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我市现代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01 15:52:46更新时间:2014-03-01 15:53:24 1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稳步发展,水果产业也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连续六年开展“水果采摘月活动”,带动城市郊区以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我市的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生产规模稳步发展、产量增加、效益提高、农民增收,果业已成为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既要丰富的物质享受,也需要多样化的精神享受。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把单一的果业生产拓展为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果业。

  [关键词]休闲,观光果业,现代果业

  一、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城市郊区休闲观光果业

  休闲观光果业满足了久居都市的人们向往回归自然的需求,也是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站点。

  1.休闲观光果业的概念

  休闲观光农业是集生态农业、立体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于一体的一种特殊的,属于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它是一种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的农业。它以农事活动为基础,利用乡村空间和农业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的功能转化升级为具有生产、休闲、观光、科普、健身的多功能的农业。

  所谓休闲观光果业是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将果园当作观光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绿色产业。可以说休闲观光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最有前景的农业,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城乡沟通的润滑剂,城镇化建设的能量合剂。

  2.发展休闲观光果业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改善,消费层次也日渐提高,人们既要丰富的物质消费,也需要多样化的精神享受。休闲观光果业应运而生,不仅能大大丰富城镇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又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我市休闲观光果业初步形成

  自举办水果采摘月活动以来,每年有十几万人次游客参加活动,游客来源不再局限于本市,许多外市游客、商家也慕名而来。特别是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参与水果采摘、农事活动体验、农家风味饭菜品尝休闲观光游客成群结队。各类果品和山区特色农产品深受欢迎。采摘园、农家乐、历史文化古迹“农家游”为我市的旅游业开辟了新的天地。水果采摘月期间,由游客亲自采摘的水果达到数百万斤,果农纯收入增加近千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上升。

  水果采摘月活动,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抚顺果业形象。“农家乐”休闲游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使全市农村第三产业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发展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市果业发展要以实现现代果业为发展目标

  1.了解果业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果树面积27万亩,果树总株树1500万株,年果品总产量在10万吨左右。近年来加大品种调整力度,重点发展本地优势品种尖把梨,优良品种红南果梨、寒富等,果树的种植面积稳定,果品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2.认清果业存在的问题

  我市果业发展近几年来总体上说处于上升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对果树产业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投入较少

  我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果树大都种植在山地和坡耕地上。品种大多为耐寒的尖把梨、红南果梨和巨峰、康贝尔等葡萄品种。长期以来,果树生产管理粗放,产量、品质不高,果业整体经济效益较低。

  2.2果树品种更新、更换速度缓慢,老化、退化严重

  我市老果园果树普遍进入老化期,普遍存在果园缺株和树冠不整现象。同时,品种混杂现象也十分突出。有的果园面积不足百亩却有十多个品种,既不利于对果园的正常管理,又影响了果树的品质和产量。

  2.3.基础设施差,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

  从全市来看,大多数果园都没有灌溉条件,基本上是雨养农业。一些果农管理水平低下,致使生产出来的果品产量低、品质差。一些果园还存在弃管现象。

  2.4.产业化程度低,果品加工能力小

  目前我市只有东星葡萄酒有限公司果品加工企业,对水果生产的拉动作用很小。在一些水果主产区,缺少水果贮存窖、保鲜库也是影响果树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5.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市没有果树生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

  3.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建议

  3.1自然资源优势

  我市地处辽宁东部山区,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实生的果树资源较多。

  3.2品种和技术优势

  我市果业发展历史悠久,不但野生资源丰富,而且在品种引进、选育及试验示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4.建设现代果业具体措施

  4.1明确果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建设现代水果产业,总体思路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发展果业。具体措施是调整品种结构,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对老残果园、品质差品种的更新改造,大力推进我市水果产业化进程。

  4.2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根据我市地理和气候条件,确定以梨为主要发展树种,适当发展中早熟鲜食品种葡萄,品种以巨峰和无核白鸡心为主,在有加工企业的地区可适当发展加工品种葡萄。

  在区域布局上,要因地制宜。以抚顺县、顺城区为重点,在市区周边发展优质中早熟鲜食葡萄品种和苹果;以清原县为重点发展红南果梨和山梨;在抚顺县东部、南部发展尖把梨、南果梨和苹果梨,西南部发展寒富苹果;在清原县、新宾县发展山葡萄和冰葡萄等加工品种。4.3加强果树生产管理技术培训

  广泛开展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对新发展果树的地区重点培训果树栽培技术,老果区重点培训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老果园的更新改造等。经过系统和不定期培训,要达到每户有一个明白人,果农有农民技术员证。

  4.4加强果树标准园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要通过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苹果生产标准园、示范园,辐射带动全市整体苹果生产水平提高。

  在市农科院建立红南果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顺城区黄旗果树农场建立葡萄砧木繁育基地,在后安镇建立寒富、软籽山楂良种苗木基地。果树良种苗木基地主要供应全市果树生产种苗,每年新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0个,以备品种的更新更换。

  5.加强老残果园更新改造,增加果业经济总量

  大部分进入衰老残败期的果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试验,摸清残败果园树龄、品种、数量、分布区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立科学、高效、快捷的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残败果园改造工作。

  6.加强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在果树栽培面积比较集中的地区,政府扶持修建方塘,打机井,铺设滴灌等灌溉工程、设备,以提高果品的品质产量。

  7.加强果品加工企业建设,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鼓励和扶持域内外企业投资建设果品加工企业,带动果农发展水果生产。

  8.加强果品储藏设施建设

  随着果树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果品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大量果品需要贮存。政府应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和果农建设果品保鲜储藏库。

  9.加强果品营销工作,促进产业增值增效

  树立营销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下大力气把营销工作做好,实现由促销向营销转变。实施品牌战略,强化营销宣传推介。发挥专业合作社组织的便捷作用,建立价格互动连锁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加强营销信息服务,及时互通产销信息,指导果农适价适销。

  参考文献

  [1]张仙春.休闲观光果业开发的实践思考[J].浙江柑橘,2012,03:6-9.

  [2]杨娇.观光果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3]汤静,曾明.观光果业的产品设计思考[J].南方农业,2010,03:81-8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3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