材料供应计划
最开始是对工程量的复核,这就要针对图纸进行详细的统计与计算,这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核算出图纸实际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的差值,然后根据图纸的实际工程量统计出总的材料数量,并根据工程进度计划计算出月度、季度、年度材料供应计划。
1.3.2施工阶段的测量、试验、材料检验、资料评定
工程中的测量、试验、材料检验、资料评定都要运用统计的原理。导线水准、坐标、角度测量数据形成过程中,要先计算出水准导线的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规范标准后要进行导线坐标、高程平差,平差就是根据统计的原理进行取舍,二次分配,重新确定每个导线的坐标及高程。原材料的检验是按照规范规定的数量、批次进行现场抽检样品,取样的过程就是利用统计原理现场随机抽取,并且能代表现场的真实质量,这样的检验结果才可靠。在试验、检验数据形成过程中,也是利用统计原理把数据按规范要求进行取舍,合格的数据才能参与评定。比如配合比的形成、砼抗压强度的评定、钢筋强度的检测以及地材的检测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1.3.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临时抽查,把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计的目标相比较,是否发生偏差,偏差是否在合理范围之中,是否需要整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统计数据,没有了统计数据就谈不上质量控制。大家都熟悉全面总量管理PDCA四个循环步骤中都用到了统计,每一分项都是通过各种图表找出关键矛盾。
1.3.4施工过程的责任成本管理
责任成本管理,全过程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它是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将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纳入一起考核,是项目部管理的核心。这个目标的确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计算出来的,在核算过程中,实际数据的获取更是通过统计工作来完成。责任成本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每个成本控制指标,如果定得太松,就达不到节约的目的,失去了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如果定得太紧,通过努力达不到,职工的收入势必会减少,从而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应用现场统计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一种通过深入施工现场实际调查每道工序所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燃料、电力价格而确定控制指标的方法。只有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才能提高责任成本管理的水平。
1.4统计在竣工阶段的应用
在工程的竣工阶段,统计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包括竣工资料的整理、竣工决算都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在对业主的竣工决算工作中,首先要把图纸中完成的全部工程量统计出来,还要收集工程变更资料,包括签证单、变更文件、图片等一系列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统计计算出合同外的变更金额,完成与业主的结算。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工程竣工并移交产权单位后,要对整个工程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包括工程质量、工期、效益、投入的人力、材料的节超、设备投入等等,计算出单位实物消耗量、项目管理费用、实际施工成本、利润率等相关指标。通过这些数据整理与分析,给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为下一个类似工程的投标及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统计应用于工程项目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加强企业决策者对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任何一项决策的做出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如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对统计工作不重视,不用说统计基础工作难以做好,恐怕连一个专门的统计部门、固定的统计人员也保证不了。由此可见,加强企业决策者对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2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施工企业综合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企业决策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各个施工项目的基层统计员,他们不仅要为本项目服务,还要定时为企业提供各种反映本项目产值的信息,所以他们的工作将更加精细。他们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够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工程的实施程序、进展计划、质量控制体系和责任承担者编制图表,使基层统计工作目标化、责任化以外,还要会把统计抽样、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技术应用到施工生产中,准确、及时地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环节进行控制。
2.3 加快统计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建设
要进一步搞好工程统计工作,必须健全统计网络作为保证,并使之程序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统计应用软件,有的还是专门针对施工企业的性质开发生产的,统计工作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就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勇于推新、创新,将先进的统计技术引入到统计工作中来。这将会使数据统计工作的速度、准确性有很大提高,避免统计数据的滞后和手工操作的误差,使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应用于工程项目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工作的始终。重视、掌握、应用和改善统计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控制,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新.浅谈施工企业统计管理创新J.甘肃科技2004(8):16-17.
2、冯锦亮 蔚竹蓉.工程统计要为施工服务J.山西交通科技2000(5):31-3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8499.html
下一篇:高速公路微表处罩面现场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