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着重对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施工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对裂缝问题的重视,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指出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现浇结构;钢筋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旧村改造工程是改善居民住宅条件的民心工程,而旧村改造工程住宅大多为砖混结构为主。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每家每户,同时也是大多数老百姓关系的话题,更长远的还会造成社会影响。砖混结构工程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是砖混结构工程中的通病,防止砖混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无疑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
近几年,施工单位对工程利润的追求欲望不断增加,对工程进度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总体成本,为此我和我的几个同事近几年施工的工程,做了一个统计(每年抽查100处):
年度 缺陷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 |
21次 | 28次 | 26次 | 34次 |
从2008年至2011年现浇混凝土板裂缝大于0.2mm共109处,现浇混凝土板的裂缝发生率成上升趋势。随着调查,施工中存在混凝土裂缝的工程中砖混结构占76%,框架结构占34%。因此如何防止砖混结构现浇板裂缝也成为社会各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现在就笔者一点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首先要从砖混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干过施工的人都知道造成裂缝的原因分为5个原因:人员、机械、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只要控制好这5个原因的主要因素就能控制楼板的混凝土裂缝,下面一一对这5个原因进行剖析:
人员原因,由人员造成的原因大体分三个方面:第一,技术交底不清楚,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一般对工人进行交底不能突出重点,具体不到点上。如何浇筑都说明不清楚,有的甚至不交底或工人没时间看交底。第三,砼养护不及时,浇筑完成后砼没有在12小时内及时养护。第三,含水率测定不及时,施工现场中没有相应的测定仪器。
机械原因:由于机械造成的原因也大体分三个方面:第一,混凝土输送泵管道经常堵塞导致不能连续浇筑,浇筑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第二,塔吊吊物时下落速度过快导致新浇筑的砼受到较大的冲击荷载。第三,装砖砖笼底座受力面积过小导致底座要强过大。
材料原因,由于材料造成的原因分两个方面:第一,骨料用水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不合格。第二,施工时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
施工方法的原因,由于施工方法造成的原因可分两方面原因:第一,模板支撑方法不正确,地板支设不平,高低差过大。第二,钢筋绑扎不正确,上部抗裂网片间距不均匀。
施工环境的原因,由于施工环境造成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施工温度过高,夏季施工时经常在35℃以上高温施工。第二,下大雨或下大雪时施工。
对以上这5个原因中12个方面逐一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并找出原因。
1.技术交底不清者,查技术人员责任心,将不详细的地方注明,如砼浇筑采用连续浇筑,中间不得间停时间过长,按规范要求每层都进行交底。查工人是否能理解交底,将工人不能理解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让工人完全理解交底内容。经确认技术交底是非主要原因。
2.对于砼养护不及时,派专人盯紧浇筑时间,让混凝土在12小时内必须加盖地膜或棉毡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经确认砼养护不及时是要因。
3.对于含水率测定不及时,由项目部购买塌落桶测定塌落度控制水灰比,泵送砼一般塌落度控制在180cm为宜。经确认砼含水率测定不及时是非要因。
4.对于混凝土输送泵管道经常堵塞导致不能连续浇筑,派专人随时观察放灰速度,保证砼连续浇筑,间歇不超过10分钟。经确认混凝土建筑间隔过长是非要因。
5.对于塔吊吊物时下落速度过快导致新浇筑砼受到较大的冲击荷载,塔吊司机落实岗前培训,使用经验丰富塔机司机,下落速度不能超过0.2m/s。经确认塔吊吊物下落过快为非要因。
6.对于装砖砖笼底座受力面积过小导致底座压强过大,将砖笼进行改装,加大砖笼底座面积,减小砖笼底座压强,经确认砖笼底座压强过大为要因。
7.对于骨料用水量不准确造成混凝土不合格,由技术员检查砼配合比及强度试验报告达到设计标准。经确认骨料不合格是非要因。
8.对于施工时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经现场调查,由专人负责划定堆放物料区域及堆放数量。经确认施工时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是要因。
9.对于模板支撑方法不正确的,地板支设不平,高低差过大。经质检员核查,将不合格的模板返工,控制相邻模板高度差不超过2mm。经确认模板高低差为非要因。
10.对于钢筋绑扎不正确,上部抗裂网片间距不均匀。调整钢筋网片间距不超过规定1cm。经确认钢筋帮助不合格为非要因。
11.施工温度过高时,夏季施工时避开在35℃以上高温施工。经确认温度高未非要因。
12.经常看天气预报,预防在下大雨或下大雪时等恶劣天气施工,经确认恶劣天气影响为非要因。
通过对以上12点因素逐一进行了现场确认,认为以下3点为主要因素。第一点,建筑完成后12小时内未进行养护。第二点,装砖吊篮底座压强过大。第三点,施工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只要有效的控制住这三个主要方面就能很好的提高砖混结构现浇板的砼裂缝问题,经研究制定以下对策并制定目标。
序号 | 要因 | 对策 | 目标 | 措施 |
1 | 浇筑完成12小时内进行养护。 | 定时养护。 | 让混凝土一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 混凝土浇筑完毕12小时养护,覆盖地膜及人员已落实。 |
2 | 装砖吊篮底座压强过大。 | 修改装砖吊篮。 | 使楼板不受到吊篮产生的过大的集中荷载。 | 改善吊篮底座结构,增加受力面积。 |
3 | 施工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 | 更改施工安排,形成流水作业。 | 使混凝土强大达到规定值后,再进行楼板上施工作业。 | 优化施工进度安排,增加施工段流水短距,需用隔层拆模。 |
对以上3点的预防措施:
实施一: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未进行养护,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覆盖塑料薄膜并进行蓄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
实施二:装砖吊篮底座受力面积一般仅为36mm²,改善吊篮底座结构,增加吊篮底座受力面积:
根据我们测定,吊篮及装砖后重量一般约为600kg,吊篮底座四点受力面积为:每点9mm²,计算得混凝土板受力位置要承受163N/ mm²,使得混凝土局部受力过大,为了保留吊篮的实用性和简单操作性,我们对吊篮底部做简单改装,使受力由集中载荷变为分散载荷,主要方法是在吊篮地主加装10mm厚,1200╳1200mm的钢板,以增加受力面积。用200mm间距的钢筋使吊篮底座四周与钢板焊接为一体。改进后的吊篮底座总重量增加了62.4kg,达到了662.4kg,根据现场QTZ315塔机末端限载800kg的规定,满足规定设置。楼板所受载荷也从原来的163 N/ mm²下降到7.96 N/ mm².
实施三:施工工序安排不当是造成施工物料堆放过早过于集中堆放的主要原因,优化施工进度安排,增加施工段流水短段,选用隔层拆模。
原施工方案总体上满足施工工期要求,但存在混凝土版建筑后相隔两天就开始上部施工,施工载荷加载过早,工程结构又为砖混,,上部施工载荷较大,因此需要混凝土板有稍长一些的养护时间,已达到一定强度。我们将一定混凝土现浇板达到强度定为8 N/ mm²以后方可上部施工(数据根据吊篮底部受力为7.96 N/ mm²)确定。为此根据现有设备、劳动力资源,采取增加流水段的方法对原施工进度进行优化。
经过对不优化后的施工进度比原进度工期每层提前1天,上部楼板施工载荷加载间隔原计划为2天,优化后的间隔为4天,根据所在的施工段的气温条件、水泥品种、外加剂等,通过施工实际试验,3天后楼板的强度达到楼板设计强度的40%,大大提高了楼板受施工载荷的能力。
对于达到拆模条件的楼层在房间模板拆除后,随后用拆除的钢管立柱继续支撑楼板一段时间,直至房间装修方可拆除支设立柱。通过隔层拆模可以有效的分散上部载荷对楼板的负荷,将部分载荷传递到墙体,从而减少施工中的楼板承受载荷。
以上分析不仅解决了现实中的问题还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利益。首先是经济利益:通过改善机械配置减少了投入资金和优化了工期,使工程缩短了工期,每层缩短两天,节约资金。
其次是社会效益:工程质量提高带来的社会效益可想而知,不仅提高质量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提高,还能为自己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基础。
一个工程局部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关系到工程的总体质量更是关系整个企业的社会信誉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7113.html
上一篇:浅谈大体积砼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