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蔚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刍议

发布时间:2014-03-21 15:46:57更新时间:2014-03-21 15:47:56 1

  蔚县是农业大县,也是玉米种植大县。全县播种面积110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约占一半。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价格逐年攀升,玉米收获成本增加,而收获季节劳动力更趋紧张,促使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迫切盼望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

  [摘要]蔚县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远低于全国和河北省的发展水平,与农民发展需求相差甚远。根据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建议

  一、发展现状

  从2006年始到2013年,全县购进福田谷神、山东金亿、河北农哈哈等15个厂家的15个不同型号,48台自走或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在进行玉米机收作业。到2013年,含跨区作业机械在内,机收面积7.8万亩,仅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14%,远低于全国49%的水平,与河北省60.2%的水平差距更大①,与全县农民玉米机械化收获需求也相差甚远。

  机具生产厂家多、型号杂、机具总量少、发展速度缓慢是蔚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方面农民迫切需要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另一方面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和收获效果等方面与农民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直制约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从每年玉米收获机械发展情况看,蔚县农民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探索性能优良、故障率低、果穗和籽粒损失少、工作可靠、作业效率高的玉米收获机械。

  二、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的主要因素

  1.种植模式多样化与机具不配套,难以达到理想的收获效果

  种植模式有两种,一是等行距种植,行距在40-50厘米之间。这种种植模式约占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的70%。二是覆膜种植模式,膜上行距30-40厘米,膜间距110厘米,相当于大小行种植。这种种植模式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由于种植行距窄,而各型机具收获行距为60厘米,收获时,难免有将直立秸秆推倒倾斜的趋势,一旦推倒了,就会造成漏收。也由于行距窄,机具前行时,未收获一侧的秸秆很难避免被车轮压倒,一旦压倒了,又会造成第二次损失。在现行作业中,为不将果穗打碎,秸秆还田机只能提高与地面高度,防止将遗漏果穗打碎而无法收起。遗漏果穗只能顾用一定劳动力进行捡拾。

  2.收获时期晚,收获时间短,使台均收获面积少,收入不高,投资回收期变长

  每年收获季节在秋霜冻后叶面干枯时开始(约在10月初)。此时玉米茎杆变黄,水分流失,失去脆性,既加大了秸秆粉碎的阻力,又增加了缠绕前割台的机会,再加上种植密度大(一般亩株数5000株左右),使作业效率降低。

  收获的实际效果与当时的气候有关,正值收获时期,一旦遇上大风天气,就会使秸秆倒伏,此时收获,果穗损失率必然加大,机械收获就只能结束。几年来,一般收获最好时间为25天左右,最少不到10天,这无疑给机械收获推广增加了难度。据调查,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8年间,最好的只有一家,当年拿回了投资,其他均需3-4年。

  3.机具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使收获量降低

  截止目前,在用的各型收获机毫不例外的存在诸多故障,一些小厂生产的产品更是如此。一旦出现故障,配件供应又不能及时跟上,购买配件只能等厂家发货,少则2-3天,多则4-5天甚至一周,使本来就不多的收获时间又缩水了不少。有的还需开回修理点进行修理。经过多年玉米收获机械推广,2012年农民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热情空前,在农机补贴政策推动下,当年购进玉米收获机械22台,为全市第一。但频繁的机具故障,使2013年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尽管优先**购买玉米收获机械补贴,但只购进5台。

  4.机手使用、操作、维护技能不高,对机具各部位性能了解不够,使机具故障变多,使用效果变差,效率降低

  据多年观察,当年购买使用的机具效果一般较差,而同一台机具第二年使用效果明显好于上年。很显然是由于经过上年使用、维护经验的积累,基本掌握了机具的使用要求所致。农民闫胜军2012年购买两行玉米收获机,由于提前准备了3000多元的配件,既基本掌握了机具使用要求,做好了各种维护,又保证了损坏配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了因机具故障停歇时间,当年收获450亩,每亩含拉远收费130元,当年收回了投资,成为全县学习的典型。农民王胜利2008年购买背负式四行玉米收获机,当年使用效果十分不尽人意,第二年掌握了各部性能,提前做好了各部维护保养,收获效果大大提高,2012年又购进了一台背负式四行玉米收获机械,当年收获700余亩,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只要正确掌握机具性能,做到较好使用操作,同样的机具,效果大不一样。

  5.安全事故多发,使农民购机更趋谨慎

  2008年一农民从集穗箱掉下,造成髌骨韧带损伤。2012年因机具翻车,造成机手重伤,住院三个月。同年一农民被摘穗机构将手指夹断,医药治疗费不下20万元。2013年一机手被剥皮机构将小臂绞进,险些生命危险,三次手术治疗费不下10万元。又一机手被升运链将衣服绞进,因机具动力不足被憋灭,才未造成重伤。8年来,因使用玉米收获机械不当,造成重伤事故4起,一般事故6起。事故的多发,使一些农民本来想通过发展玉米收获机械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却背上了债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购机者积极性。

  三、发展建议

  1.搞好农机农艺融合

  在农业部《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指导下,要大力推广玉米标准化栽培,规范种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的良好融合。玉米种植行距以60厘米为宜,实现机械收获对行作业。有资料显示,对行收获较之不对行收获效率可提高30%,在大田生产水平下,不同种植行距对产量的影响不超过5%,而采用玉米收获机械因行距不适应产生的损失率可能高达8%②。农业部门要切实做好不同种植行距对产量影响的实验示范,以此向农民展示与机收相配套的行距对产量的影响,从而改变习俗种植习惯,为良好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创造基础条件。

  2.积极搞好宣传,做到正确引导

  农机推广部门,要通过宣传推广、实验示范,充分展示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性价比好的玉米收获机械。使购机者做出合理选择。要大力宣传在用收获机械好的典型,好的经验,使购机者在不断吸收好的经验基础上,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在机具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当地地块大小实际,等行平作玉米以选择四行或不对行收获机械为宜,机具不宜过大。地膜覆盖玉米以选择两行收获机为宜。避免因不对行作业,造成过多损失。

  3.切实搞好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

  生产厂家和经销企业要切实对自己生产或经销的产品负起责任,对购机者做到实实在在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机具各部位性能,切实掌握调整和使用方法,确保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各传动部位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明示安全标识,并在培训中重点指出。要充分提高安全意识,搞好安全防范,切莫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挫伤农民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积极性。

  4.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生产厂家要在认真总结自身产品存在的各种性能与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使之在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有实质性提高。一个性能优良,质量过硬的产品,必将占领市场。蔚县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历程,也是很好例证。2012年是蔚县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小高潮,,几乎是前6年的总和。但由于机械故障多、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使农民购机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2013年骤然下降,仅发展5台。由此可见,产品质量好坏,是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首要制约因素。生产企业要切实注重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切实保证机收中不出或少出故障。

  5.要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千方百计保障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在地方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补贴,给予发展玉米收获机械的良好扶持,真正使购机者感受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可以带来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钦.浅谈玉米种植行距对机收机播的影响[J]农机科技与推广2011(8):27

  [2]陈灵芝.关于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探讨[J]农机科技推广2011⑽:35

  [3]石林雄.甘肃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研究[J]农业机械2013.1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3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