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械论文

探究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问题及措施

发布时间:2013-01-08 09:49:14更新时间:2013-01-08 09:52:45 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愈来愈广。特种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特种设备设备的管理。本文先分析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几点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特种设备 设备管理问题 措施

前言:随着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种设备成为企业的重要生产力。各种特种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企业生产进度,而且提高了作业质量。然而,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设备使用性能的发挥。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的管理维护、故障的预防、机械设备完好状态的保持以及设备功效的充分发挥。因此,搞好企业特种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特种设备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特种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企业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造成机械设备严重磨损和增速老化,相应企业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产量和任务的贻误,设备主管部门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2、特种设备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对施工技术、设备使用知识所知甚少,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技术素质低,不注重具体的生产条件和作业方法,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等状况,从而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此外,在设备使用一定周期后,不能按规定进行认真的保养、维护和大修,在日常使用作业中,机械设备常常出现故障。既花费了较大精力与高额费用进行整修,又严重贻误了正常生产作业。

3、特种设备落后,装备盲目购置

(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生产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项目的生产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生产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的几点可行性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划,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生产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生产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2、严格落实特种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要按照机械保养使用说明书制定切实有效的保养计划,并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抽查督导保养的落实情况。同时建立奖惩机制,把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保养、安全运行、消耗费用等列入奖惩内容,以加强广大操作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3、做好运行中的特种机械设备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持证上岗.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5)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工程施工。

(6)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企业生产如期进行。机械设备租赁应多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4、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更新换代,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企业的施工效率和竞争力。严重杜绝“拆东墙补西墙”的错误做法。因此,作为企业要以长远利益着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在这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机械更新换代的原则,通过科学检测,将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确保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另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特种设备,一律做报废处理,不得以各种原因继续使用,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只有确保了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在企业生产中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维修方面

特种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计划维修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在使用中,根据机械损坏和零件磨损规律,按照工作时间,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预防性维修坚持“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避免了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同时通过定期检查,避免了漏拆漏检导致的失保失修。

三、总结

总之,特种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深刻体会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落实设备更新换代,才能在企业生产运行中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xielw/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