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学论文

经济类论文发表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6-03-03 15:37:45更新时间:2016-03-03 15:40:10 1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本文是一篇经济类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 国债具有经济效应,在财政政策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国债的发行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然而我国国债的发行数量历年来呈现增长的趋势,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既直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效果,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实证分析法,运用1981一2014年的样本数据,利用EviewS3.0软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对我国当前发行的国债做出评价。

  【关键词】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引言: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1]由于国债属于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寻找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宏观上来看,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受到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的财政收支水平、居民购买力以及国债本身等因素的制约。[2] 本文中利用回归分析找出对国债发行量的影响最大的因素,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检验。[3]

  一、数据收集

  二.模型设定

  经过线性、倒数、指数、对数,双对数模型的初步比较中,发现倒数模型中R2=0.579534,拟合优度较低,且经济意义均不合理,X2、X4、X5的t检验不通过;指数模型中的R2=0.724044,拟合优度不够,X1、X4、X5的经济意义不合理,X2、X4、X5的t检验不通过;虽然对数模型中R2=0.938768,线性模型中R2=0.943918,拟合优度均较高,但存在多个解释变量经济意义不合理和t检验

  不通过的情况;而双对数模型中=0.992252,拟合优度最高,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观察值拟合程度高,即国债发行额Y的变化中有99.2252%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居民储蓄量、还本付息额、国债余额来解释。经济意义也相对合理,F检验通过。因此在本文中,选定双对数模型作为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双对数模型为:

  ,β1表示回归系数,μt则表示随机误差项。随机误差项满足期望为0,同方差,无序列相关,非随机以及服从正态分布等假定条件。

  2.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模型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如图1。

  三、模型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R2回归结果可见,可决系数为0.992252,校正的可决系数为0.990703,模型拟合很好。F统计量为640. 3517,说明在α=0.05水平下,回归方程整体是显著的。但t检验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债发行额的影响显著,但回归系数的符号为负,与实际不符合。而且重要的解释变量财政赤字和国债余额的t检验不显著,由此可得,该方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上述辅助回归模型F统计量,其伴随概率均接近于零或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大于10和容许度均小于0.1,表明模型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根据经济经验可知,国债发行额Y受国债余额X5的影响最大,故建立Y与X5的一元基本回归模型:

  t= (-3.043230)(37.74006)

  R2=0.978027 F=1424.312

  上述一元回归模型为基本模型,顺次引入其他变量估计二元回归模型,结果如下:经比较可知,新加入X1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1) 、新加入X2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 X2) 、新加入X3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3)的回归系数T检验不通过,新加入X4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4)的经济意义合理,T检验通过,而且比一元回归模型lnY=f(lnX5) 的提高,因此,lnY=f(lnX5,lnX4)估计的结果为最优的二元回归模型。

  t=(-2.582333)(5.852520)(4.759600)

  R2=0.987304 F=1205.385

  上述二元回归模型为基本模型,顺次引入其他变量估计三元回归模型。经比较可知,新加入X2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4,lnX2),经济意义合理,T检验通过,而且比二元回归模型lnY=f(lnX5,lnX4) 的提高,因此,lnY=f(lnX5,lnX4,lnX2)估计的结果为最优的三元回归模型。

  t=(-1.793338)(1.888986)(4.726419)(2.505656)

  R2=0.990891 F=979.0602 DW=1.490584

  以上述三元回归模型为基本模型,顺次引入其他变量估计四元回归模型,结果如下:经比较可知,新加入X1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4,lnX2,lnX1)中国内生产总值X1的经济意义不合理,T检验不通过,新加入X3的回归模型lnY=f(lnX5,lnX4,lnX2,lnX3)中居民储蓄量X3的T检验不通过,因此不存在更优四元回归模型。

  综上所述,三元回归模型为最优模型。

  2.异方差检验
经济类论文发表

  运用White检验,使用无交叉乘积项,得到结果如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6的R2分布相应的临界值为12.5916,而统计检验值nR2只有10.08167,小于12.5916,因此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运用ARCH检验,当滞后期数为1时,(n-1)R2=0.141662小于χ0.052 (1) =3.84146 ;

  当滞后期数为2时,(n-2)R2=0.237212小于χ0.052 (2) =5.99147; 当滞后期数为3时,(n-3)R2=0.200873小于χ0.052 (3) =7.81473,因此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3.序列自相关检验

  DW检验:在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DW=1.490584,对样本数n为34,解释变量个数k为3,若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统计表得,dL=1.271,dL=1.652,而dL

  高阶自相关检验(偏相关系数检验):其结果如图2

  图2

  从上图可知,所有滞后期的偏相关系数PAC直方图均未超过虚线,表明回归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性。

  综上所述,该回归模型中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现象。

  因此,本文中最优回归模型为:

  t=(-1.793338)(1.888986)(4.726419)(2.505656)

  R2=0.990891 F=979.0602 DW=1.490584 n=34

  四.模型结论分析

  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最主要因素是财政赤字X2、还本付息额X4、国债余额X5。

  通过回归模型可得,我国长期实行积极型财政政策,导致国家财政存在较大财政赤字,我国长期处于举新债还旧债处境。当年国债到期的还本付息额与国债余额和国债的发行成正相关。

  五.政策建议

  1.改善财政收支状况,控制财政赤字,进而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2.完善国债管理制度,健全国债余额管理机制。

  3.推进市场信息化技术和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督。

  【参考文献

  [1] 孙凡.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2 (40) .

  [2] 梅研. 我国国债规模实证研究[D]青岛:山东大学,2009.

  [3] 庄娟. 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财经视点,2011(4) .
  经济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南方金融》杂 志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管的大型金融月刊,在国内外发行。杂志理论与实务并重,政策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深受读者喜爱,读者遍及银行,证券,保 险,工商企业,党政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各界,几年来发行量多达30万份,立足华南,面向全国,立足金融,面向经济。目前,它已 成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理论与实务刊物,有力推动了金融改革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xuelw/5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