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的燃煤处于紧张状态,入炉煤质不高。为了科学合理对燃料成本进行控制,将质量低的烟煤与贫煤掺合一起烧,而且质量低劣烟煤的掺烧力度日渐加大,其比例已经高达70%。当煤质降低后,已经无法使用原设计的技术参数对锅炉运行进行指导,削弱了机组运行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提升了飞灰可燃物与排烟温度,严重阻碍了锅炉热效率的提高。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电力需求量,火电机组的正常有序运行逐渐成为了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由于电力实际消耗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性,致使电网峰谷差越来越大,且调峰容量也在不断扩大。所以,怎样不断增强发电机组锅炉的稳定可靠性已经是现电业必须及时处理的瓶颈。本文以某发电厂为例,首先阐述了高海拔地区发电厂中储式燃煤锅炉的燃烧特点,其次,对中储式燃煤锅炉的优化燃烧调整做了一番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中储式燃煤锅炉,燃烧调整
为了保证锅炉安全有效的运行,给予运行操作必要的参考与正确指导,应进行燃烧优化调整。本文以某发电厂为例,首先阐述了高海拔地区发电厂中储式燃煤锅炉的燃烧特点,其次,对中储式燃煤锅炉的优化燃烧调整做了一番分析研究。
1高海拔地区发电厂中储式燃煤锅炉的燃烧特点
1.1排烟热损失大,锅炉热效率值低于设计值
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排烟温度较高;排烟温度设计值在130度,而实际测量后却得出为156到175度,存在较高的排烟温度,也就是烟气与受热面间的热量未能交换充足。烟气将其携带的未能进行充足热量交换的多余热量排放到大气中,增大了排烟热损失率;其次,烟气量的不断提升致使烟气流速增强,提高了排烟温度,排烟热损失率进一步加大;导致烟气量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是该电厂处于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的稀薄,空气中的实际含氧量在21%,因此,相同条件下,为了确保燃烧的稳定性,单位燃烧量需要较大的空气量,进而产生了较大的烟气量,烟气流速不断提高,加剧了排烟温度,致使排烟热损失率进一步加大。由于烟气量的不断增大,其排放热量也随之提高,从而导致了排烟热损失偏大。
1.2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大,锅炉热效率值低于设计值
该电厂处于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的稀薄,空气中的实际含氧量在21%,因此,相同条件下,为了保证燃烧持续稳定运行,单位燃烧量就需要较大的空气量。也就是需要的一、二次风量大,进而使烟气量增大,携带能力不断增强,飞灰可燃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从而出现了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大,锅炉热效率值低于设计值的情况。
1.3实际中使用的煤种与设计规定的煤种存在差距
实际中使用的煤种与设计规定的煤种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燃烧发热量与含碳量及其他成分含量),实际情况不符合最初的设计,因此,锅炉热效率值不同于设计值,两者间存在差距。
2中储式燃煤锅炉的优化燃烧调整
主要通过反平衡法对锅炉热效率进行计算,在送风机入口风温、给水温度以及煤质的设计条件基础上合理调整排烟温度与锅炉热效率。
实际中,应通过铠装K型热电偶在空气预热器出口对排烟温度进行测量;充分利用德国MRU公司研发出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对炉膛出口氧量、排烟烟气成分加以准确测量;在准备测试热效率前的四个小时应从给煤机中取出部分原煤样;从捞渣机出口的地方进行大渣取样;从磨煤机出口细粉分离器后的木屑分离器位置处进行煤粉取样。
2.1明确具体的经济煤粉细度
首先,对飞灰可燃物含量进行一番比较;主要根据煤质与锅炉运行工况的实际变化情况,得知了煤粉细度整改前、后可燃物含量的变化准确度。该电厂中的三号炉和四号炉一同构建,所用的机组设备一致,运行状况基本相同,燃用煤质一样,平时的运行负荷雷同。在整改煤粉细度的前后,这两台机组实际使用的运行方式保持不变。各炉等时取飞灰样三次,三号炉中的煤粉细度没有进行整改,我们应将三号炉与四号炉的飞灰可燃物含量进行一番比较,以此明确四号炉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具体变化情况。在将制粉系统最为理想出力下的煤粉细度R90整改为8%后,在三号炉的基础上,一番计算得知四号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实际降至1.53%。其次,对锅炉热效率进行一番比较;如果煤粉细度R90在8%到10%,那么,根据机组额定负荷,对锅炉热效率加以详细的测试,通过一番测试后获悉制粉系统的实际投运与机组运行方式相一致,经化验后的煤质特性相似。实践证明,当煤粉细度R90为8%,锅炉热效率相较于煤粉细度调整前上涨了0.37%,且降低了1℃排烟温度。
2.2过量空气系数带来的影响
如果烟煤与贫煤配比在1:1,那么,应以二次风配风方式试验结果为依据,科学合理使用最为理想的均匀配风方式,根据机组额定负荷,保证其他运行参数的不变,在改变送风机风量的基础上对炉膛出口氧量加以改变,针对不同的氧量,来测试锅炉热效率。开展变氧量试验活动中,主要按照三个工况办事,其中,工况一代表的是A侧氧量2.38%,B侧氧量3.23%;工况二代表的是A侧氧量3.12%。B侧氧量3.86%;工况三代表的是A侧氧量3.69%,B侧氧量4.16%。由于被送风机出力的约束,将工况三中的送风机挡板全部展开,氧量不可有进一步的提升。最终的试验结果见下表1所示:
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过剩空气量程度会对锅炉燃烧的经济合理与否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存在较大的过剩空气量,那么,会使固体未燃尽热损失进一步降低,但会提高锅炉的排烟热损失率;如果产生的过剩空气量不大,那么,锅炉的排烟热损失率会有所降低,但会进一步加大锅炉的固体未燃尽热损失。在上述表格中不难看出,工况三中的锅炉热效率要比其他两个工况的高。
2.3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给锅炉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该电厂四号炉制粉系统一般情况下是2套运行,只有极少数时候是3套运行。3套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加大三次风量。如果负荷、氧量没有任何变化,那么,冷三次风的进入使得二次风温进一步降低,最终提升了燃料量与烟气量。应确保锅炉实际运行参数的稳定性,2、3套制粉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过程中应及时有效的测量其排烟温度。实践证明,在锅炉运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3套制粉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排烟温度要高于2套制粉系统5度之多。随着排烟温度的增大,进一步降低了此锅炉的热效率,并且,相较于2套制粉系统运行耗电率,3套制粉系统高于其。因此,对于中储式煤粉炉,要在能带负荷的同时科学合理的降低制粉系统的投运率。在实际过程中,应注意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及其对锅炉经济运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锅炉运行的经济成本以及节约能源。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必须全面掌握与了解高海拔地区发电厂中储式燃煤锅炉的燃烧特点,同时,认真查找导致此燃烧方式发生的原因,唯有如此,方可获取有效的燃烧优化调整方案,从而确保机组持续稳定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奉诚.1025t/h锅炉混煤燃烧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李大泽,陈义胜,石钱龙.锅炉燃用中煤及煤泥的技术措施[J].包钢科技,2010(S1).
[3]刘进雄.基于主设备优化运行的火电厂节能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