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基,软基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基础不均匀下沉,路基边坡不稳定,发生断裂、滑动、沉陷、崩塌等病害,同时会制约工程的施工进度,直接影晌工程造价的增加。下面是就软土路基成因、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换土垫层法在处理软弱土地基中的应用方法及施工要点!
关键词:软弱土 换土垫层 施工要点
Abstract: I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ten encountered in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soft soil subgrade, improper, will not only cause uneven foundation subsidence, slope instability, fracture, sliding, subsidence, collapse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will restrict the project progress, the direct effect of project cost incre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ft soil roadbed cau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laborated the soil replacement cushion method in treatment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oft soil replacement cushion construc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前言
软弱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软弱土地基一般含水量较高,孔隙大,有明显的结构性、流变形。处理软弱土地基一般有几种方法:碾压及、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置换及拌入法、加筋锚固法等等。
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适用于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处理。砂和砂石地基(垫层)采用砂或砂砾石(碎石)混合物,经分层夯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实力,减少变形量,同时垫层可起排水作用,地基土中孔隙水可通过垫层快速地排出,能加速下部土层的沉降和固结。
一、软弱土路基的成因和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部门各级组织的重视。软土是第四纪后期地表流水所形成的沉积物质,多数分布于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势比较低洼地带,地表终年潮湿或积水。所以地表往往生长有大量芦苇、塔头草、小叶樟等喜水性植物,由于这些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使软土中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和有机物。软土多分布于沼泽化湿地地带,而泥沼多分布于沼泽地区,软土的形成时间晚于泥沼形成时间。
所谓软土,是指强度低,压缩性较高的软弱土层。多数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由于软土强度低,沉隐量大,往往给道路工程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处理不当,会给公路的施工和使用造成很大影响。软土根据特征,可划分为:软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种类型。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提采取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这种土质如果在施工中出现在路基填土或桥涵构造物基础中,最佳含水量不易把握,极难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值,满足不了相应的密实度要求,在通车后,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故禁止采用。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特别是桥头引道,如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坍滑或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软土地基下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软土地基的沉降,包括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根据沉降标准,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用容许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剩余沉降来控制。一般地,除要确保新填筑路基的密实度以减少沉降外,包括原地面的地基总沉降必须达到基本稳定,沉降量大致达到总沉降量的80%以上时,才容许铺路面。软土地基沉降严重时,不仅增加填方数量,而且沉降或水平位移对临近填土的桥台、挡土墙、涵洞,甚至对附近的住宅、农田以及路线的技术标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换土垫层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当在建筑范围内上层软弱土较薄,则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较深厚的软弱土层,当仅用垫层局部置换上层软弱土时,下卧软弱土层在荷载下的长期变形可能依然很大。例如,对较深厚的淤泥质土类软弱地基,采用垫层仅置换上层软土后,通常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但不能解决由于深层土质软弱而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的有害影响;或者对于体型复杂、整体刚度差、或对差异变形敏感的建筑,均不采用浅层局部置换的处理方法。
换填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冻胀土、素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的浅层处理。
垫层处理就是将基础下的软弱、湿陷性冻土、膨胀土、冻胀土等的一部分双全部挖去,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大、水稳性好的沙硕土、碎石土、灰土、素土、矿渣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分层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换土垫层与原土相比,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小的优点。砂石垫层还可提商地基排水固结速度,防止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性及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还可用于瞄沃和暗沟的建筑场地。另外,灰土垫层还具体促其下土层含水量均衡转移的功能,从而减小土层的差异。
三、换土垫层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1.施工要点。1.1砂垫层采用中粗砂,经过化验含泥量必须在5%以内,操作前要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1.2 应按级配合砂料,人工级配的砂、碎石应先将砂、碎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开压实,铺设的级配砂石在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情况,适当洒水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以利碾压密实。1.3 砂垫层要分层铺设、分层夯实,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铺好一层垫层经密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施工。每层砂石在碾压前,应按每100m2设一纯砂检查点,机械碾压后,在纯砂点取样,测定砂的干密度,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砂石垫层施工。1.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底面应在同一标高,不同标高时应先深后浅。最后一层碾压结束后,对上表面不平整及标高误差较大之处,用人工进行适当平整、修补,然后用平板振动器在上表面交叉振动不少于两遍。1.5 砂石施工时应控制含水量,遇有地下水阍基槽浸泡要采取措施先铺一层碎石或毛石。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施工时,要对这层土层一次性开挖,以避免水中作业。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的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或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500mm以下。1.6 大面积砂垫层施工分流水段作业,交叉处应做成台阶式斜坡。1.7 冬季施工时要除掉砂石中的冰块,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
2.质量控制。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比,砂、石拌合均匀程度。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施工时要分层找平,碾压密实。施工结束后,应检查砂及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四、换土垫层应注意的事项
砂垫层的施工方法应视地基土质和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来确定,水位低,采用碾压法,水位高,采用水撼法施工。砂石垫层下土层不应被扰动,作业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冻结的砂石不应使用。应控制砂石级配、虚铺厚度、夯压遍数,洒水等工艺操作指标。当地下水或地表水将槽底浸泡,难以清净淤泥土,撼砂时砂泥混在一起,从而使砂中含泥量加大降低砂垫层承载能力,必须在槽底铺一层粒径不大于10cm的、粒径是均匀的毛石或碎石,避免基底产生不均匀压缩。大面积水撼砂,分层交叉处应以大于2m为宜。规范规定应在无积水状态下撼砂,但如果在水撼砂施工时能有效控制泥砂混杂,基槽可以在积水状态下施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kejilw/jianzhushigonglw/1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