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发表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过程

发布时间:2015-05-25 17:00:05更新时间:2015-05-25 17:03:23 1

  素质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论述了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过程,选自期刊教育与现代化》办刊宗旨是:凭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优势地位,网罗全国高教战线上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纵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经 验。刊物特点是: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学术性与创造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摘 要:教师角色是教师在学校教育这个环境中,为实现与其身份地位相对应的权利与义务,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在社会、学校要求与教师自身水平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者的形象始终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谓的研究者、课程开发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是教师作为传道者形象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是传道者形象连续不断的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

  关键词:角色,教师角色,传道者,动态过程

  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所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2]要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就必须正确地理解教师角色,才能真正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及社会地位,也才能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角色”是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教师角色强调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位所担负的责任权利以及相应的社会期待,有浓厚结构功能主义色彩,强调社会结构对人的限制。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eorgeH.Mead)将“角色”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教师角色是指教育系统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所具有的行为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因其所发挥的功能不同而扮演着多样的角色[3]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通常都不只是扮演一种角色,而是要同时扮演好几种角色,这是由他的社会地位的特点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所决定的。这种现象就是角色丛。[4]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丛,但在这一角色丛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只能是其中某一种或几种角色形象,正如矛盾理论中谈及到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特定意义的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人物,教师在以课堂为主要的教学环境中,帮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的身份认同与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先进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没有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再理想的课程方案也只是一个设计蓝图。

  二、教师角色要立足于传道者

  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进入现代信息社会,虽然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对年轻的一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做人之道”、“治学之道”、“为业之道”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并启发他们的智慧,解除他们的困惑,从而使其在短时期内较快的获取人类长期积累的基本的知识、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作为传道者的本质

  韩愈主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必须首先是传道者,才可以称之为师,这是对教师进行正确定位的一个逻辑起点,从古到今,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教师作为传道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与学生的相遇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另外,学校的存在与教师的存在决定了教师是只有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传道者才可以称之为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不能用一般的社会关系来进行推定。

  (二)教师角色需要有对话者的精神和姿态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及活动,其产生与发展无一不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上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也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民主、平等、自由的精神,而只有体现民主、平等、自由精神的老师才不愧是老师。孔子的三千门生与柏拉图《 理想国》的奔走相告便足以为证。另外,建构主义倡导教师辅助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是引导学习者向某一确定目标迈进,而且要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反思,充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组织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5]揭示出了,教师作为传道者所具备的对话者的精神和姿态,更进一步对“道”做出了更深刻的解释,教师所传的道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些内在的东西。

  (三)教师的潜角色

  作为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甚至生活环境中的人,传道者和对话者仅是教师作为人的较为显现的一面,因为人的丰富性、整体性,教师还有许多不易为所关注的、但作为人又是必不可少的潜隐角色表现,如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等。

  三、教师角色定位的动态过程

  “定位”一词原为工业术语,是指:“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或测量时,使之取得正确位置的过程。通常是以工件上的某些基准面安放在机床、夹具的相应支承面上,使之获得正确的位置。”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定位其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是工件与机床的相互配置、协调统一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6]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的定位要保证其正确的一面,尽量避免错位。在进行正确定位的这一动态过程中,为保证准确性、正确性,不仅要要考虑外在的制造商的需求、机床的构造,还要考虑工件本身的特性。在对工件进行定位的理解中,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之也有相似之处。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人,教师的角色是多元的集合,教师的角色定位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对教师角色的发展取向和目标进行指导的过程,是教师角色不断整合、完善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与学生以及同事的交往不断地理解、体验、感悟、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但要考虑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学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还必须考虑教师的职业特性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自身的传道者形象就像是工件上的某些基准面,整个社会、学校及家庭的要求也就是机床、夹具的相应支撑面。但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各个支撑面并非是像机器的零部件一样独立存在,按照规格要求组装到一起就可以高效率正常运作,其中夹杂着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师角色定位是一种应然与实然的不断整合和完善的动态过程。

  (一)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内涵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家长、学生,甚至教师自己的关注。当前教师角色定位的流行话语或是淡化教师作为传道者的地位,或是把教师由领导者和管理者向学生的合作者转变,或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角色有从前台转向幕后的趋势。这样对教师的定位究竟科学不科学,符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毋庸置疑,传道者(或是教育者)是教师的职业角色本位,也是人们所认可和期待的角色。但具体其中的“道”怎么传,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从教育目标到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都要变革,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管理模式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标准、新模式和新方法,原有的观念、教学模式和方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教学行为要变化,重要的是教师的角色要转型。对此我们需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定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不是使教师“获得正确的位置”?怎样的位置是“正确的位置”,“正确”的标准是什么?[6]答案很多,可谓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但实质上,各种说法最终都落实到了促进人的发展这一基本思想。没有教师自身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传其道,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没有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的发展也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认为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内涵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共同要求。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具体内容

  教师角色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需要而形成的。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在满足社会、教师个人和学生三方面需要中,更需要承担的角色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科学知识的创新者、德行的示范者、身心健康的保健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特征在新的教学目标和理念下被批判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对话特征”。《学会生存》一书中也做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7]其实,无论是教师中心,还是对话形式,都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传道者的形象,所谓的社会文化的传承者、科学知识的创新者、德行的师范者等等,无一例外地都是作为传道者中的“道”所需要的。

  法国哲学家阿兰在《 教育漫谈》中的提到:“各种社会关系都有它固有的色泽;是父亲就应该像父亲那样行事,是老师应该像老师那样行事。人人尽其本份吧,那么和谐自会从差异之中产生。”新课程改革,并非是让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角色,必须立足于传道者,让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知识的权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处于动态结构。“事实上,教师角色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学生成长对教师的专业需求,共同提升为教师发展的事业追求”。[8]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将头脑中陈旧落后的知识淘汰出局,不断生成富于创新意义的、符合时展需要的新鲜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质量不断得以提升,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而不是僵化、陈旧。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成为真正的知识权威,才能更好地作为传道者,拥有对话者的精神和姿态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

  首先,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是教师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教师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需要。合理的教师角色定位,可以使教师把先前已有的学科知识与现有的课堂显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与行动相关”的知识。即“教师个人知识”,[9]把更多的隐含于经验化形态的技能之中的个性化知识,发挥到现在和将来的行为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教学实钱中,对公有的教育理论进行“内化”,并形成一套自己有用的方式和策略,连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体现教师个人人格特征和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独特技能、手段与方法,在体现自己教育特色的过程中发挥“独特性”的魅力,在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感悟个人的理解、想象和情感的价值。康奈利和克兰丁尼在《教师即课程计划者:经验的叙事》一书中指出,在改革学校教育的各种计划中,改革者倾向于把教师看成无助的复制者,主要是很少意识到个人经验中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和潜能。

  其次,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上有所突破,更好地传其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从而使学生在新的教育情境下积极地理解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对自我角色的限定和重建。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据自己的认知知方式、选择能力和人格特征对自我进行正确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个性”、“自主性”和“主体性”。另外,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互动的情境之中的共同参与和互相合作的意识。最终使其形成新的学习观,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重视人际沟通、重视合作能力的学习。

  第三,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教育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当下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知道, 19世纪时,人类科学知识每50年增加一倍, 20世纪中叶是10年增加一倍,如今是3-5年,甚至是1年或是半年,这就是信息社会的严峻现实。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在实现教师自身人生价值的基础上,给正处于身心不成熟阶段的青少年给予了实时的科学引导,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多变、冲突、非平衡的社会大环境中,维护了社会稳定。“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角色定位、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研究者等”。[10]从一定程度上讲,在我们当前,以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导向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深入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完善教育体制,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秋玲,闫苹.后殖民批判教学法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分析-以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师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2]倪达.教育的本质:《礼记•学记》的教育智慧.[M]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5)

  [3][6]许红梅.浅谈当代教师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14(1)

  [4]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5] 李雅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师角色定位李雅玲[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6] 张爱琴,谢利民.教师角色定位的本质透视张爱琴[J].教育评论,2002(5)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

  [8] 张华.教师角色的迷失与澄明[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9] [10]刘岸英.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有效转型的动态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03(8)

  作者简介:王丽红(1985-),女,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管理
  上面是月期刊咨询网提供的素质教育论文范文,转载请注明来源,有需要发表职称论文的教师可以联系月期刊咨询网在线编辑快速投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