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上都会进行语句练习的一些训练,语言的运用也是以后写作文的基础。小学语文,我们会学到各种句型,疑问句,排比句,陈述句等等。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各个老师对不同的班级情况也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中年级仿写型小练笔培养,是一篇教育论文范文。
摘 要:小学中年级仿写型小练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指导学生仿写要精选范例,进行仿语言、仿句、仿段落等的训练,同时应注意读懂、读熟所仿范例并注意仿写的三原则。
关键词:教育论文范文,意义,切入点,注意三原则
一、小学中年级仿写型小练笔的现实意义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即: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一般的理解是阅读课用来训练理解和积累语言,作文课用来训练表达和运用语言。而小学语文在课程安排上,作文教学的时间是明显少于阅读教学的。因此学生书面表达训练的机会就比较少。而三四年级又是学生习作从句到篇的过渡阶段,写好片断对高年级的成篇作文写作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依托课文进行仿写型小练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读写的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可训练写作的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并联共进,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2.有利于由句到篇的习作过渡。《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阶段的写话、习作要求各有不同。中年级主要是写一段话,并逐步向篇章过渡。
3.有利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新课程提倡对话教学,认为语文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甚至与作者的对话。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写作的方式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课堂教学的对话。
二、小学中年级仿写型小练笔的几个切入点
1.仿句式的小练笔
实际是一种特殊造句训练,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刚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本的语言,仿写课文的特殊句式尤为必要。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可以安排进行 “用排比句写一处景物”的小练笔。
2.仿片段的小练笔
段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构段的特点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进行写段的训练,把教真正落实到写上。如在教授《火烧云》《猫》《母鸡》等文本时,需要注意总分段式的模仿。因为这种小练笔(片段描写)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因为它不要求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情节,也不要求有严密的结构,篇幅不长,写作时间短,学生便克服了畏难情绪,心理压力小。再加上有些片段写前做过指导,还可当堂评改,及时反馈,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作文底子不好的学生往往也能写出好句好段。这样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兴趣。另外,小练笔训练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
3.仿结构的小练笔
一篇文章是否有完整而合理的间架结构,就要看它的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但小学生还未能形成这样高的理性认识,他们只能仿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开头结尾该怎样写等,使学生学有样板,练有目的。而范文一般都是结构安排合理,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的好文章。如《爬天都峰》这篇课文,老师通过给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教给孩子写一件事情的方法。
4.仿写作技法的小练笔
写作技法的采用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有吸引力。但写作技法多种多样,和小学生讲解技法,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仿写就能直接把学生带入技法的运用中,变他人的经验为自己的经验,促使写作技能的迁移。例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经引导仿写,学生在描述一次年级拔河比赛的场景时写道:“我们班的同学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似的大声喊道:‘三(3)班,加油!三(3)班,加油……’大家都把嗓子喊哑了。”重复语句技法的使用,把激烈的运动场景写出来了。如学习写人的范文,可模仿范文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5.迁移文本精彩片段的小练笔
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
三、小学中年级仿写型小练笔的三个原则
1.仿写要有针对性。为了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仿写要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某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进行全篇的仿写;一篇文章某一部分写得好,也可以进行局部的仿写。
2.仿写时要切实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引导、扶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发挥好范文的示范作用,用范文去引导,扶持学生。如在学完《爬山虎》一文后,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其他的花草树木。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范文的结构模式仿写下来。
3.仿写作文要注意“举一反三”。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仿写中由于停滞在机械模仿阶段,写出的文章有“生搬硬套”,“抄袭”之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用范文引路时,要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想象,自学等基本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作文中能够不拘泥范文,做到“举一反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2]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
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作文教学研究》继承与创新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并容,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形式大度,内容丰富。主要栏目有:作文指导、源头活水、选材与组材、观察·想象·思维、记 叙·议论·抒情、教改百家、探究性教学、智力训练、素质培养、考场作文、阅卷有感、以读导写、课案性教学、说话与习作、小学作文教学、作文评改、语文教学 研究等。多姿多彩的栏目,可为语文教研人员及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磋交流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