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信息化的东西越来越多,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纸质的资料及管理。本文是一篇信息管理论文,论述了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选自期刊《信息与电脑》,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类优秀期刊。1989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2697/TP,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9767,邮发代号:82-454。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实现的基本条件。然而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开展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施工企业,工程
前言
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指用信息技术重构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企业运作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使施工企业从产值效益型转变为管理效益型,求得经营方式的突破,就必须要有所创新,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工程信息化管理
工程信息管理包括工程概况、作业队伍及劳动工资、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施工合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管理、材料设备管理、公文管理等。实现工程信息管理的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包括工程量自动计算、施工平面图设计、编制工程进度网络、施工组织设计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绘制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进度管理、物资台帐管理、日常信息管理,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计价)等。
二、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认识不足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没有认识到要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必须由领导人牵头,对企业进行彻底变革。领导人往往把涉及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手段、管理组织等多方面变革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交给技术人员。
(二)信息化人才匮乏
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且相对稳定的信息化队伍,这些人不仅要掌握企业的管理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信息管理理论,用一种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能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方案进行策划并付诸实施。从目前建筑行业中从业人员结构来看,数量不足,结构也不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施工企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短缺。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建筑企业在计算机应用和现在的信息化建设上,往往在没有制订好可操作性的规划或计划的情况下就开发或购买引进软件,投入比较盲目,哪个部门需要软件就编写或买一个,能满足自己就可以,数据处于孤立状态,无法共享,这是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普遍现象。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往往缺乏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经验,而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实现信息化建设应必备的项目管理及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这就有可能出现软件开发后,不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情况。
(四)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
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据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对300家国家重点企业的问卷调查,有70%的企业认为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不足。与发达国家大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占总资产8%~10%的水平相距甚远。从施工企业本身来看,许多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小,资金实力相对有限,而信息化改造由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而需要相对较高的投资资金,所以资金不足就成了项目企业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五)信息化基础薄弱
许多企业建立至今,信息化管理方面仍十分薄弱,有些虽然已建立了企业网站,但没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来维护更新,也缺乏对相关专业人员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有些企业网络设备、应用软件的拥有率偏低,绝大多数人电脑应用、网络应用层次低下,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基础薄弱。
三、工程信息化管理对策
(一)强化建筑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极大障碍。要加强企业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使之认识到信息化是一项由内到外的充分变革,必须从领导层、精神层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最大效益。同时应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及业务骨干的信息化意识培训,充分发挥其信息化主力军的作用。
(二)引进与培养信息化人才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化人才的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一批既懂建筑施工知识又懂网络信息知识的符合人才。其次积极组织“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不定期组织“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设置。
(三)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在选择软件开发商时,施工企业应对自身进行整体的规划,已有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抓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选择适合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技术(软硬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将优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化。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步进行实施。避免因为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复杂,若几个系统同时进行而出现差错,影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企业正常的业务运作。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统一标准、相互关联的原则,实施一个信息系统时要考虑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应用,留好接口,下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上一个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和技术规范
(四)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公司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周期长、投资较大的工程,足够的资金投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公司的领导层应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信息化建设。
(五)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1、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做好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组织机构;完善企业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类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2、对网络设备硬件环境部分要求企业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购置服务器,以及建立企业项目部网络,并且对信息安全也提出了网络安全保障系统、防病毒系统、数据安全备份等要求。施工企业对网络设备硬件的需求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没有特殊性,施工企业可采用市场上与企业资源合作方式实现。
3、依据其发展规模和自身实力,建立企业内部网,提高上网率。企业应该努力将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识别出来,并尽量采取量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建立符合企业内部自身运作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整个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信息网链接起来,如建立企业信息平台、构建内部局域网、实现员工内部同局域网号使用移动短号,方便管理,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本管理的很好体现。管理者通过内部网可以了解工程各部门的施工情况和最新的市场信息、施工进度,员工可以及时获得企业内部信息。
4、建设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业务管理是企业运作的环节,企业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采购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物资管理系统、人事教育系统、安全质量管理、审计管理等。
5、企业应用集成采用相关技术将企业门户系统与内部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企业分布式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系统的信息集成。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思想(理念)、人员素质、管理模式、IT技术、应用环境等因素,需要多方协调和考虑才能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当中去,从而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仍存在意识、资金、人员、设备、系统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根源,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让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工程项目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波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熊素红,马君.略论组织行为理论的新发展[J].新疆社科论坛,2005(01).
[3]周生辉.企业管理科学中的自律人假设,企业经济[J].2005(03).
[4]丁士昭.建设工程信息化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夏朝阳,韩传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PM-ASP模式[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03).
[6]周新会.信息化行至“十字街头”——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J].施工企业管理,2005(04).
[7]张庆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障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06).
[8]王红兵,车春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suanjixinxiguanlilw/2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