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在1998年冬天开始着手改革集体性林权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且成为典型范例,先后在全国性质的会议中重点介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多个省市都曾经来到盐城实地考察。虽然盐城市的集体性林权制度起步早,但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要更进一步深化改革盐城市的集体性林权制度。
[摘要]集体性林权制度是解放林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全面总结了盐城关于林权改革的实际经验,并且分析了该地区林业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健全林权制度提出措施以及建议。
[关键词]制度,新思考,盐城,集体林权
一、本城集体性林权制度的深化改革情况
长期困扰盐城林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经营不灵活、机制不顺畅、动力不足这三个方面。在1998年东台市的响水县以及四灶镇率先开始了林权改革,为盐城市的集体性林权改革敲响了第一槌,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在1999年,盐城市政府,选择了21个村作为进行林权的改革试点,在同年的8月,盐城市林业局和市农办联合举行专题报告,经过市里领导的审批,集体性林权深化改革在全市开始普遍展开。2001年,盐城市政府下达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文件,提出要把林权的改革工作作为主要措施,加以实行。集体性林权改革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健全的工作机制以及推行的力度。盐城市集体性林权改革的机制都包括政策制定、督查指导、培育典型、总结表彰等一系列环节。在集体性林权的改革过程中,林业部门的主要领导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部门的相关职能,与工作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竞价拍卖、租赁经营、招标承包是盐城市在林权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倡导并且鼓励公司化经营和大户经营。
平原地区的林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竞标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一个轮伐期一交款的形式,很多本村的群众筹集不到相应的资金,对种树致富的认识不够,中标的往往是各级干部或者是公司老板。随着近些年林地资源的价值逐步升高,农民的思想认识也相应提高,承包林地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有些地区评估底价做不到公开透明,由少数干部商定,这会造成隐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社会矛盾。有些地区把林改的资金用于还债,或者用于其他的开销,并未用在林业生产上,导致群众没有得到实惠。
有些村民在获得经营权以后,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不足,树木栽植密度过大,导致害虫病、生长势弱以及生长缓慢的问题发生,达不到预期的效益。对下次的收益预期下降,降低了示范作用。树种的单一问题同样相当突出,林改户通常以利益为标准,种植树价高、长材快的树木。现在全市每年大多种植意大利杨树,除了少量的刺槐以及水杉树之外,其余的意大利杨树都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
林权证的发放以及林地的界定是两项基础工作。由于难以划分林地和非林地的界限,导致占用林地的现状十分严重,而林地界限划分工作的滞后也给林权发证工作造成困难。很多农村道路由于承包的面积小,树木少而不愿意承包。
由于很多成片的林地采用的都是公开竞买的方法,资金到位快又不影响别人,矛盾并不大。但是农田上的林木,群众怕相邻田块的利益不好划分、影响了农机的操作、矛盾多、资金不够预支工作费用等问题,导致相关组织以及个人对这类林木没有积极性。林业的改革在树随田走的基础上,难度加大。
二、盐城集体林的特点
集体性林权改革实际上就是把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延伸到林地上,这符合南方农民的生产实际。盐城市处于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应该遵循自身的规律,充分认识到本市的林业特点,在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林权改革。盐城市的林业特点主要有:
1.盐城市处于沿海中部,属于平原海岸。市内地势平坦、滩涂广阔、水网纵横、雨水充足。农林有机结合,生态经济是该地区林业建设的显著特征。
2.集体土地属于集体,大多分布在村组道路两旁以及农田中,林用权随土地所有权划分。
3.林业收入在当地的农民收入中占的份额较小。盐城市森林资源不多,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林量与南方其他地区比要少很多。全市林业的个人平均收入只有410元,在家庭的收入中只占7%,位置不高,只能成为经济补充的手段。
4.与福建、辽宁等改革完善的省份相比较,盐城市林改的重点是集体林地以及商品林地,没有涉及到公益林。推行林改的主要范围是竹林、经济林、荒山荒滩、退耕还林、农田林网等林地,范围较广,类型较多。
三、深化盐城平原地区集体性林权改革新思路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呈现新形势以及新要求,为了适应当前需求,要进一步改革盐城市林权制度,加快林业非公有制改革步伐,在这一时期要抓好以下工作:
1.要统一思想,全面认识深化林权改革的意义。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健全,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各个行业改革的主体。深化推进产权制度是实现全市绿化水平的关键。因此,各地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要从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上下手,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的积极性。
2.盐城市林业产权改革的对象、范围、形式要不停的拓展。在全面贯彻中央关于集体性林权改革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情况,勇于探索,深化林权改革制度。还要鼓励非公有制的企业,起到带头作用。
3.在新时期为了加快林业的发展,必须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与鼓励,为经营者与投资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快速政策创新,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相关政策精神。
四、结语
要认真借鉴和学习先进典型经验,统一部署,联系盐城市的实际情况,发挥资源优势,建设绿色城市,让盐城的林业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提高林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地位,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敏.深化盐城市平原农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江苏林业科技,2009,05:51-54.
[2]万猛,闫琰,李富海,李志刚,赵琰.平原农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思考——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03:26-28.
[3]杨晓敏.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市平原农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及思考[A].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2009:5.
上一篇:农业经济论文资源处置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