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

发布时间:2015-12-03 16:55:31更新时间:2015-12-03 16:58:51 1

  高考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教育制度,人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也是很高的。在高考的时候,也会有一些艺术类的考生,这也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方面。本文是一篇教师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音乐审美。
  摘要: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作,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关键词:音乐审美,素质教育,舞蹈

  一、我国素质教育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轻视其他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各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学生学的累、负担重、不能得到平衡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作,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做以下管窥。

  二、美感带来的优势

  审美所带来的愉悦具有不同的层次,主要表现为三种水平:生理快感的愉悦、心灵层次的愉悦和精神层次的愉悦。心灵层次是审美愉悦的高级层次,也是审美主体最常见、最普通、最基本的心理状态,即悦心悦意。精神层次的愉悦是超越了具体和现实的内容而达到悦志悦神的最高境界。审美教育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应除了本身首先应当具有的“审美心理效应”以外,还产生着“智育效应”“人格效应”等,其中,“人格效应”里包含着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审美可以提高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且,教师的教学审美能力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越高,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越高。教学审美能力就是以教师的一般审美能力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设计、审美操作、审美理解和审美评价等表现出来的影响教学效率的一种特殊审美能力。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因素,和其心理健康,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满意度有显著相关。

  三、“舞”动素质教育――以舞蹈教育为例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我们的学生中,有几个不曾为唐诗宋词中的佳句倾倒?有谁不曾为《八骏图》和《蒙娜丽莎》等名画所折服?但为什么他们并不经常为舞蹈的内涵所感动?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离不开视觉艺术的点缀,我们的社区里应该有精美的雕塑、万紫千红的花坛和设计精美的楼堂馆所;清晨傍晚的马路边和公园里应当有众多翩翩起舞的天使。前者我们并不缺少,但我国的舞蹈教育和舞蹈健身等相关研究的发展相对滞后,舞蹈课至今还不是必修课程,只有少数中小学开设,且主要面向特长生,舞蹈教育尚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012年,教育部提出了语文、思想品德、历史、体育、艺术五大核心学科融合的发展战略,使舞蹈课程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舞蹈,作为兼具体育和艺术内涵的学科,理应乘势而上,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舞蹈既可以表达最真挚的感情,也可以演绎最真实的五味人生;既可以充满民族特色,也可以尽显时代气息。只要有智慧和情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可成舞。德莱顿说过,舞蹈是脚步的诗歌。有学者对舞蹈有个形象的解释:“舞蹈就是用身体作画”。舞蹈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而不是技巧活动,它可以改善青少年的姿态,完善艺术教育的内容,丰富学校文化的形态。第一,在很大程度上,舞蹈是人们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等情感而产生的,能反映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人生追求,给舞者和观众带来心灵的升华和修复。第二,舞蹈融音乐、身体活动和美术一体,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第三,舞蹈是非常好的运动形式;第四,舞者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要克服身体上的疼痛感、羞怯感、焦虑感等问题,这能够提高其意志力和执行力……两人以上的舞蹈,能够培养人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舞蹈“千手观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第五,舞蹈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可以作为美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

  四、音乐教育的美感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文字、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而音乐审美更是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美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王次��.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2]中国音乐辞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3]赵振民.声乐理论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王发曾.素质教育名著导读.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素质教育》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内刊号:CN 11-4350/G4,国际刊号:ISSN1005-4197,邮发代号:2-415,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