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近些年来,meta分析方法越来越被医学人员接受和广泛应用,有争议甚至互相矛盾的问题,那么就合适做meta分析,通过汇总对比数个研究结果,获得更可靠的结论。因此关于meta分析的基本流程,下面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 确定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
可以先从身边的临床及课题入手,选择目前没有meta分析文献报道的课题。或者以前有文献报道,但是至少是2-5年前,在这期间,有新的原始研究报道出来。关于这个选题,有足够的原始文献进行了报道,能够保证数据合并时的统计学效力。原始研究报道的结果最好是有冲突的。
2. 制定检索策略、检索文献
检索策略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检索范围:各种电子数据库、期刊和会议论文等。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也要挖掘。语种和发表年份也要确定。文献检索方式:选择准确的检索词,变换各种检索式进行尝试。常见的数据库:PubMed、 Medline 、CBM、CNKI等。
基本原则: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收集相关文献。
3. 确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的设计类型(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RCT)。研究发表的时间和语种。研究的样本量大小。研究中患者的选择和病例的诊断标准及其分期标准。纳入研究的结局测量指标。研究报告可提供或可以转化为OR (RR、HR)及其95%CI的数据。计量资料应可提供样本量,均数和标准差等。
剔除标准:所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都应踢除。重复报告的研究。文献类型为综述、Letter等的研究。存在研究设计缺陷、质量差的研究。数据不完整、结局效应不明确的研究。若果以人群为研究的meta分析,还应该踢除动物研究文献。
4.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并注意记录排除原因。需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对不一致结果通过讨论解决或找第三人裁决。筛选文献是一个很复杂,很费时的过程,可借助endnote等软件进行文献去重。对于RCT有Jadad标准、delphi清单、Consort声明等,对于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有Newcastle-Ottawa Scale等。
5. 数据提取
主要包括文献基本信息(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和方法学特征、研究对象特征(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诊断标准、对照的选择标准等)、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测量、效应指标、样本量等。
6.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步骤如下:合并效应量(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异质性进行分析);亚组分析(年龄、性别和种族等);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meta回归等。
常见meta分析软件:Review Manager (Revman) 5;Stata (Stata Corporation, College Station, TX)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CMA) ;R ;SAS ;Excel 等。
7.撰写报告、得出结论
应注意正确对待meta分析的结论,对结果进行专业讨论的同时,应分析可能影响meta分析结果的因素(如异质性、原始研究的质量、发表偏倚等)。meta分析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对临床的重要性。建议meta分析完成后,再使用GRADE工具对自己的meta分析进行一下评价,看看证据等级有多高,临床可用性有多强。
以上就是根据临床方向了解着来给大家介绍的meta分析的基本流程,可以进行参考了解,如果对此有相关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询问本站学术顾问即可,会详细为您解答。
上一篇:meta分析有什么内容
下一篇:sci校样到见刊一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