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他的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所谓的双语人才就是指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本文是一篇中国电化教育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地理双语教学的研究。
【摘 要】根据现今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形势和状况,本文对高中地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双语教学,教学内容,目标,方法
一 教学目标的思考和制订
首先是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最主要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的方式与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与水平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包括:一方面是英语词汇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一些专业词汇。所谓基本的英语词汇是指出现频率较高,学生在学习中常用的词汇,如factor(因素)、natural(自然)、man-made(人为)、attract(吸引、引起)、lack(缺乏、缺少)等。专业词汇是指地理学科的英文专业名词,如celestial bodies(天体)、the solar system(太阳系)、solar constant(太阳常数)、Tropic of Cancer(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南回归线)、the equator(赤道)、latitude(纬度)、longitude(经度)等。另一方面是口语交流目标。学生能通过课堂活动用英语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用英语就地理学科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能独立完成地理学科的英语试卷等。如结合必修3中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所学地理知识,学生应该能够回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哪些?
Benefits of trees
Trees are beneficial in many aspects. First of all, trees help to conserve water,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guard against sandstorms. For example,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often rush down in torrents, which leads to dashing against the houses and causing death . If there are trees on the mountains, this might not happen, for trees can prevent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by floods. second, Sand from the north is driven straight and blown aroun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t’s sandstorm. If there are trees, they may stop the sand from invading.
Subsequently, trees can purify the air. Air pollution is rather serious,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as a result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ars appearance .Trees supply people with fresh air, by taking in carbon dioxide and giving out oxygen, which make people healthier .Besides, trees can als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Now that tree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purifying and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from now on, man should and must plant more and preserve more instead of felling them.
二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地理双语教学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工具,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地理,从而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地理双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一种手段,掌握地理知识才是目的。所以,双语内容必须是能够形成地理技能和地域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地理知识。
目前双语教学,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仍处在探索实验阶段,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地理英文教材。由于没有现成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学内容必须由任课老师选择改编。教师在教材的处理方面着手:(1)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中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结合国外原版教材、网络上相关英文材料进行改写和编辑,印发成可供学生使用的双语地理材料。(2)借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原版英语课文,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Earthquake、Wildlife protection、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等。(3)鼓励学生尝试上网阅读国外的地理杂志,例如《美国国家地理》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手头上都有的《英语学习报》《英语辅导报》《学英语》等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地理的素材。(4)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双语教学课件。为避免使地理课变成英语词汇学习课,教师要选择英语地理专业词汇较少的内容进行双语教学,否则专业词汇太多,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 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思考和活动内容,巧妙设计好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都非常重要。比如,在讲授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节中的“5・12”汶川地震时,可以先以最新的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例如下。
教师:“我们都知道2008年5月12日下午位于我国西部山区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同学们思考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在哪里?四川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四川地震发生的相关视频与图片)由此导入新课。(As we all know,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12, 2008,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8.0 on the Richter scale hit Sichuan Province, a mountain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Which has bring about serious damages of people’s economic and metal. Do you know why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 And where does earthquake happens frequently in China? )
其次,地理双语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动态效果,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节省教师写板书的时间,特别是自然现象用多媒体显示并配上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可以一目了然。同时,英文板书和动画也适当降低单凭英语讲授的难度。如在关于主要自然灾害的新课讲授开始时,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列举的4大类共11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同时以英文注释对应灾害名称,包括typhoon,drought,cold-air outbreak,earthquake,landslide,mud-rock flow,flood,windstorm tide,plant disease,pest-outbreak,rat-outbreak。全部放映结束后,投影展示下列问题:
1. A strong tropical storm,and usually occur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2. Occurs whe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supplies are below normal.
3. A wave of freezing cold air
4. A sudden tremor or movement of the earth’s crust,which originates at or below the surface.
5. In the surface pitch the massive earth stone whole glides down, and the gases escape in a violent explosion.
6. It is attributed to human beings’ severe deforestation, reclamation of land and destruction of forests .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rush down in torrents.
7. A lot of water in an area which is usually dry.
8.The phenomenon of the sea level exceptionally elevates because of strong atmosphere disturbance.
四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探究
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具体学习内容,如成因和分布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来完成。首先,可由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灾害,如对地震进行分析,剩下的10个让学生分析。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学生分别负责找出并总结归纳一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分布,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用英语描述本组的研究结果。同时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好(标准是口语流利、无语法错误、用词准确、发音清晰等),教师给各组评分。教师在学生表达与展示后,对学生的表达错误进行纠正和评定。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示和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教师将各组的活动结论进行整理并与学生共同填充完成下面的表格。
新课内容结束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设置一些练习题(Follow-up activities)。适宜的练习可降低学生接受英语授课的难度,同时深化英语知识在其他科目的使用,实现了通过教学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为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地理双语课中还可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某种地理现象,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 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双语教材,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困难
目前,几乎没有专门的地理双语教材,有关地理双语教学的资源也较少。教师只能通过英语词典、地理专业英语书、国外地理教育网站等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双语教学。
2.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有限
现在的教师多数都有扎实的专业学科功底,但缺少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多数地理教师不能全面驾驭英语。绝大部分地理专业出身的青年地理教师,英语的读、说、写能力未能达到英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而获得专业和外语双学位的教师也是甚少。因此,就教师本身条件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还比较困难。
3.学生英语基础差,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只重视教材、教法,而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只是“无声英语”。另外,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而且初中阶段储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很有限。
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对于地理双语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目前笔者尚处于探索阶段。真诚地希望更多同仁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让大家共同来探讨地理双语课的教学方法,通过双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1)
[2]邵喜珍.“双语教学”的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1999(3)
[5]陆敏.“水土流失”实验活动的双语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5(4)
相关期刊简介: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另外一个是西北师范大学由中国教育技术的奠基人创办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25年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忠实地记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历史,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与产品、国内外教育技术动态等方面。目前,《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