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发表小议小学语文互动性教学

发布时间:2015-02-26 15:19:54更新时间:2015-02-26 15:20:12 1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师论文发表,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1 师生互动平等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和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摘要:我非凡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2 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划一。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具有情景性,有些学习结果可以预先确定下来,有些学习结果却是非预期的,是不能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陈述的,但是这些行为目标之外的学习结果对学生来说往往“更具有价值和教育意义”。以往的单一的线形评价方式正是“对最有价值的教育意义的忽视”,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中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

  集体互评,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

  3 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为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应努力体现开放性。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鼓励创新,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正确的道路。

  4 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它在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应当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称其是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的目标,包含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

  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5 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在教《我的影子》一文时,课文内容提到了光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理解,有的学生问:我为什么有影子?有的学生问:影子有多大,别人踩了我的影子我还能动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真切的感受一下对影子的感觉。学生们在阳光下看着影子,争相说着自己的看法,这时适时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在我们的上面,影子在哪里""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里""在树荫下,影子呢"等问题,学生们抢着回答,在疑问中学到了知识,这种带着疑问式的互动交流方式很好的展现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如《浅水洼里的小鱼》,请学生开展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味小男孩努力地救鱼的词句。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小男孩努力地救鱼。有的学生:从"他走得很慢",知道他怕把鱼儿踩死和生怕漏掉任何一条小鱼。有的学生:我找到"不停地弯下腰",知道他会很累,但他没有停下来,没有放弃。有的学生说:我找到"用力地扔",知道他是多么想小鱼儿能顺利地回到大海里快乐的生活师。同学们通过互动讨论,都成了学习的小主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49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