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作用也逐渐重要。工程机械管理工作也急需解决。本人从事工程机械修理及管理工作多年,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提出加强工程机械管理的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关键词:工程 ;机械设备;管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企业更加重视工程机械的管理工作,若能做好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工作,并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产生的各种矛盾,对于提高企业工程机械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施工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工程企业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缩短工作期限和减轻劳动力的强度,需购置具有大型化、专业化等性质的大型机械设备,因此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及时的了解并准确的掌握。
1. 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影响了正常的施工秩序。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通常是点多面广,机械设备、人员调动也频繁。而管理部门盲目地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致使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关系脱离,造成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力度下降。
2.机械设备未合理购置,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由于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所以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施工企业没有对设备配置的合理规划,导致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使机械不能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甚至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在管理中工作人员通常只着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从实际出发的管理意识。
3.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机械设备完好率降低。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此外,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缺乏安全防范的意识,没有及时认真维修,造成浪费时间和资源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造成设备问题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4.忽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施工效率低下,竞争力下降。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及老化现象重视程度不够,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较慢。例如2008年本人参加了抗震救灾工作,由于当时的工作量大,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造成机械的出现故障,但又不能及时修理,因此影响了抗震救灾的进程。而部分管理人员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不考虑机械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不合理的做法,甚至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而继续使用存在故障的机械,导致机械的故障率进一步增加,施工进度也大大降低。
二、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不是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它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的目的,从而使其发挥最大的机械效率。由于工程机械快速发展,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且广泛的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因为其科技技术含量的增加,所以,这对维修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及方便的维修制度。
三、工程机械管理维护的措施
1.在管理上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施工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领导能力,不仅清楚施工所需的设备管理和操作岗位,同时配备相应管理工作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不仅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技术使用寿用,还关系到施工工程的质量,因此,一定要认真做到加强管理人员和操作手的专业培训,操作人员要做到懂操作规程、设备性能、结构原理,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性的故障。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技术能力的考核。维修人员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出设备故障并及时想出处理方案,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完成。还要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要做好工作的记录。
2.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保证设备维修质量,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的方法是企业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维修中,实行严格的监督制,设专业人员严格按规程对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有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工作人员要检查测量核实,并详细记录。
3.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依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何时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避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为了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更好的减少维修费用,应该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
4.对工程机械进行专业的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工作。大多数的维修工是靠经验来判断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进而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虽然这种方法及时、方便,但同时容易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现象。应通过专业的科学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损坏程度,从而决定其哪些方面需修理及修理的时间。由于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出现的越来越多,因此机械的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修理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5.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如果工程施工安全存在问题,那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处理安全事故,结果造成施工项目的经济损失,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了减少对机械设备安全的不利因素,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企业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经常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查,做到使任何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查、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工种的不同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可上岗作业,同时提高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保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6. 企业为工作人员投保,保证人员的安全。施工企业可根据《建筑法》的要求为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向保险公司投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风险。同时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对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检查企业是否依照有关规定做到了安全管理的目标。还有保险公司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实施浮动的投保费率,鼓励施工企业认真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结语: 在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工程管理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工程安全问题是建筑业的急需重点关注的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强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到工作中,加强对机械工程的监管,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做好建筑施工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特点,并结合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才能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
[2]《浅谈工程机械的管理及维护》.卢英军.科技资讯.2008年20期.
[3]《机械设备管理大全》.刘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32-67.
[4]罗晓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创新探索[J].工程与建设,2009(1):118-120.
[5]陈秀萍.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09(12):43-44.
上一篇: 浅谈如何进行产品的质量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