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经济科学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4-03-01 15:46:21更新时间:2014-03-01 15:46:52 1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不断的减少农民的负担,采取的指导工作的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面对新时期的农民问题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解决,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的减少农民负担,严禁出现非法负担现象,积极促使农民负担合理化,积极推进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经过共同的努力,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限额控制村提留乡统筹费和劳务的农民承担部分。对于可以加重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要严令禁止,在农村严禁出现乱收费、乱集资、乱涨价、乱罚款和各种摊派活动。确保不出现农民因为负担过重而引起的严重事件和恶性案件,要不断减少农民身上的不合理负担,使农民的负担长期保持在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

  [摘要]近几年,国家税收不断深化改革,现在已近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征收,农村已经开始无农业税时期。我国是农业大国,努力发展好农业经济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农村大局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切实不断的改善农民负担是我们党一项关于农村的基本政策。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减轻,农民,负担,思考

  二、新形式下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意义

  在新形势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是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形成农民负担的原因有利益驱动因素和措施不到位因素。从发展和进步的长期来看,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的因素有很多中。包括监管的措施和力度不到位,还包括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更包括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在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时、没有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现在农民减负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不足,如没有形成坚固的基础,还有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没有突破。所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还要不断向前推进。这就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三农”突出问题。

  三、为什么还要减轻农民负担?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农民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农民负担也在不断加重,农民对此意见很大,反映强烈,因此,减轻农民负担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对待和尽快解决的问题,也量当前及今后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农民负担问题十分重视,多次发文,三令五申,虽然有一定成效,但不久又失控,如果农民负担过重反弹,它务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是会影响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会影响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影响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是会增加农村基层工作的难度;

  四是一些地方的学龄儿童因学费过多过杂而失学,影响农村教育事业;

  五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六是会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由此可见,减轻农民负担不仅仅是让群众少拿几个钱的小事情,它关系到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彻底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思考一: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的新特点和减负工作的新任务

  新特点:现在农业税已经全面免征收,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农民负担的形式和特点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增加农民负担的主体已发生变化,由过去的乡村基层组织以逐渐转变成涉农部门和单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全局性逐渐转变为局部性。增加农民负担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一年一两次“集中式”的收取逐渐转变为全年“分散式”收取。增加农民负担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区域性群体逐渐转变为类别性群体。现在的时期“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但主要部门发生变化,由多数部门都存在逐渐转变成少数部门集中存在。乱收费现象也仍然存在但收费领域发生变化,主要由行政事业性收费领域逐渐转变为经营服务性收费领域。现在的时期进行惠农政策落实时出现截留、抵扣农民应得利益的现象。还有在“经费紧张”或利益机制的作用下出现一些过去没有或明令取消的“收费”或“收税”项目。更有克扣、挪用征地费用和机动土地收入越来越严重,乱收费、乱涨价在生产和生活领域逐步趋向隐蔽。

  新任务:具体讲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由对农业税费收取的监管转向对行业性专项收费的监管;二是由重点对乡、村组织的监管转向对各收费机关、单位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已取消或该免费提供服务,却变相以**组织、协会等服务机构的名义收取所谓的“服务费”的监管;三是在实施对“少取”监管的同时转向对党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管。防止平调、截留、挪用农民的良补直补款、征地补偿款、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等损害农民权益问题的发生。

  思考二:当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和重点

  国务院办公厅[2006]48号文件《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范围是:

  一是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

  二是加强对农业生产性费用的监管;

  三是强化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四是开展对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的监管;

  五是做好对农民补贴补偿和对村级财政性补助资金的监管,并将农民反应强烈的征地补偿等涉及农民权益的问题纳入监管范围。

  同时,要深入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建房、农村土地、计划生育等方面乱收费、乱罚款的专项治理。

  思考三: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机制

  1.完善农民负担监测制度。对农民负担动态监测体系进一步优化,如监测点进行调整和充实,不同区域选择有代表性农户进行监测。监测时采用规定人员长期进行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负担情况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实时监测。

  2.坚持农民负担检查制度。县农民负担检查每年要至少进行1次,检查方式要进一步优化,把日常检查与重点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明查与暗访、检查与处理结合起来。在规定时间内督查督办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

  3.健全农民负担信访举报和监督制度。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涉农收费主管部门要建立监督举报方式,如设置社会公开的举报电话。各有关部门应建立涉农信访案件受理、督办和反馈制度。

  4.建立涉农负担案件查处制度。凡发生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的,党政领导必须尽快做好处置工作,并及时按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落实国务院严明的“四项制度”。

  一是进一步落实和健全涉农税收、价格及收费“公示制”,适时更新公示内容,创新公示形式,除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统一公示外,涉农收费单位要在收费现场进行公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切实落实有关免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严格执行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严禁摊派发行;

  三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坚持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进行通报。

  思考四: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86号)精神,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政办发[2007]84号明文规定: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三个不准”:即不准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不准乡镇一些单位举债搞建设;不准乡镇政府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健全完善“两项制度”:即新债责任追究制度;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建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建政办发[2007]124号文件下发《建水县化解村组债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思考五: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大局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

  减负工作要想地新形势下有所作为,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政策落实、制度监管四个环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三农”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尤为重要。

  2.加强宣传、广泛发动,着力营造减负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党的政策进村入户、广大干部群众的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3.突出重点、规范程序,把减负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减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标准高,必须规范操作程序,严格落实政策,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加强监管、标本兼治,建立健全减负工作的长效机制。减负工作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收到实际效果。我们从建章立制入手,调整工作思路,加强监督管理,坚持长抓不懈,确保了农民负担有减轻、不反弹。

  一是抓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抓查处,严禁各类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三是抓改革,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堵住加重农民负担的源头。

  参考文献

  1]减轻农民负担政策问答,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部,云南省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06)

  [2]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2007],(84号)

  [3]钱爱丽,马耀安.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J].云南农业,2012,10:55-56.

  [4]王会香.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7:156.

  [5]陈阳文,覃永晖,丁洁.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研究[J].大众科技,2007,01:195-19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ngjikexuelw/32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