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新疆教育论文康巴地区藏族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5-15 14:56:52更新时间:2015-05-15 14:57:50 1

  摘 要:康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和川藏高原的西北部,是我国的三大藏区之一。随着新中国成立,汉语成为了全国各个少数民族之间通用的语言,所以学好汉语也成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人民愿望,当然藏族人民也不例外。现在的藏族学校的汉语教育呈现着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四个方面,这些问题对于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出现的问题我们急需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疆教育论文投稿,藏族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现状,解决方案

  一、康巴地区藏族汉语教学背景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藏族地区由于藏传佛教的影响,其寺院教育在藏区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到了清末,在戊戌变法的冲击下,藏族地区开始办起了学堂教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藏区的学校教育开始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

  在康巴藏区,学生们的汉语底子可以说是差到了一定程度,而且在藏区那种社会情况下,学生们接触汉语机会不多,平时交流用的也是藏语,所以进行汉语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们特别头疼的一个问题。

  因为我在康巴藏区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当地的学校学习汉语的情况还算比较了解,因为中学都是在县里,乡下的孩子基本很少来上学,很多都是在家里放牧,所以很多在学校学习汉语的孩子都是从初中开始才接触的汉语,甚至有的同学到了初三才能勉勉强强写出自己的名字。所以在初中阶段基本都是以简单的汉语教学为主,就相当于我们内地的小学汉语教育。这里我们就来简单地研究一下藏族汉语教学的现状。

  我们的汉语教学一般是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的,从汉语教学专项技能的培养方式来看,康巴地区藏族汉语教学现状如下:

  首先,在听力训练方面,学生在课堂是基本没有像我们听那种英语磁带那样来听正确的汉语发音。大多数时候都是学生听任课老师的发音,但是任课老师有可能是汉族教师,也有可能是接受过汉语教育的藏族教师,汉语教师的发音我们不去深究,但是藏族老师的发音因为受藏语的影响,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偏误出现。比如说老师在发音时会忽略儿化音的问题。直接把某个词语读出来,让人感觉读的非常的僵硬。像“那个老头每天早上都在公园里面打太极拳。”这个句子中的“老头”应该在末尾添加上儿化音,应该读为“老头儿”。还有像“他昨天晚上在那儿干嘛呢?”,这个句子中的“那儿”在末尾已经有“儿”了,但是老师在读的时候会把“那儿”分开读,明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感觉硬生生的分成了两个句子一样。此外,藏族汉语老师还有在声调上出现问题。比如说“栩栩如生”老师会把“栩栩”两个字的读音都读成,事实上,两个三声连读的时候,前面一个音节为了便于发音,应该要读成二声。诸如此类的发音错误,还有很多,在这二就不一一例举了。虽然这些错误在教学中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还是需要老师们注意,毕竟作为一个老师,交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是应该的。

  其次,在说的方面。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嘴巴说了。大家都应该知道,藏语和汉语都属于汉藏语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藏族学生学习汉语发音就很容易,藏语和汉语只是有亲缘关系,所以原始的汉语和藏语是有相似的地方的。保留很多上古汉语的古音,包括复杂的复辅音。到了现代,汉语经过了很多语音的变化,发音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多的不同,有了很大的差异。藏族学生的说的汉语都是听老师教的发音,所以老师犯的错误大部分都会出现。然而藏族学生还会出现其他发音的问题。像我在康巴藏区生活的那段时间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藏族学生在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喜欢加上“噻”这个字,比如说像“他很快就会回来了噻。”感觉就像一个末尾语气助词似的。因为康巴藏族很大一部分在四川境内或者紧挨着四川的,他们也会存在n和l的情况,“女人”会读成“旅人”,“河南”会读成“荷兰”。因为我本身也是四川人,这一点我感同身受,我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让我念“四是四,十是十,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不要把十四读成四十,不要把四十读成十四”这种绕口令,慢一点读还勉强能凑合,要是读快了还真的是会读错的。还有就是就是,就算是学的汉语,藏族学生还是会带点藏族口音,就感觉不是普通话很纯正,或者是一听就能听出了是一个藏族人在讲普通话,这点我想应该是很难避免的,毕竟出了学校跟周围的人讲的多数是藏族话,普通话很少去用,学习汉语的时候带点口音也是正常的。就好像我们四川也有川普,一出声就知道是个四川人,普通话说的总有点辣椒的味道,而藏族学生,我想就应该说出的普通话是带有一股带着淡淡酥油香气吧。

  然后,是关于读的方面。读就是阅读的意思,在藏族学生的阅读书目里,藏语书是占据着很大的比例的。就算藏族学生要学习汉语,但是藏语他们主要学的,就像我们要学习语文一样。我们也喜欢看中文书,很少人整天抱着英文名著看吧。藏族学生也一样,毕竟藏语他们熟悉一点。我曾经看过藏族学校一天的课程表,一天总共五大节课。这其中藏文课就占了三节,其余两节为汉文和数学。这就能很清楚的看出来,汉语并不是很受重视,相应的学生阅读汉语的书目机会就会很少。当然想要读书,图书馆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可是在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是没有的,有的可能只是一间叫做图书室的房子,里面的书籍寥寥无几,很多都是志愿者捐赠的,像县里的第一中学或者地区上的高级中学之类的才会有比较完备的图书储存,即使这样藏族学生也不会去读,因为他们读不懂也不愿意去读。确实读这块是个很大的问题,及时学生知道怎么发音,能正确发音,但是没有阅读量的积累,是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总之是,阅读的氛围不是很浓,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么少的阅读量是万万不行的。所以,读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写的部分。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语言,汉字是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所在。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而藏语在我们看来就像画画一样,感觉比英语还难写。因为藏语的书写系统,基本是一种元音附表文字,对他们来说,我们的方块字就是一套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藏族学生在写汉字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连我们自己也会出现的问题,诸如笔画不完整,用同音词代替,字的形状不整齐此类的毛病。特别是字形不端,因为他们写藏族语写惯了,藏语是线条性的问题,写字就跟画画似的,而方块字则需要写的方方正正的,另外还有笔画顺序的问题,很多字都没有按照笔画顺序来书写,而且字写出来很难看,我们必须要交给学生汉字正确的笔画顺序,必须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里,这样严格来要求学生,如果笔画错误,不仅影响书写速度也会影响字形的好坏。

  二、康巴地区藏族汉语教学建议

  既然在汉语教学中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听的方面。学生听到的读音会有一定程度错误,这就需要读音的发出者老师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藏族的汉语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读错的要勤加练习,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发出正确的读音,这样才能教好学生们。不过,要让学生们听到正确的读音,光靠老师的发音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投入,给学校建一个播音室,每个教室都安上喇叭,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播放关于汉语发音的听力内容。或者在给每个班买一个录音机用于播放磁带,让学生能随时听到最为纯正的汉语发音,让同学们耳濡目染,这样对听力的挺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说的方面,上面提到了老师纠正了正确的发音后,学生自然说出来的声音也是跟着老师学的,发的也是正确的读音,不过语言还是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在家里,跟老师跟同学之间交流时都用汉语,尽量的避免使用藏语,这样一来就会营造出一个比较好的汉语语境。所以加强说的方面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开口说,老师需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强化学生语用意识,做大活学活用。不过即使发音发对了,也需要字或者词语来作为载体说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大量地积累词语,不然的话就算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说出来这就会使思维混乱,分析能力变差,给学习汉语带来极大的困难。

  然后,在读的方面。阅读这一块最大的问题就是书很少,基本没有图书馆,就算有,里面的汉语藏书也很少。这也是需要国家加大投入的地方。在每个学校都要建立图书馆,最差也要建个图书室,其中汉语藏书应该达到相当大的比例,书的数量不一定要很多,但是种类一定要多,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教的东西。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行万里路是实践的过程,读书是行万里路基础。还有就是要注重阅读技能的训练,这个就需要在老师的领导下,学生进行练习和积累。

  最后,在写的方面。因为汉字是方块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套完全陌生的符号书写系统,所以刚开始写起来可能会比较难。但是什么东西都是靠练出来的,熟能生巧嘛,写字也是一样。就是需要不停地练习,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让我们抄写生词,一个字一百遍,当时感觉太痛苦了,不过现在想想老师也是为我们好,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那些生词。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写字用字帖,因为汉语是方块字,让学生在在一个一个方框内写字,这样既美观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汉字的笔顺教学,偏旁部首的教学,汉字书写都比较枯燥,老师可以通过设置游戏来增加课堂趣味性。

  结束语

  以上只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有工作需要我们做。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的学生就谈不上学习。还有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或者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给家长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其实那些孩子们还是非常想要学习了,我就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是要每天翻山过草原到县里面的中学去上学,上学路上就要花一个小时。还有就是在课堂上,老师需要营造出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即使学习很难,也能让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态,说不定对学习还会有帮助。牢牢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信,鼓励学生,对于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国家的层面,需要加大对藏区汉语教育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方针,引导康巴藏区的汉语教育走上正确的道路并形成很好的发展。

  随着2006年青藏的铁路的正式通车,内地对西藏的了解往前迈了一大步,西藏也多了许多与内地交流的机会。而汉语就作为这样一个**的作用,把内地和西藏的交流联系到了一起。所以藏族孩子应该要学好汉语,这样可以多出去走走,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真正的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参考文献

  《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对策》

  《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5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