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是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行业内唯一的一种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产品(包括配套发动机及零部件)设计、试验、研究方面的技术成果和动态,在材料、工艺方面研究的新成果,国产机型的使用维护知识,国外产品及企业介绍。设有专题评述、试验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材料、计算机应用、质量标准、国外技术、国外市场及使用维护等栏目。
【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机械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部科技期刊二等奖
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期刊名称: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主管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
主办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拖拉机分会
国际刊号ISSN:1006-0006
国内刊号CN:41-1222/TH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洛阳市
期刊语种:中文
【栏目设置】
设有专题评述、试验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材料、计算机应用、质量标准、国外技术、国外市场及使用维护等栏目。
【投稿须知】
1、文题高度概括文章主题内容,字数不超过20个,语法用词规范、正确,应有对应英文。凡属有关基金项目论文,须在在首页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并把相关材料的复印件或扫描件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发送给我们。
2、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论,中文字数不超过200字。中文摘要下应有对应英文,应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和主要结论,可不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字数不得少于100个实词。
3、关键词一般要求3~5个,应能反映论文所属的专业领域、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等,并附英文关键词。
4、文献标识码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根据其内容性质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规范共设置以下五种:A———基础性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包括述评、综述等);B———应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扎记(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政策性评论、标准技术规范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
5、中图分类号1.除目录和索引外,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应标注分类号。2.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分类。3.文章一般标注一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注两个或三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例:中图分类号:TK730.2;O357.5
6、作者在论文题目下方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并附对应英文。在论文未注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从事的主要工作或研究方向、邮政编码、通讯地址、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7、正文要求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简洁。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尽量通过实验(客观实际)和数据说明。
8、英文文题、摘要、关键词、图题、表题以及作者单位、姓名均应附上对应英文。
9、表和图表按顺序编号:表1,表2……每个表上有表题,标题须附对应英文。表格按国际标准做成三线表,表头不允许出现斜线;物理量的中文名称、代表符号及法定计量单位三项要著录齐全,如功率P/kW图按顺序编号:图1,图2……并注明图说和图题,图题须附对应英文;图请用白纸黑墨精绘,线条要清晰,照片须清晰、对比度要好。有电子版格式的最好一并发过来。
10、外文符号正文中外文符号的正斜体、大小写要正确。
11、参考文献
11.1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参考文献宜少而精,以时间较近的为好,在正文内引用处的文末右上方按顺序标上带方括号的数字角码。内部资料及非公开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
11.2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f.文献起止页码。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12、数字表示数量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1,2,3,4…书写。文章中的测量数据请按行业规定取有效位数。
13、计量单位论文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新旧单位换算请按国家标准。
【最新目录】
1.法国2006-2010年农用拖拉机市场走势浅析吴清分
2.轿车底盘评价调校初探赵云飞
3.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半主动悬架仿真和试验姚嘉凌,张中南,卢锦峰,王明海
4.双转子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分析史广奎,万仁君,王仁广
5.某越野救护车整车性能分析及悬架系统优化桂龙明
6.发动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马俊达,卢小锐,黎苏,郑清平
7.空气动力学对汽车性能的影响简洁,张铁山,严萍华,邵成峰
8.电动汽车车架的有限元建模及模态分析赵玉兰,王莹莹,刘尊年
9.自润滑轴承在柴油机润滑系统中的应用焦劲光,钱咏梅
上一篇:灌溉排水学报期刊论文
下一篇:农化新世纪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