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快速发表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0-31 14:56:53更新时间:2013-10-31 14:58:40 1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入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存在误区,教材中办公软件的操作实例太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采用分层教学、实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通过封杀USB接口,合理安排上机座位,组织外出参观,开展比赛活动,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成绩,以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措施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两个建议,希望能引起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问题,对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跟《语文》、《数学》、《英语》一样,成了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文化基础课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思考和研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有的初三没有读就进了中职;有的读完了初中三年,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汉语拼音也不会,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读音混淆不清。学校为保证生源,总是来者不拒,客观上造成生源质量差的现状。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还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有的学生对理论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在教室上理论课时心不在焉,讲话、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常有,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甚至根本不做,经常吵着要上机;在机房上操作课时,一进机房就把手机连上电脑,把玩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去完成,甚至根本不做。不准玩游戏或不准上网就坐不住,无端关别人的电脑,甚至把旁边同学电脑的鼠标键盘连接线拔掉,使其他同学无法完成上机学习任务。对考试无所谓,题目都不仔细看,一顿乱答,有的甚至不参加考试。

  2.学生入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初中学校设备条件较好,具有完善的计算机房,每周都按规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比较熟练。有的初中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设备或其他原因,《信息技术》没有正常开课,学生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甚至连开机、关机都不会。

  3.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原因是爱好玩游戏和上网聊天,将使用计算机等同于玩“电脑游戏”,将使用计算机网络简单地等同于“聊天”,甚至沉迷于电脑游戏和上QQ。

  4.教材中办公软件中的实例太少,有的实例对初学者来说太难。例如第4章第5节图文混合排版中的任务“制作班级板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都还没有操作过,在两节课的时间内要完成图文表混合排版,大部分同学难以完成,要分解成几次上课才能完成,或者先学会单项的练习,然后再做综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规范职业学校招生管理。对既无教室,又无设备,更无资质的职业学校予以取缔和关闭,避免这类学校来争夺有限的生源。同时提高职业学校的入学门槛,要求所有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中考,并划定分数线进行录取,从而保证职业学校生源质量。

  2.建议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各初级中学的教学设施,备配专任的信息技术教师,按规定开设《信息技术》课,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需要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高计算机水平;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难度更大一些的操作练习。

  4.彻底封杀学生机USB接口。对学校机房中的学生用机进行安装设置,删除WindowsXP自带的游戏软件,彻底封杀学生用机的USB接口,安装还原精灵软件进行保护,从而防范和杜绝学生上机玩游戏。

  5.合理安排学生上机座位。上机操作时将操作熟练的同学与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搭配在一起,让操作熟练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指导帮助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并传授学习经验,以提高整体水平。

  6.消除学生对计算机认识的误区,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教师应让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计算机应用的了解,增加对计算机工具作用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使用计算机进行广告制作、产品设计、相片处理、新闻出版、网络媒体、办公应用及工业控制等地方参观,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实生活及工作中计算机的工具作用,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工具作用的认识。7.%采用实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突出操作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教法,不能完全照着课本进行讲授,应当精讲理论多搞操作,多搜集一些实例,并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精心设计,以应用技能为主,不求太难,只求适当,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为度,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具有成就感,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熟练程度,逐步提高其难度。

  8.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成绩。例如:在讲授Word表格内外边框设置成不同颜色和粗细时,一般的操作步骤是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边框”选项卡中,设置好外边框后,单击“自定义”按钮后,再选择颜色和粗细,然后在预览区分别单击横中线按钮和竖中线按钮。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同学操作步骤不同,他在设置外边框后,再选择线条颜色和线条粗细,然后直接在预览表格中间单击一下,横中线和竖中线都设置好了,这不仅仅是减少一个操作步骤事情,更主要的是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再例如:在讲授Word表格用公式对左边单元格求和计算时,一般的操作步骤是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用公式计算。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有一个同学的操作不同,按从下往上的顺序用公式计算,操作起来更为简便,不用每次去修改公式中的参数。像这样例子还有很多,每次发现后当即在全班表扬,并在全班推广,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使很多同学都去思考、去探索,是否有更好、更快捷的操作方法。

  9.开展多项比赛,激发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先在班上开展打字、Word排版、Excel数据统计、Powerpoint制作等单项比赛,每次比赛都发给奖品并张榜公布获奖名单。然后选派选手参加每学期学校举行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比赛,成绩优秀者还要组织参加每年的市、省技能竞赛,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

  1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与学生成为朋友,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针对比较调皮的学生,经常找他们谈话,与班主任交流,与家长沟通,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把学生教好。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适用性广、操作性强的实用课程,只要引导有方,方法得当,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就一定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suanjiyingyonglw/2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