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海南省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4-03-21 15:19:56更新时间:2014-03-21 15:20:18 1

  2013年,海南省三大需求结构逐步优化,投资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和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2013年,海南省经济运行平稳。其中,投资、消费、出口保持较快增速,物价温和上涨。与此同时,全省金融运行平稳,银行业机构经营稳健。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海南省将深入挖掘特区优势,加快改革力度,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南,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金融运行情况

  2013年,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海南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共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146.46亿元,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03美元②。

  (一)三大需求协调增长,经济运行平稳健康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不断改善。2013年,海南省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全力抓好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2012年增长27.0%。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好。全年26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96.9亿元,增长31.0%,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9.4%。二是三次产业投资比例发生积极变化,第三产业投资占比高达80.2%,为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区域投资结构优化,西部市县投资明显加快。西部市县投资增长72.9%,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增大。在省政府和各市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新开工4.74万套,竣工5.32万套。

  2.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速。2013年,海南省积极促进就业,加大政策性增资和转移支付以及支农惠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6%。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为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加速,服装、汽车、通信器材等热点商品销售旺盛。乡村消费品零售额高于城镇4.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激活。

  3.外贸进出口总额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海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149.78亿美元,增长4.6%;出口增长18.2%,进口增长0.8%。加工贸易方式增长加快,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逐步提升。全年省内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比27.3%,比2012年提升2.5个百分点。海南省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机遇,积极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3%。

  (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2013年,海南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工业生产较快恢复,服务业主导地位得到强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4.0:27.7:48.3,较2012年有所优化。

  1.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特色农业较快发展。2013年,海南省依托科技驱动和品牌战略,继续大力发展冬季瓜菜、畜牧、水果、橡胶等特色产业;加大西南中沙渔场开发力度,提升远洋捕捞能力;依托罗牛山、雨润等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生猪、家禽生产能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力支撑了全省优势特色农业的稳定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3%,蔬菜、瓜果、水产品、猪肉产量分别增长5.1%、8.4%、6.0%和4.9%。

  2.工业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有所下滑。2013年,海南省努力克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和石化行业骨干企业停产检修的不利因素影响,不断加强工业技术改造,持续扩大工业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扶持县域工业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注重提升骨干龙头企业的服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3%。受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明显提高等因素影响,全省工业企业效益有所下滑,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4%,综合效益指数327.9%,同比回落40.9个百分点。

  3.服务业发展良好,旅游市场表现活跃。2013年,海南省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增加值增长12.1%,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9.2%、16.2%和16.0%,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推进,全省打造了一批特色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新增了兴隆热带花园旅游区、东山岭文化旅游区、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旅游区等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各市县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加大了向岛外推介特色旅游产品的力度;通过扎实有效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年”,加强了旅游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全年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3672.51万人次,增长10.6%;旅游总收入428.56亿元,增长13.0%。

  (三)物价温和上涨,就业形势良好

  2013年,海南省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物价涨幅整体处于低位,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3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呈前低后高态势,逐步攀升态势,一、二、三、四季度CPI分别上涨1.9%、2.3%、2.9%和4.0%,全年CPI累计上涨2.8%,涨幅仍处于低位。在八大类消费品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分别累计上涨3.9%和3.4%,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2.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低迷。2013年,受需求不振因素影响,海南省上游产品价格指数整体处于低位。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下降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下降0.5%。3.劳动力报酬稳步提升,就业形势趋好。2013年,海南省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适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12月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7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万人,增长2.1%;农村劳动力转移9.50万人,增长2.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民生保障重点突出

  2013年,全省共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0.52亿元,增长21.6%,增速高于年度预期目标。“营改增”因面较小,增值税虽较快增长,但总量较小,对税收结构影响不大。全年增值税收收入31.6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7%。营业税占比依旧最高,是支撑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年营业税收入158.9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8.6%。财政支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继续向保重点、保民生、保稳定方向倾斜。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009.15亿元,增长9.8%。教育、住房保障、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支出增长均超过20%。

  (五)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银行业经营稳健

  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融资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为1083.99亿元,增长1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从融资结构看,银行贷款新增734.84亿元,占比67.8%,比2012年低3.5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分别为12.1%和8.9%,均较2012年有所提升。

  存款同比大幅多增,年末冲量特征明显。2013年末,全省本外币存款余额5952.50亿元,增长16.5%。2013年,全省新增存款839.88亿元,同比多增240.21亿元,新增量仅低于2010年的1041.60亿元。其中,12月全省存款增加226.24亿元,占全年新增存款的26.9%,同比多增110.85亿元,环比多增149.52亿元。年末全省存款爆发式增长,缺乏实际经济背景支撑,是近年来银行业机构季末、年末做大存款量的一个缩影。

  银行业经营稳健,效益较快增长。2013年末,全省各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比年初增加0.92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低0.15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效益较快增长,全年省内各银行机构利润增长41.3%。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3年,海南省宏观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但长期以来在全省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外部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定不利因素,诸多因素纵横交织,对全省经济金融运行平稳较快增长形成一定制约。

  (一)消费增速减缓

  2013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比2012年回落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原因:一是2012年11月1日实行的离岛免税额度由5000元提至8000元放宽政策翘尾因素作用结束。以四季度为例,当季化妆品类零售同比仅增长3.1%,日用品类增长9.2%。二是住宿餐饮业市场消费平淡。受厉行节约和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2013年以来餐饮收入明显回落。2013年,全省餐饮收入143.43亿元,增长11.3%,同比回落8.4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能力。2013年以来,受资本市场低迷、企业效益不佳、农产品价格较低等因素影响,全省居民收入增长缓慢。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分别比2012年回落4.3和2.3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长乏力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工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一是行业结构单一。占海南工业产值1/3的海南炼化因制度性技术检修及扩能改造导致停产两月。此外,汉地阳光、华塑石化、实华嘉盛等炼化下游企业也被迫相应停产,影响8月、9月份全省工业生产明显减缓。二是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部分大中型企业生产下降或停产。全年省内汽车产量10.85万辆,同比下降16.2%。优美内衣、盛之业、浩业等在省内较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均出现停产。三是企业经营成本费用上升,企业负担加重,生产经营困难加大。我行工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四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水平指数为25%,比上季度上升12.5个百分点;税费指数为30%,比上季度上升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指数为25%,比上季度上升5个百分点。

  (三)存款稳定性下降

  为达到内部考核要求和外部监管要求,银行间资金头寸跨行频繁转移,资金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加大,存款增长稳定性较差。在下半年的季初(7月)全省存款减少11.61亿元,而到年底全省存款突然增加226.24亿元。从月度内存款变动来看,银行月末存款增加,月初存款下降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存款的稳定性下降,一方面会带来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6月和12月国内不少银行甚至出现了“钱荒”,造成银行资金拆借利率上升,年内全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曾一度升至13.44%。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存款被转移到表外,导致了金融数据的隐性化现象存在,影响了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形势和金融部门内在风险的判断,增大宏观调控压力。

  (四)银行不良贷款有所抬头

  2013年年初以来,受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省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紧张,省内部分商业银行陆续出现较大规模的不良贷款。此外,作为反映不良贷款先行指标的关注类贷款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2013年12月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0.92亿元,关注类贷款比年初增加54.91亿元,增速5.8%,比年初提升0.3个百分点。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仍面临着不确定性,部分企业、个人可能因财务状况恶化导致违约风险;此外,政府融资平台将陆续进入大规模偿债周期,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刚性财政支出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出现反弹值得关注。(五)银行同业业务创新增加金融监管难度

  在买入返售资产业务的带动下,2013年12月末,海南省同业资产规模504.08亿元,比年初增加140.50亿元(其中,买入返售资产余额228.62亿元,比年初增加132.19亿元)。据调查,目前海南省主要有7家银行开展买入返售资产业务,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返售票据余额120.60亿元、返售信托受益权余额64.43亿元、返售债券余额43.5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买入返售资产业务的标的本身可能存在风险,一旦风险暴露,可能在金融机构间传导;另一方面,就整个返售资产业务而言,银行间通过相互转让,导致银行信贷资金由表内资产向非信贷资产的转移,增加了金融监管难度。

  三、预测与展望

  2014年,海南省经济运行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有利因素方面:一是外部环境改善有利于增加需求。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经合组织11月在秋季经济展望中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3.6%,美国经济增长2.9%,成为继2005年以来第二高增长年份。我国经济在二季度经济增速触及7.5%的下限目标之后,国家及时释放了一系列“稳增长、保下限”的政策信号,全年GDP增长7.7%,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二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聚集的发展动能将加速释放。根据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开发开放的前5-10年是政策效应释放的黄金期,2014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将进入第5个年头,此前国际旅游岛建设聚集的动能有望加速释放,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三是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政策优势将逐步显现。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三沙设市两大国家战略叠加,进一步夯实了海南发展的政策优势。四是新增产能的释放有望改善工业低增长局面。2013年以来省内一批新增重点项目陆续投产,将逐步释放产能逐步,可拉动工业经济回升。五是银行机构的陆续入驻有望给海南经济发展提供充裕资金支持。近年来,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海南速度加快,明年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将会陆续开业,加上之前的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陆续度过开业保护期,信贷额度可进一步放开,全省信贷资金来源充足将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六是银行家和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增长预期提升。根据四季度我行银行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问卷调查,银行家和企业家对下季度全省宏观经济预期指数分别为44%和-25%,分别较上季度提升2个和5个百分点。

  不利因素方面:一是项目储备不足,投资能否实现20%以上增速存在不确定性。随着系列大项目竣工投产,2014年海南省重点项目储备相较前两年明显偏少。二是房地产市场面临不确定因素。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典型楼盘调查显示,目前省内房地产库存销售周期从2012年底的20个月左右上升至2013年平均40个月,开发商库存压力较大。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房产税试点并适时推进改革”,由于海南购房者七成来自岛外,且均为岛外购房者二套或三套房产,正是房产税的征收范围,房产税征收的预期可能对海南楼市产生较大影响。三是消费快速增长受限。随着中央加强对三公消费的审查力度,国内公务会议、消费减少,海南作为旅游省份,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此外,近年来网购力度增大,海南省居民向外地购买支出增多,直接对本地消费造成冲击。据相关部门估计,网购支出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接近10%。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预计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大背景下,未来2-3年全省经济增速应稳定在10%-11%之间。

  参考文献

  [1]曹协和,黄革,石海峰.2012年海南省宏观经济运行分析[J].海南金融,2013(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xuelw/3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