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SCI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直接录用的几率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修改或拒稿重投,对于大部分审稿人给了修改意见需要“再加工”的论文,需要作者综合考虑各位审稿人、编辑部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研究思路之后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思路和修改内容通过审稿意见回复信的形式进行总结和阐述,这封回复信对于文章能否录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其实回复信的写作也较为简单,以下对于期刊回复信的七点建议分享给大家,且提供相关回复信模板,以确保大家的回复信达到最佳质量。
1.以合适的头衔和姓名称呼编辑
避免使用“Dear Editor”之类的称呼,如果您知道编辑的姓名,就请直呼其名,这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与关心。
如果编辑有博士学位,英美人士喜欢被称为“Dr. xxx”,这里xxx为编辑的姓。避免使用“Mr./Ms./Mrs”等称谓,除非对方在落款中使用了这类词语。
2. 感谢编辑和审稿人的宝贵时间
同行评审是一个必要但又漫长的过程,因此对所有参与者表示感谢可表示对其工作的敬意。但是,切忌长篇大论,感谢语应简单直接,而且不要频频重复。
3. 注明文章的标题与ID
您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当编辑收到您的回复信时就知道是谁的文章,但是编辑在工作中会同时处理许多论文,因此注明论文ID能够帮助编辑在提交系统中轻松找到您的文章。
4. 逐点回复
这是回复评审意见最常见的方式,表明作者阅读并解决了审稿人每条评论中的问题。将审稿人的评论复制和粘贴到回复信中,在下面逐一回复。
不要编辑审稿人的意见,这会被视为不礼貌。所以,即使有错误,也不要修改审稿人的用词,专注于把自己的回复写到最好就可以了。
5. 将意见进行分类
回复信中回答各个意见可以有不同的顺序,如果审稿人使用了“大问题”、“小问题”等措辞,那么先回复大问题再回复小问题较为合适。或者呢,更常见的策略是分开回复各个审稿人。
6. 不要害怕意见不同
回复审稿人时,可能会想说审稿人说得都对。但是,保证论文研究的合理性更重要,所以如果不同意审稿人的某些观点,一定要说出来。当然,需要礼貌、简洁地陈述为什么审稿人提出的修改建议或许不适用于这篇论文。
7. 高亮论文中改动的地方
高亮文本中修改的部分能够使审稿人很快找到这些修改,让审稿人的工作变得更轻松。建议在每条回复后添加改动文字的页码与行号,也可以考虑将相关章节复制粘贴到回复信中。
分享一个期刊回复信模板(精简版本)
上一篇:期刊要求提供的TOC图是什么
下一篇:英文期刊在知网能查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