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机械论文

高速公路桥头及桥梁伸缩缝跳车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2-11-08 10:32:00更新时间:2012-11-08 10:32:40 1

摘要 : 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际,分析桥头及桥梁伸缩缝出现的跳车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台背回填、伸缩缝施工质量,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头跳车 台背回填 伸缩缝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在工程建设中,桥头及桥梁伸缩缝出现的跳车现象,已成为高速公路的多发常见病害,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当跳车现象明显时,会极大影响车辆行驶速度,增加车辆行驶时间,加大油耗。同时对车辆本身及路面和桥涵结构均会产生较大冲击和破坏。是高速公路修筑中急待改进的一个重要课题。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桥头与路基的沉降差所致,它与地基强度、填筑材料及其压实度、渗水防护等诸多因素有关。桥梁伸缩缝处跳车产生的原因有伸缩装置自身问题、施工工艺问题、后浇压填材料选择及桥梁铺装的影响等方面。

笔者参加了北京市公路一环工程、京津高速公路公路第二通道工程、随州至岳阳高速公路工程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工作,现结合工程实践,就如何控制好桥梁台背回填和伸缩缝施工质量,防治跳车问题谈一些体会。

1、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

1.1地基强度不同

桥涵、通道与路基大都是平行进行施工的,桥涵是刚性体,其地基强度一般都有较高的要求,并进行加固处理,沉降较小或不沉降(岩石地基)。而台后填方段地基一般未进行加固处理,从而使桥台和台后填方产生路桥沉降差。

1.2台后填料不当

施工时对桥台台后的回填土未能慎重考虑,施工人员用料不当、控制不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1.3台后填料压实度不足

在台背回填的施工中,未能很好控制分层厚度、压路机碾压遍数,使台背填料压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此外,受工期、拆迁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工程中的台后回填要等到桥台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填筑。因此,压路机受到桥台的限制,运动困难,对紧靠台后的填土难以碾压到位,尤其是对于肋式桥台、U型桥台等受尺寸的限制,有的压实机械根本进不去,导致漏压、碾压不密实等现象,使台后填土的压实度严重不足,尽管使用小型设备夯实,也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因而增加了以后台背填料的压缩变形。

1.4台背填料或地基受渗水侵蚀

桥梁锥坡体的压实度较难达到要求,在桥台和台后填方之间或者锥坡部位,降水易沿路面或锥坡体下渗,下渗水对土类填料,易产生侵蚀和软化,特别对于填方压实度不够的部分,更易产生侵蚀和软化,导致回填土强度逐渐减小,从而使地基产生凹形沉降变形。当水沿砂砾石下渗到地基后,下渗水不易快速排泄,从而软化地基,并加速地基的变形。

2、桥梁伸缩缝处跳车产生的原因

2.1伸缩装置自身问题

伸缩装置本身构造刚度不足,锚固的构件强度不足,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

2.2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选择不当

对伸缩装置的后浇压填材料没有认真对待、精心选择,致使伸缩装置营运质量下降,产生不同程度的病害。

2.3施工不当

施工过程中,梁端伸缩缝间距没有按设计要求完成,人为地放大和缩小,定位角钢位置不正确,致使伸缩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施工时伸缩装置的锚固钢筋焊接的不够牢固,或产生遗漏预埋锚固钢筋的现象,给伸缩缝本身造成隐患。施工时伸缩装置安装的不合格,桥面铺装后伸缩缝处衔接不好,使用过程中,在反复荷载作用下致使伸缩缝损坏。

2.4桥面铺装的影响

接缝处桥面凹凸不平,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桥面铺装层老化等均可引起伸缩装置的破损。

3、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3.1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进行回填前,首先了解地基的地层岩性情况,并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取样做土的含水量、密度和剪切试验。对桥台附近地基进行强夯或采用蓝派压路机进行加固处理,消除地基土层被压缩的影响,对特殊地基,在分段计算填方自重压力后,采用换填灰土或砂砾,做混凝土垫层,打挤密桩等方法进行处理。

3.2台背回填

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台背回填宜与锥坡同时填筑。分层松铺厚度须小于20cm。回填时尽可能使用大型压实机械,当受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以能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不能使用压路机碾压机,使用手扶式冲击夯进行夯实,虚铺厚度应不超过15cm。对于涵洞肥槽的回填采用开台阶的方法,每层台阶的厚度不超过60cm。进行台背回填施工时,要注意填料土压的平衡,不得发生偏压,回填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

3.3设置完善排水措施

施工时保证施工中的排水坡度,设置必要的地下排水措施。另外,在桥台与填方段结合处及过渡段的路面下设置二灰砂砾垫层,防止路面下渗水进入填方体。

3.4正确设置土工合成材料

由于土工格栅具有抗拉强度的特点,而无纺针刺类土工布具有排水效果较好的特点。因此,合理设置土工格栅,既可以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又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同时也不影响排水。所以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控制措施:

3.4.1土工布的质量控制。规范要求土工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500g/m,强度按用途分类为3个等级。考虑到土工布的不同材料和工艺,其力学性能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要求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400g/m2,其纵向抗拉强度不小于20km/m,满足握持强度≥1100N,撕裂强度≥400N,刺破强度≥400N,CBR顶破强度≥2750N的土工布,要求采用聚脂长丝针刺型。只有这样,土工布才能起到明显的隔离层作用。

3.4.2考虑到土工布的排水效果与土工布的厚度有密切关系,选用的土工布太薄,透水能力就低。为此,要求选用克数较大的土工布,最好为400g/m~500g/m。

3.4.3土工格栅主要起加筋作用,如果格栅强度不足,起不到调整应力分布作用;若设计荷载较大,单靠一二层土工格栅不足以达到设计强度;土工格栅要与填料紧密咬合在一起才有显著效果,若压实不足,则加筋作用不明显;如果格栅锚固长度不足,产生滑动也会出现强度降低现象。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①选择抗拉强度大的格栅材料;②增加格栅层数,至少铺设三层;③提高格栅之间填料的压实度,确保土工格栅与填料紧密咬合;④采用反包法以增大锚固力。

3.5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桥涵两端路堤施工质量。

为使桥台填方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必须完善施工工艺、方法和施工质量管理。桥涵端部路堤与桥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物。为了使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尽量小一些,应将该段路堤的压实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除了路基顶部土层可提高至98%或更高以外,整个路堤的压实度提高。为提高压实度,压实土层厚度可以适当减薄以及增加压实遍数。在施工管理上,应委派专人负责桥涵回填,试验密切配合,层层把关,确保回填质量。

4、桥梁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

以Z型钢80型及160型仿毛勒缝为例,采用“后嵌法”施工,施工方法及控制如下:

4.1将安装伸缩缝的预留槽用低标号砂浆填平,其平整度与梁体一致,并将其位置标记在桥面缘石或防撞护栏上。

4.2待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完成(覆盖伸缩缝预留槽连续铺筑)并经验收合格后,按标记在沥青混凝土面上准确放出伸缩缝边线,再用切割机锯开沥青混凝土面层,剔除沥青混凝土和低标号砂浆,确保预留槽的深度和宽度,将预留槽内的所有沥青混凝土和低标号砂浆残渣清除干净,并用水清洗,最后整理预埋钢筋使之平顺。

4.3整体吊装伸缩缝放入预留槽内,以两侧沥青面层的标高为准,控制伸缩缝的标高。伸缩缝就位后进行临时固定,将伸缩缝锚固钢筋与混凝土梁内预埋钢筋两侧对称点焊,然后再焊满,每侧均先焊接一半锚固筋。取下伸缩缝夹具,焊接另一半锚固筋。

4.4浇筑伸缩缝两侧钢纤维混凝土。混凝土表面与伸缩缝顶面及沥青混凝土路面一平,及时抹面、压光,封闭交通并派专人看守养生7天。

5、几点体会

5.1通过多年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台后回填与路基同步填筑时,压实效果最为理想。为保证路基工后沉降稳定,务必先进行路基填土施工,在保证堆载预压一定时间沉降稳定后,再开挖实施桥台结构。

5.2严格控制台后填料的质量,要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确定为合格。

5.3桥梁伸缩缝处跳车防治措施

施工中要保证锚固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和间距准确,不能有遗漏预埋钢筋现象,更不能仅将锚固钢筋设置在桥面混凝土中,锚固钢筋的焊接也应牢固,位置要准确。伸缩装置的定位角钢一定要依据安装时测定出的气温、计算伸缩缝的伸缩量来调整两块定位角钢之间的距离,并按桥面高度将定位角钢焊接到预埋钢筋上,严格控制缝距。定位角钢附近的混凝土,在施工中振捣比较困难,死角和钢筋密集的部位,应加强人工振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xielw/1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