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建筑施工论文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12-08-15 09:43:43更新时间:2023-06-06 17:58:58 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就,道路路基是公路结构的主体,也是道路的基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及行车质量,根据多年路基施工经验,本文论述了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提出了软基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路基施工 质量控制 软基处理 过渡段

路基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结构的主体,又是路面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桥涵工程联接的纽带。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将关系整个工程质量及车辆的正常生动行驶。

1路基质量要求

1.1 路基稳定性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变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状态。在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修建路基可能加剧原地面的不平衡状态,从而导致路基发生各种破坏现象。因此,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 路基的强度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路基的强度是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抵抗变形与破坏的能力。因为行车荷载及路基路面的自重使路基下部和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较大的变形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品质。尤其是不均匀沉降,直接导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降低路面平整度,同时,也是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允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1.3 路基的水稳性

路基应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路基的水温稳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强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路基,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1.4 路基排水

路基应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施工应自始至终确保排水通畅。路基施工前,应首先设置完善临时排水系统。永久排水设施应确保排水通畅,并力求内在及外观质量优良。路基的排水在一些多雨的地方尤为重要,排水系统弄不好,往往导致一段路基的多次返工和整修,不管是施工中的临时排水还是施工完成之后的排水系统,都是影响路基保持长久稳定的根本原因之一。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m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2 路基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路基的施工过程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一选择填料一确定路堤填(挖)方式一路基压实。

2.1 清理场地

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盐渍土,膨胀土等)必须予以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路基清表应该做到,在路基施工方位内不该有树根大石头生活垃圾等杂物。对还有地表水、淤泥、杂草、垃圾、腐殖土等地基应进行排除处理。对于软土类地基按设计要求进行特殊的处理。

2.2 设置排水

填筑路基前,首先,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粘土等细粒土,在干燥状态下(最佳含水量)结构比较强,有较强承载能力,一旦受水浸泡,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通尤为重要;其次,要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路基填料确定前,需进行土质分析 、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对于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劣质土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再则,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

2.3 分层填筑

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两层)。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压实度检测每层2000㎡(不足2000㎡ 按2000㎡计)不少于4点。根据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好压实设备,对于砂砾土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效果较好。路基压实质量应在试验段施工中解决压实因素制定技术措施路基施工分层填筑分层碾压路段松铺厚度小于或等于 30cm构造物两侧 (桥涵头 )松铺厚度大于 15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最小压实厚度大于或等于 10cm不同性质土混填同土填筑厚度小于 50cm(两层 )路基填筑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在碾压过程中含水量控制好要压实度规范要求后方可后续施工在选择压实设备上应不同填土类型和压实厚度选择砂砾土振动压路机滚压和振动双重作用

2.4 安全养护

路堑施工要保证排水畅通,对上坡施工时,应注意确保坡体的稳定性,避免欠挖或超挖现象发生。石方爆破尽量采用中小炮,光面爆破的方法 ,避免大规模爆破形成松散面积过大,坡体失稳,机械开挖时,边坡应配以平地机或人工修整。路床顶面如有超挖,应清除松方并采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并认真碾压,压实度按路床项目标准进行控制。

路基土石方施工时或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和养生。各类防护与加固应在稳定的基础或坡体施工。防护工程的砂浆、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并注重做好养生。

3 软基处理

3.1 换填砂石

先将软土挖除干净,并将底部填平。若软土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软土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换填所用的填料及压实要求根据所处路堤部位,分层碾压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施工时必须注意:换填范围及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机械挖除时应预留30~50c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采用的填料及压实标准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每层填筑自检合格后,填报检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经报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2 抛填片石

抛填料使用不易风化的石料,施工顺序为由中间向两侧、由高向低的顺序进行抛填。片石由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平,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片石抛出水面后用较小块石进行填塞垫平。

抛投所用片石采用经试验合格的坚硬不易风化的石料,其截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选用较大块的片石抛在塘底。水塘底地层平坦时,抛投自地基中部向两侧逐渐进行,以便将淤泥从两旁挤出。水塘底横坡陡于1:10时,自高侧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加多抛投,使约有2m宽的平台顶面。片石抛出水面后,人工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机械碾(夯)压紧密,然后铺设反滤层。

抛填片石按照高程、中心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及平整度等采用水平仪、钢尺及水平尺进行检测。

3.3 强夯法

根据定位、放样结果,进行第一遍跳夯。每夯点连续夯击12击。

对每个夯击点的每一击沉降量进行观测,以最后两击平均下沉量作为控制标准,而最后两击沉降量又以单点最佳夯击能、路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来确定,对于土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增加夯击次数。

每一遍夯后场地平整压实,根据夯前确定的施工参数,确定夯后间歇时间。检测路基强夯后的效果:路基密实度和承载力。

进行第二遍加密点夯,每夯点连续夯击10击。每夯点沉降量控制在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每二遍夯后场地平整压实,根据夯前确定的施工参数,确定夯后间歇时间。检测路基强夯后的效果:路基密实度和承载力。

进行第三遍满夯,每夯点连续夯击5击,并相互搭接1/3夯迹。

为了使提升机施工时方便移动行使,施工前场地要大致平整。大面积施工时,每夯实一遍,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压实。

4 过渡段施工

路堤与涵洞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中框构等建筑物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过渡段路基的基床表层标准不变。过渡段是路基与桥涵等结构物衔接的部分,对于压实要求十分的重要。一段路基沉降最大的地方往往就出现在过渡段的位置。所以过渡段的填筑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从最初的基底回填到护锥的堆码,都有着严格的施工规范。

过渡段的填筑要求见下图
过渡段的填筑要求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连接处过渡段:

1)过渡段的长度按下式确定:

L=2h+A

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h—结构物高度,m。

A—常数,2m。

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1/2时,可不设过渡段。过渡段在基床表层以下可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压实标准符合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50MPa/m和空隙率(n)不大于21%的要求。

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倍~4倍 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倍 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m以下 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别注意 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涵洞、管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cm~100cm 时 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构造物100c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5 结束语

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而在进行路基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对软土地基的处理,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和难点,在施工中需谨慎严把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S] 2008.

[2] JTG F6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2006.

[3] 王军超,李慧青. 高等级公路路基压实度的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7(3):29.

[4] 李代怀 浅谈公路路基质量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2(5):88-89.

[5] 沙书荣,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5):12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