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是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的重点是语境对语义的作用,突出雨中泰山特点的写景方法。笔者在备课过程中与同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下面将授课过程大致叙述一下,希望和同行们探讨。本文是一篇珠江教育论坛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
摘 要:《雨中登泰山》是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的重点是语境对语义的作用,突出雨中泰山特点的写景方法。本文叙述了在教授《雨中登泰山》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雨中登泰山》,中职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案首页
1、复习旧课: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2、新课重点难点:语境对语义的作用,以登山为序,突出雨中泰山特点的写景方法;3、知识目标: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情境意义,以登山为序,突出雨中泰山特点的写景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4、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二、教案内容
1、课前准备:
(1)语言训练:每次课3-4人。每人3分钟左右;(2)复习旧课: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3)第十单元重视语境有关知识。
2、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国有五大名山,我们也称之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位于山东省内,……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导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导读中选用地理、文化知识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三、作者简介:(略)
四、学习课文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1、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字词:(略);(2)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三段法,即中间以登山游览为主体,开头两段写登泰山的缘由,结尾两段写登山的感受,构成一个首尾照应的整体。
全文分为三部分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游记文章传统的三段法,即写了游前、游中和游后。因此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作者要起程登泰山了,他心情如何?只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作者长期向往泰山和迫切希望举步的急切之情。(教师)
作者登泰山,不是一般的游山玩水,而是感到“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泰山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一座文物丰富的宝库,古建筑荟萃,许多神话故事都与它有关。作者如此情深,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这雨“不像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里”,两个“落”刻画出心情的百般焦急。“心是沉的”,一个“沉”字直描心情,份量甚重。然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决定冒雨登山。“兴致勃勃”这个词一扫阴霾,气氛转换,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对泰山的神往。文章起笔就激起波澜,感情表露得十分真挚。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写登山途中所见所闻、所观所感。(听录音机读、学生读)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作者登山的感受。(学生读)
文章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
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文章以游踪(登山路线)为线索,以时空为顺序;2、本文的题眼是一个“雨”字,找出作者描写雨的句子;3、文中引用了不少诗文,起何作用?4、如何理解“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苦趣也是乐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苦在攀登无比艰辛,乐在克服险峻,登上极顶,饱赏蔚为壮观的胜景,饱尝勇攀高峰的乐趣。人生的道路,也像泰山的山路,但是只要你敢于不避风雨,奋力攀登,你收获的将是无穷的“乐”趣。李健吾先生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登泰山不足为奇,妙就妙在雨中……‘雨’对游客来说,本来是一件坏事,不过这次出于我们的意外,反而做成我们这次登山的乐趣。寻常上山,有日晒,而无雨淋,是乐趣,也是苦趣。试想一座干秃秃的枯山,就说有意思,也比不上‘雨中’登泰山意味无穷。”话中包含着对雨中泰山的深厚感情。阴雨淅沥,当不少游人的游兴被破坏而诅咒这鬼天气时,作者却满怀逸兴豪情地冒雨登山。在他看来,雨中的泰山就是宏伟壮丽的诗。用质朴的语言把诗情真实地抒写出来。5、如果你“登”时,遇上了“雨”,该怎么办?泰山---人生之路 雨---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
五、小结
写景时,始终扣住一个“雨”字,描绘了雨中的山、雨中的云、雨中的溪水山泉,雨中的水库瀑布。语言优美,用词讲究,特别是一些动词,在特定繁荣情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表现力。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不畏艰险勇于登攀的精神
六、作业
七、拓展内容
1、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看待语境对语义的作用。
一个人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絮叨、解释、充满了流言、蜚语,甚至发展到了漫骂、攻击。想想多么无聊啊!进一步强调语境对语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教学参考书
相关期刊推荐:《科学教育》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