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是每个学校都有的一个群体,也是学校和导师的重点培养对象。优秀的学生干部对学校建设及对班级成员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也是每个学校和导师都会思考和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下面是一篇论文正文及优秀
教育核心期刊推荐。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较之于本科院校有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培养指导方式、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团队角色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教育核心期刊,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角色理论
一、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学生要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学生干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班风学风的引领者,学生的服务者和监督者。从学校的层面来说,有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有效推行学生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更好地落实校纪校规,更有效率地进行社会服务,减轻教师在事务性工作的工作量,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从学生的层面来说,学生干部能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学校的方针政策和日常事务能有效地通知到学生,学生的问题和困难也能及时地反馈给老师。同时,担任干部的学生有更多的平台和资源进行锻炼,有助于提升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干部流动性大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只有三年时间,刚刚培养出来一批学生干部就面临着毕业,学生工作刚上手就要开始交接,又要重新开始培养。另外,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较多,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学生陆续要开始外出实习, 也无暇顾及学生工作。即使是在校期间,由于有大量的课程,也存在着平衡专业学习和学生工作的问题。而且创业、兼职等各种机会较多,有一部分的学生干部会将精力放在社会实践上。
2.自身素质欠缺
(1)自律性有所欠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自律性方面,和本科院校相比是有些不足的。刚开始都充满了热情,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懒惰情绪,做事情拖拉,甚至中途私自退出学生组织。(2)个性突出。高职院校的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价值观多元。对一些布置下去的工作,有抵触情绪。(3)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学生干部的想法没有被采纳,或是竞选失败,就容易一蹶不振,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3.功利性倾向
有部分学生干部参加学生会纯粹为了评奖评优,对自己的权限没有明确的认识,更享受优越感而缺乏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把握分寸不到位,擅做决定。工作方式过于强硬,一些活动强制要求参加,引起学生的不满。在平时活动中喜欢争功劳,任务只要没有责任到本人的不情愿帮忙,汇报工作的时候不按层级进行汇报,主席团布置的任务部长们不愿意去做,部长也喜欢直接找老师汇报,主席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职责不清。
三、学生干部团队建设
1.加强培养指导——关注品德、能力、绩效
对学生干部要进行各方面的培养,首先是树立其正确的观念,定期召开例会,并在平时关注学生干部思想动态,及时谈心谈话。让学生干部树立起服务观念,服务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成就感。强调学生干部要有责任心,有大局观念。
其次,要多途径提升学生干部的能力。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包括解读政策、制定计划、分配任务、组织管理等,要求学生干部能掌握社会时事热点,具有号召力,具有创新精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1]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要先紧后松,在学生会刚换届的时候,老师应多参加例会,跟进工作的安排,及时给予指导。在一个学期后,学生干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他们的管理应更宏观,在大的原则性问题上把握一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方法。除了学校内的学生活动锻炼,还应争取高校之间的交流机会,以及参与社会服务的机会。
另外,要提高学生干部的绩效。要有完成工作的毅力,同时要注意方式,在多任务时要进行统筹兼顾。先期工作很重要,包括活动的分工、通知的形式和时间点、活动的策划做好了,在开展时能事半功倍。在活动的过程中要相互配合,有机动人员应对突发状况,每次活动后应进行总结,在哪些环节可提高效率。
除了老师对学生干部的指导,也要加强学生干部对下一届学生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尽早开始带他们熟悉工作,有利于换届时的平稳交接。
2.完善选拔机制——团队成员合理搭配
在选拔学生时要挖掘他们的长处,学生会纳新时通常在新生军训后马上开始,短时间的接触来判断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一些测评工具。英国团队管理专家马里谛思·贝尔宾观察与分析团队后发现,成功的团队都有三大类,九种不同角色。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专家。[2]在团队角色理论的基础上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测评工具,可以在笔试环节进行测试,作为选拔学生干部时的参考依据。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
角色类型 |
积极的品质 |
弱点 |
实干者 |
尽职、执行力强 |
缺乏灵活性 |
协调者 |
擅长社交、鼓舞士气 |
难以进行工作创新 |
推进者 |
渴望有所成就,富有激情、领导力强、有决断 |
喜欢辩论、自负 |
创新者 |
主动提出点子、思路开阔 |
难守规则 |
信息者 |
喜欢交流、善于搜集信息 |
信息不完整 |
监督者 |
理智、严谨 |
缺乏热情 |
凝聚者 |
温和、能促进团队合作 |
适应而非变革 |
完美者 |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 |
容易焦虑、缺乏全局视角 |
专家 |
精通专业知识 |
本专业外知识欠缺 |
实干者非常现实、传统、甚至保守,但是责任感强、非常务实。实干者适合在纪检部、秘书处等要求严谨、执行力高的部门。
协调者能够引导不同技能和性格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不容易情绪化,但有时会把团队的成就归为自己,协调者适合在主席团、团学办的职位,要注意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切忌居功自傲。
推进者办事效率高,爱争辩,但是缺乏理解,耐心不够。推进者适合在体育部,体育部要组织的活动往往需要比较长的周期,要进行训练,推进者能在大型活动时能召集到人,尽快地组织起来。在组织过程中,需要协调者润滑团队关系。
创新者思路开阔,不拘小节,难守规则。创新者经常会主动提出点子,有利于创新学生工作方式,适合在青年志愿者小分队、文娱部等部门,但是他们的执行力相对弱一点,而且有些点子因为各种限制因素无法采纳,对创新者要多一些解释工作,让他们知道哪些活动不适合开展,而哪些活动的开展是必要的。
信息者喜欢交流,搜集信息,善于人际交往。信息者可以帮助决策者广泛地了解情况,从而做出最优决策,但要注意有些信息是不完整的,要注意甄别。
监督者比较严肃、严谨、理智,但缺乏鼓舞他人的能力和热情。监督者适合制定活动策划以及总结验收。
凝聚者善解人意,团队的润滑剂,凝聚者是每个部门都需要的,有助于组织的团结。完美者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不太容易放手。完美者适合承担具体的任务而不适合比较宏观的规划。专家精通专业知识,但具有局限性,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并不感兴趣。可请专家进行指导,如大合唱时校对音准,绘墙绘时设计方案。在平时工作中,也可以参考团队管理理论观察学生干部,组建团队的时候尽量考虑到各种角色的均衡。
3.完善激励机制——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提出人有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在从属地位。学生干部一般都在追求情感和归属、尊重这两个层次。要加强部门建设,举办趣味运动会,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让学生成员有归属感。在写宣传报道,电视台采访时,尽量给学生出镜机会,增加学生干部的成就感。当学生主动提出想法时,应认真聆听,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即使不能采纳,也要说明原因,肯定其积极性。
参考
文献
[1]冉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浅探.教育探索[J].2012(02):89-90.
[2]Belbin Associates(1990).Nobody is Perfect but a Team Can Be.(Video Production).London.Video Arts.
优秀教育核心期刊推荐
《教育学术月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