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赤霉素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4-15 09:07:25更新时间:2014-04-15 09:07:51 1

  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尾参、玉参、铃铛菜。种子卵圆形,褐色,无光泽,直径约3.4mm[1]。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海拔500~3000m的山林阴坡[1],玉竹地下根状茎入药,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能,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2-6]。

  摘要:用不同浓度赤霉素、不同作用时间对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种子进行处理,并通过发芽试验,测定玉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探讨了赤霉素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及适当作用时间下对玉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当赤霉素浓度为6×10-4g/L、作用时间10h时,对玉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佳,萌发率最高,发芽整齐,活力较强。

  关键词: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种子萌发,赤霉素,农业科技论文

  目前人工栽培玉竹主要靠根茎繁殖,因其繁殖系数较低[7],影响了栽培面积的扩大,而玉竹种子在通常条件下发芽时间长,且发芽势低,影响了出苗的整齐度。为了解决玉竹栽培中种子萌发率低的情况,研究了用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意在探讨解决玉竹萌发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玉竹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从种子繁殖上解决东北地区玉竹生产技术落后的现状,从而为推动东北地区玉竹大规模化生产栽培的快速发展及玉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玉竹种子采自吉林省敦化市。

  1.2试验方法

  将玉竹种子洗净,用0.5%的KMnO4溶液浸泡消毒30min,用去离子水冲洗3~5次,经赤霉素浸泡处理后,用去离子水冲洗5~6次,将种子包裹于经消毒的湿纱布中,并置于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里,保持湿度65%左右,放于25℃恒温箱催芽。

  2结果与分析

  2.1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表1和图1。由表1可知,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除A1外,各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发芽指数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由图1可看出,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大,各项测定指标数值也随之升高,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各项指标数值基本达到高峰,赤霉素浓度继续升高,各项指标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64.5%,但与A3处理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A2处理的发芽势为55.3%,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2处理的发芽指数为13.2,虽略低于A3处理,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当赤霉素浓度为A2时对玉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效果最佳。

  2.2赤霉素作用时间对玉竹种子萌发的影响

  采用最佳赤霉素浓度6×10-4g/L,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试验,所得结果见表2、图2。由表2、图2可知,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各项测定指标显示上升趋势,当作用时间为10h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继续延长作用时间,各项指标数值反而呈下降趋势。当作用时间为10h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78.3%,与其他作用时间差异极显著;此时的发芽势也达到最大值56.6%,但与B3(8h)处理差异不显著;B4处理的发芽指数为15.7,与其他处理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可见,赤霉素处理10h对玉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好。

  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用赤霉素处理玉竹种子,萌发试验共进行了30d。结果表明,经赤霉素处理的玉竹种子萌发时间明显比对照试验的种子萌发早,且各项指标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说明赤霉素处理对玉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原因可能是赤霉素溶液能显著提高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使细胞壁的水解酶活性增强,从而使胚细胞发生较大幅度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进入生长阶段[8,9]。

  在研究赤霉素对玉竹种子萌发影响的试验中发现,提高赤霉素浓度对玉竹种子萌发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赤霉素浓度超越6×10-4g/L时,发现各项测定指标数值开始下降,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提高赤霉素浓度可促进玉竹种子的萌发,浓度超过6×10-4g/L会对玉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赤霉素浓度一定时,延长其作用时间可促进玉竹种子萌发,但当作用时间超过10h时,发现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说明赤霉素作用时间超过10h会对玉竹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赤霉素浓度采用6×10-4g/L,处理10h,对玉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佳,发芽率为78.3%,发芽势为56.6%,发芽指数为15.7,玉竹种子发芽较整齐,活力较强。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53.

  [2]刘塔斯.玉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77-81.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7-58.

  [4]丁登峰,向大雄,刘韶,等.玉竹多糖的提取及其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J].中南药学,2005,3(4):222-223.

  [5]胡思玉.玉竹保健饮料的研制[J].食品与机械,1984(4):24.

  [6]周晔,唐铖,高翔,等.玉竹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2):328-330.

  [7]秦达业,甘运果.玉竹的栽培[J].农村实用科技,2001,12(6):8-9.

  [8]GENEVERL.Seeddormancyincommercialvegetableandflowerseeds[J].SeedTechnol,1998(20):236-24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35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