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发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4-05-09 21:31:45更新时间:2014-05-09 21:31:57 1

  大家都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轻教师自身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自我专业化成长的方向、途径及方式。教师只有认清了自己在专业技能、教学科研以及职业心理成长道路上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为自身发展寻找方式。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决定着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青年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努力实践,做一名新型的学习型教师;认真探索,立志成为具有科研精神的青年教师;健康生活,做一名心态阳光的青年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阳光教师

  青年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努力实践,做一名新型的学习型教师;二,认真探索,立志成为具有科研精神的青年教师;三,健康生活,做一名心态阳光的青年教师。

  一、做新型的学习型教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深厚的知识。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教育教学素养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勤于学习、

  善于交流、乐于思考、精于钻研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

  1.要扎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教师作为一群“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群体,更加应该重视学习。“学,然后知不足。”要让自己的思想鲜活,就必须要不断学习,接受新鲜事物,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活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如今已经过时了。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师应该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不能满足于拥有一桶水,应当拥有一汪泉水,让知识源源不断随时更新。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一切都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课堂上的游刃有余肯定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的宽度与厚度。教师要不断自主、自觉地学习,不断地丰富本身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专业素养。工作中要定期进行总结、反思、提炼、写作,将积累下来的素材转化为记录,可以加深印象,丰富知识;将记录下来的东西进行反思,也能够让思想变得更加深刻。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贵在坚持。有了积累,才有源头的活水;只有坚持积累,才有源源不断的水流。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有心、用心、静心,也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自己定位成为一名新型的学习型教师,才能够不断地加深自己的专业素养。

  2.要扎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年轻教师充满朝气和活力,但最大的弱点和短板就是教育教学技能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和生活路上的引导者。成为一个知识的灌输者不难,但是成为一个智慧的引领者却并不容易。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学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教学的全局意识,不但要纵向还要横向对教材进行解读,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优秀老师的魅力来自于精湛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实践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积累,扎扎实实备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是青年教师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而善于交流分享则是另外一种朴实的成长方式。无论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还是充满活力的年轻教师都是青年教师交流学习的对象。学习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同教研组内,还可以跨学科,跨年级组,跨校进行交流。教师要学会分享和互相学习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从而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

  二、做有科研精神的教师

  奥尔森说:“教师研究是使学校改革取得实效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教育改革的最好的道路。”教师研究是势在必行的,研究也是和教学相辅相成的。钱伟长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必经之路。”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呢?波斯纳的公式也许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没有经验的反思是空中楼阁,没有反思的经验也沉淀不出智慧的结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建立在自我的积极的经验积累和主动的反思相结合之上的。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呢?所有给我们授课的一线优秀教师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写。一个专家说过:“要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就需要不断积累。这种积累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或者模仿,更在于自己的创新。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愿写,会写,能写的。”当然,对于一线青年教师而言,最实在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教学艺术”了。教师要树立对科研的正确认识,树立科研的意识,实践可行的规划,有意识地从自己的实践中反思、取材、提炼、总结;通过“有理有据”的小论文写作,通过微型的“小专题研究”等方式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三、做心态阳光的教师

  教师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激情的行业。余映潮先生说:“事业要充满阳光,干事的人心态必须要阳光。”既然选择了,就要热爱它。一位高级教师在分享她的个人教学历程的时候说:“她年轻的时候为了学生,因为工作压力哭过鼻子。”这种经历也许能引发许多青年教师的共鸣。在专业成长的同时,青年教师的心灵成长也是举足轻重的,要实现自己的教学可持续发展,养成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必修之课。黄佑生老师做过一场精彩的讲座——做幸福的教师。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的成长,来自于教学的成就感,但是真正的幸福应该来自于内心的安宁,来自身心的健康。教育是一项伟大却平凡的事业,能够通过教育把更多的孩子引向成功,引向积极、健康是我们的幸福。但是教育也不是拯救世界的万能武器,青年教师应该以最积极的方式来面对自己工作中最繁杂的事,做到“问心无愧”。也许有时候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是骨感的;能做的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一种心理的平衡吧。所以,静心做事,远离浮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工作,也许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就成就了自我;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和学生兴许就可以解放自己的心灵。同时,也多一分等待的心,用一颗等待的心来看待自己,充分给予自己成长的机会;用一颗等待的心来看待学生,自己也许会远离许多焦躁与不安。因为无论哪一种成长,其本身就是一种过程。只要自己的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有长进就是一种很大的成功。所以,年轻的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微笑,强健体魄,享受闲暇,感恩生活,把事业的阳光洒向自己,用生命的阳光滋润自己。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增长、教育教学的技巧的不断提升,还体现在教师心灵的成长。要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青年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重视学习,

  实践和反思,保持平衡,在勤奋学习、虚心交流的终身学习中成为一名新型学习型教师。教育是一项充满阳光的事业,青年教师要学会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善于用一颗等待的心去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自己的事业。在不断地学习、反思与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蒋宗尧.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清河.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xuelw/3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