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械论文

浅谈如何设计总图能顺利通过报批

发布时间:2013-03-14 09:13:25更新时间:2013-03-14 09:21:45 1

摘要:文章系统的介绍了设计人员在总图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总图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掌握,熟悉、了解的相关的规范、规定知识,然后再介绍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注意,在总图设计过程中采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一些错误,从而顺利通过总图报批。

关键词:总图面报批 法律法规 公用配套设施 稳定性 核查

总平面是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计人员在一个项目前期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开好头呢?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 所提供的总平面报批文件应使规划管理部门得以判断该场地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将规划条件落实到位;2. 总平面报建图不仅仅是总平面定位图,不是简单的数字对照。从这张图上所综合的信息,需要清楚的反映建设场地与周边交通、竖向、环境等的各项关系; 3. 对场地内部各类公用配套设施、工程措施等的设置做出明确安排,由此审批人员可以判断建设场地是否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建构筑物群体、单体运行所需的条件,或者需要补充完善其他何种设施才能够有效运行;4. 对房地产开发、大型公建来说,总平面确定了,便可以进行自己的投资回报分析。5. 认识到总平面图的法定地位。新版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总平面图的法定地位做了明确规定:第五十条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目前在报批图上出现最多的是:报批图绘制上出现混乱,不清楚该表达什么,表达到何种深度才能满足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熟悉常用法规规范。设计院对新政策法规的获取和领会相比规划管理人员来说存在滞后和不足,所以会有表达领会上的误差。纵向的法规体系从国家、省、市到地区等;横向来说有土地、规划、消防、公安、交通、环保、市政、园林、文物等部门的相关规定。设计人员平时对这些都应有所了解,以防出现缺、漏等原则性问题。对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报批图的深度相当于初步设计,设计人员可以以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来绘制总平面报批图。实际来看各地都有自己的编制细则,使得报批图在具体表达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这时应以报送审查的地方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定为准。 2. 上一阶段规划成果是进行总平面设计的依据。设计人员注意索要上一阶段的控规或修规文件。经批准的控规成果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指导文件,其上对场地出入口开口数量、位置、出入口标高等均有规定,并且是通过公示的,设计人员应该尊重;在修规文件基础上绘制总平面,相当于二次设计、方案优化,这时要着重规划意图的落实、注意处理好与周边的交通组织,不能就场地论场地。3. 总平面图报批时序的差别。总平面图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送审的内容之一。实际中有多种情况:按建设时序,有一次报送,也有分期报送的;按项目规模,有单独审查,也有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同时送审的;无论如何都要求设计人员对项目整体进程有所把握。 4. 在前期报建阶段应附必要的竖向设计图。竖向设计、工程管线设计图有时候需要单独送审。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于重要的交叉路口的建筑和场地的竖向往往要求比较严格。在前期如果有较成熟的竖向设计对项目的深化是十分有利的。5. 四界关系、配套设施一定要清楚。总平面图中对四界关系的要求:以现状1:500地形图为底图,标注用地边界折点坐标,相邻道路红线和道路名称、宽度,申报项目与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相对关系和建筑间距;申报项目和周边现状建筑、规划建筑的层数、性质和高度等。配套设施的位置、用地范围也必须明确,前期如果对配套设施不能充分考虑预留,会带来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设计人员要熟悉国家及地方对总平面报建的相关文件和规定。

总平面报批阶段,有时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对图纸的要求有所不同,建议设计人员应注意一下几点。

1. 保障总平面图的稳定性。总平面报批图是设计人员已经掌握了场地的大部分基础信息的基础上(地质勘察、用地地形图、防灾、规划管理要求等)绘制的。如果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没有对这些问题的把控,则设计人员很难把握项目总平面方案的稳定性,更谈不上单体设计的稳定性。 2. 消防和人防是总平面报批中两个方面重要的方面。这两项都对总平面布局及建设规模有重要影响。但是他们的报批时间实际中往往不同步,总平面审批之后再进行这两项审批时,可能还将存在对总平面图的修改。消防审批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涉及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给水布置等;人防审批阶段的总平面布置图涉及人民防空工程的轮廓线、出入口、地面环境等。这些内容总平面布置图都要表示出来,以供相关部门的审查。 3. 核查总平面图来源。总平面图若为甲方提供的电子文件,图纸与电子文件可能会有对不上的情况。这时设计人员需要先核对尺寸,不能直接就用,以防总平面报批图电子文件与报批图不相符,出现红线的尺寸对不上,间距不够等情况,影响报批进度,待单体设计完成,才发现距离不够则已晚矣。同时设计人员应提高报批图质量,便于审查人员方便快捷的对照审查,也方便后续设计人员提取有效信息。4. 报批阶段滞后于设计。这是设计人员最不愿意遇到的情况,也是目前项目迟迟受报批影响的一大原因。因为一旦设计图纸已经使用,规划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操作起来可能会很困难。例如补建的消防车道压在已建的地下构筑物上,而地下构筑物又没有考虑这部分荷载,修改起来十分棘手。设计人员应心中有数,尤其是在项目前期阶段:如建筑控制线、消防扑救面、管线通廊宽度等,要根据规范预留控制。 5. 报批阶段不能完全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在施工图深化过程中暴露和解决。规划审批也有所偏执和疏漏、甚至吹毛求疵。设计做的细,虽然能暴露更多的问题,但难免就招来更多的挑剔;过粗则达不到设计深度,影响报批的进度。这时就需要设计人员根据深度要求,仔细对照。 6. 有效保证施工图与报批图的一致性。对于甲方不合理及违反规划规定的要求,要站稳立场,以防对后续项目设计、验收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张准确、清楚、标准,美观的图纸,是设计人员智慧经验的高度浓缩,也有如一本能详尽有力地向外界传达信息的说明书。在一个项目中,总图图纸成果从数量上往往比不上其他专业,甚至有时候最后出图只是为了竣工图的需要,因为在过程中经过大量的设计协调、配合修改,已“润物细无声”。设计人员进行总图设计、制图、管理时,如何设计好总图,下面主要有3点参考建议。

1.要对原始文件进行核查。由其他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形图、总平面图、单体资料,首先要检查、修正、整理,不能拿来就用。在我们从其他设计人员的电子文件中提取信息时,也会发现比例、尺寸、标注等等出现不一致和偏差,偏差累计到最后可能会难以挽回。对于总图人员来说,尤其要对地形图进行拼对,对单体外部轮廓尺寸进行核查。还可以从其他相关文件,如地质勘察报告、可研报告等,加上现场踏勘,来弥补原始资料的信息不足。关联文件要与原始文件一并索要,如外部参照文件、字体打包文件等。外部参照文件的缺失,会使原始文件不能准确反映。

一旦经过核对发现有误,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这些图形数据的矫正。总图人员这时应及时将数据等错误有效纠正,避免将错误的信息继续传达。同时通过矫正,进一步熟悉地形,标高。

查询无误后的地形图最好作为外部参照文件,随时提取使用,可减少总图的整个容量。

提前设定好需要的基础参数:如图纸比例、线型比例、字高。对于总体设计来说,首先要确定好出图比例。制图中除了按照制图规范之外,还应减少随意性。对小数点的位数也有相应规定,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精度。数值该是多少就画多少,保证图中标注的坐标、尺寸数字查询起来是一致的,定好后不随意移动、旋转和缩放。

2.选择有特征的控制参照点。我们平时的制图中会遇到许多参照点,在这其中有一些可作为基础参照点。制图过程中采点要准、随时校验,保证一致。 1. 测量坐标点。例如土方计算,可以以地形图上的坐标十字网为基准建立土方计算网格。注意在坐标方格网内控制图面。坐标标注X、Y数值不能随意颠倒,且标注到位,与查询结果一致。坐标系统应与提供的用地等坐标成果一致,不应随意制定坐标、高程系统。变动建筑位置时要参照地形和地质报告,不能随意挪动。坐标应前后一致,否则给放线带来误导。2. 高程水准点,也即测量控制基准点。对于总平面,如果要与实际、施工图核准,只有一个点,大家都要用到,那就是高程水准点(bench mark),简写为BM。水准点分级别,其坐标、标高可在甲方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或用地测量成果中查找到。3. 特征点,包含交点、交叉点、转折点、起讫点、变化节点,建筑的突出转折点等。这些点应清楚明了,防止产生误读。如:把轴线交点当成外墙线交点;把阳台当作墙线标注,结果在放线中出现错误。在输入文字或属性时最好找到特征插入点,这样文字位置相对好定位,保持一致,放大缩小不会出现偏跑。字与字之间离远一些,以防字变大重在一起,插入点的选择也宜一致。 4. 交叉作业中的控制。坐标系统始终保持一致,不要随意移动图形。用坐标定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旋转角度以及采用相对尺寸标注带来的放线误差。

3.设计图纸中要学会“碰”。现状与设计要区分清楚,一方面明确接入位置和量的关系,另一方面与造价对照,方便造价人员将新设计的项目列入预算的清单。注重图纸自查。修改过的图纸替代原来的图纸,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图习惯和对图纸的管理来实现;通过计算机检查各部分的修改情况,如引用的基本图形是否一致;外部引用可方便设计人员达到精准制图的目的;及时清理图形中不需要的东西,保持图纸的清洁有序;避免一张图中放入过多的东西。各专业之间图纸要会做,需要碰的地方,应严格碰上,如地下车库与单体接口、管廊与建筑接口等,单体预留洞口与地下车库洞口如果出现尺寸偏差,影响施工,而这些都是总图人员去管理协调、前后控制的内容。±0.00总图建筑结构应一致,防止出现采用相对标高造成换算过程中的混乱现象。某一工种精确与全部工种的精确,要求标准不一样。比如总图用坐标定位、水暖电用相对尺寸定位或不定位,这时就要通过综合来协调。

有些习惯不需要培训,而需要培养。精准化制图应渗透到每个人的制图习惯中,结合自己的体会,建立合理的作图体系,让使用你的图纸的人最大程度的提取所需的正确信息,与人方便便是与己最大的方便。准确+清楚+标准+美观,相信这是每一个设计人员的心愿。

综上所述,在明确总平面报批图性质的基础上,平时注重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文件和规定,注意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将有助于规划设计人员顺利完成总平面图的报批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xielw/2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