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学论文

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9-12-03 10:43:03更新时间:2019-12-03 10:43:03 1

  〔摘要〕自我控制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决策过程涉及自我控制的参与。中小学生心理水平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情绪不稳定,行为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影响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因此,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决策行为;教育对策

中小学生自我控制

  一、引言

  自我控制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心理能力, 在面对刺激和诱惑时,它使人们以灵活和新颖的方式调节、协调自身的思想和行动,以达到既定的长期目标[1]。自我控制是一个含有多个维度、多个层次的复杂心理结构,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重要标志。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自我控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决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固有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拿破仑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决策更困难,因而也更珍贵的了。”比鲁莽更糟糕的是犹豫不决。无论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把握机会,及时作出决策,尤为重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已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各种风险行为不断出现、增长,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3]。近几年来 ,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强青少年独立决策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自我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一)自我控制发展不成熟在进行自我控制时,大脑前额叶皮层被激活。但是基于发育神经科学的假设,大脑额叶皮层的成熟要到生命的第三个十年才会完成[9]。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发展还不成熟,没有足够的正面控制来抑制冲动驱动,例如感觉寻求。低自我控制的个体更多地出现寻求冒险、冲动、短视的倾向,不能很好地监控自己为未来作规划。这种观点认为,很难阻止青少年作出风险决策,只有在大脑成熟后,他们才能控制冒险、冲动等行为,才会拥有更长远的视角,以带有计划性的眼光看待未来,作出更为理想的决策。

  (二)自我控制资源减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个体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有限的,它类似于支持人体肌肉活动的力量,并为人的各种自我控制心理活动提供能量支持,这种有限的能力被称为自我控制资源。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个体在前一阶段完成自我控制后,这种资源会出现短暂性的损耗(也叫作“自我损耗”),从而引发随后涉及自我控制的任务表现成绩下降[10]。决策和自我控制都是自我执行功能的重要方面,它们利用一种共同的心理资源,并且其中一种可能影响另一种。

  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出正确决策行为

  (一)进行利弊分析教师应注意培养中小学生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告诉他们,在作决策之前可以先画一个时间管理矩阵,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分为四类——重要而紧急的事,重要却不紧急的事,不重要却紧急的事,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这样会使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处于一个平衡的视角,能分清利害、轻重关系。

  (二)征询他人的建议中小学生的决策受到社会认知、人格、环境等多个变量的影响,来自他们身边的重要他人(如教师、同伴、父母)对其决策的影响更为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建议,或借鉴他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是作出好决策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面临人生重要的关口时,教师和家长应告诉中学生加强与身边重要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在作决策之前,多多听取师长和亲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考虑,使决策更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三)正念训练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相关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可以显著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作重要决策前,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短暂的呼吸模式调整,短暂的迷走神经呼吸模式能够增加心率变异性,并能显著地改善决策行为[11]。

  参考文献

  [1]Smolen T ,Chuderski A . Semantic Conflict Mobilizes Self-Control in a Realistic Task[J]. Current Psychology,2017 (2):1-11.

  [2]方平,陈满琪,姜媛. 决策的脑认知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2009,46(3):640-642.

  《中小学生自我控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教育对策》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者:任亚萍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xuelw/6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