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资源》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办刊宗旨】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办刊宗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教育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社会点评】
《中学课程资源》杂志取得了国家级刊物中的领导地位;成为知识领域书刊的权威代表;本刊为科学教育工作贡献卓著!
【征稿对象】
期刊名称:中学课程资源
主管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国际刊号ISSN:1673-2634
国内刊号CN:21-1526/G4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辽宁省大连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中学课程资源
现用刊名:中学课程资源
创刊时间:2005
全国教科研工作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科研院所、科技教育人员、科教领域管理人员、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科教工作的人士。
【稿件范围】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备课、课程、课评、课后辅导;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研究。学生学习方法、技巧研究;课程内外、学校内外教育延伸;教材、教法研究,课改实验探索;教学、教研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学生和学校管理,教育论文、成果交流等
【来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2]。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最新目录】
2013年09期目录
1教育·师德1
2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化学习探讨陈兆梅;4-5
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积极面对有突破性的“遗憾”韩凤芹;6-7
4试卷评讲如何才能有效——以2012年扬州中考语文卷为例吴娟;8-9
5化学分析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许永琴;10-11
6浅谈思想政治课中案例与活动教学的有效整合邹福明;12-13
7社团课程拓展教学研究张占元;14-15
8高中物理课堂“问题导引”教学策略新探吕照亮;16-17
9抓好基础,稳固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探析罗田中;18+11
10构建闪亮的初中音乐课堂从“情”“境”“评”开始陈中慧;19+15
11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创新施叶萍;20+22
12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材料序列训练钱晓强;21-22
13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呼唤教师的倾听秦爱东;23+30
14学科社团是教师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代玉凤;24-25
15强化学生自主活动建设优秀班级文化迟进瑞;26+25
16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柴丽琴;27-28
17纤秾合度,装扮入体——如何让记叙文“亮”起来韩侠;29-30
18创新思想政治高效课堂——以“生活与消费”为例韩玉彬;31-32
19质疑·探究·反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陈林生;33-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