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论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分析与控制

发布时间:2012-10-13 12:18:06更新时间:2012-10-13 12:19:03 1

【摘要】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也越来越驾轻就熟,对一些普遍的质量问题,也有了相对成熟的控制技术;但是,温度裂缝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控制起来也比较困难,已经成为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在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 温度裂缝 原因分析 控制措施

【正文】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也较为普遍,这其中有外荷载引起的裂缝,有温度引起的裂缝,也有运输不当等等因素引起的裂缝。本文将重点对混凝土温度裂缝进行原因分析,并就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温度裂缝的现象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温度裂缝的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通常是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二、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度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灌后,在硬化期间水泥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差距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度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结构降温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灌在硬的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约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灌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冷却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基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3、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混凝土降温措施控制不严,降温过速使混凝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胎膜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缝。

三、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1、加强温度控制:工程建设中应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该提供温度散发的途径,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同时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级差。对于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应加强温度监测与管理,采取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合理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周围环境、天气气温及变化情况,精心安排最有利的施工时间,并总结应用降温和保湿方法,从材料质量、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控制混凝土裂缝,使结构工程、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可靠。一是分面分层浇筑,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在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时在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施工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和体积大的工程,浇筑时宜从结构物的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二是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段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推进,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大,而长度较长的大体积混泥土工程。与此同时,还应优化振捣工艺,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到混凝土表面呈现泛浆、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无气泡为止,浇筑厚度应严格控制,对于无模板的顶层混凝土表面应在混凝土终凝之前抹面压实。

3、使用外加剂:使用外加剂也是控制温度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外加剂的正确合理使用,比单纯地改善外部条件更加简捷。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25%的用水量和15%的水泥用量,并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和沉缩变形,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黏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抹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4、加强早期养护: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应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级差,防止表面裂缝;应防止混凝土超冷,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应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结束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整体稳定性以及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们要切实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养护、切缝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混凝土的裂缝现象时可减少或避免的。

参考文献

⑴曾飞《浅谈混凝土早起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⑵彭圣浩主编《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