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学文摘培养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4-11-15 13:50:52更新时间:2014-11-15 13:52:06 1

  《教育学文摘》杂志创刊于1986年,系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遴选核心期刊,精选摘编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改革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本刊所刊载的文章是中、高级职称的评审、评职评优的最佳参考依据。
  [摘要]人的一生又是一个养成好习惯、改正不好习惯的过程。一切教育的目标,都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3―6岁的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端,更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为此,笔者总结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教育学文摘,习惯,终身受益

  我上幼儿园师范专科学校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78年,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记者采访一位世界最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记者问:“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的呢?”这位满头白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自信很平静的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非常惊奇,又问:“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他微笑着对记者说:“在幼儿园我学会了把自己喜爱的小食品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书本文具要摆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认错道歉;学习仔细观察大自然;学会了思考。”所有在场的科学家对他的回答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的这些好品德、好习惯,为他健康全面的发展直至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终生受益的条件。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但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还是一位教育家。他说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不可逆转的过程,行为习惯是人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人的动作70%以上是习惯动作。因此,一切教育的目标都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一生又是一个养成好习惯、改正不好习惯的过程,而3―6岁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他还说:“一个国家的政府、幼儿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忽略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就暗下决心,毕业后一旦有哪个幼儿园接洽,我一定踏踏实实做好教育培养影响幼儿一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

  近几年来,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要求,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针对好习惯的培养,笔者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有人说孩子的学习习惯上学后自然就养成了,其实并非如此。家长们可以从婴儿开始,通过点滴训练培养孩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有积极影响。比如还未入幼儿园的幼儿,爸爸妈妈抱着孩子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领悟读书的兴趣。孩子入幼儿园后的这个年龄段,他们的“为什么”很多很多,当孩子提出问题,我不急于简单解答了之,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让孩子对书产生浓厚的向往,让读书成为孩子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的好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自我服务性劳动是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基础,不可小看。“现在孩子小,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劳动的”,这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青年父母及爷爷奶奶共同的错误言行。其实,孩子从小动手、动口又动脑,是促进他们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增强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对孩子们来说,从自我服务性劳动开始,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将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为此,孩子一进幼儿园我就引导组织孩子从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做起,教他们怎样讲卫生、爱清洁,怎样自己的事自己做,怎样帮助小朋友做好事等。这样顺应了孩子们好奇、好模仿的天性,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让孩子摆正课桌椅、把清扫工具整整齐齐放回原处,在孩子做完游戏后,引导他们把游戏玩具分类整齐装箱保管。夏季还多次在活动室开展脱穿衣、鞋、袜,扣纽扣,结鞋带等游戏比赛。在语言、图画等课下课前,经常开展看谁的书本文具放的最整齐,放学时提醒孩子看看自己的书包,看看有没有丢失的东西,仔细检查自己的书包有没有错装别人的东西等。

  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中,我尽量有意识做到凡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没有危险而他们又力所能及(即不超越他们的年龄和体力承受范围)都让他们去试试。不怕失败、不怕“闯祸”。当孩子完成一件劳动任务时,不管孩子做的好坏,即便是一件小事,都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

  我们班上的孩子和当今中国的大多数孩子一样,不懂得节俭。我认为这不是孩子的错误,社会上许多传媒广告起劲的刺激孩子盲目消费,家长疼爱孩子,在花钱上迁就孩子,让孩子逐渐萌生了与小朋友比吃、比穿、追求时髦、喜新厌旧等不良行为。古人云:节俭则成,奢侈则败。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由奢侈、浪费开端。

  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首先我从生活细节入手,比如人走关灯、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爱护书本纸张,不要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弄断铅笔芯等。通过这些生活小事,让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来之不易,都是勤劳的父母爷爷奶奶、工人农民叔叔用汗水和心血创造出来的,随意浪费资源是不珍惜劳动果实,不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其次,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们讲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节俭的故事,如《朱德的扁担》《雷锋的童年》等。还讲贫困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联系自己平时不节俭的行为进行对照。尽管这些都是生活小事,但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比如我曾带过的一名叫蓝天的小朋友,进了小学后,他不但自己注意节俭,回到家里还教爷爷奶奶节俭。一次他看到爷爷开着水龙头一边擦肥皂搓手,一边流着水,他立即关掉水龙头说:“爷爷,我教你,先放水浇湿双手,立即关住水,待擦好肥皂搓完手后,再放水冲洗双手,这样即节约了水又节约了肥皂。”他还要求爷爷要改掉不科学用水的老习惯,要注意节约水资源。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我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早起一定要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手足指甲要常剪,头发长了及时理等。

  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主要教孩子正确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要求孩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逐渐使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菜的习惯,并引导孩子按时按量喝水。

  对孩子睡眠习惯的培养,着重训练孩子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入睡,学会正确睡眠姿势,养成按时起睡的作息习惯。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引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玩具、图书不乱扔,会收纳整理玩具,学会有序正确穿脱衣物,会系鞋带,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任务。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

  这是新世纪给国人提出的最新要求,我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环保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从引导孩子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入手,要求孩子在活动室、教室、操场、公交车、公园、大街等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要爱护公共设施。我身边有一个从幼儿园小班一直带到他进入小学的白昊天小朋友,据每天同车接送他上学的爷爷说,孙子在上学放学回家的公交车上,不但不把喝完牛奶吃完面包的包装袋扔出车外,还在发现车内没有安装垃圾筐的情况下将垃圾携带下车,扔进街边垃圾箱,而且经常会主动捡起车厢内的废纸果皮放进垃圾筒内,这好像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在小学,当轮到他值日时,他特别认真,多次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

  我认为孩子具备了终身不变的好品德好习惯,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否则,就算孩子再优秀,成就再辉煌,那也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在我近几年的幼教生涯里,不但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教育。我确信我教过的孩子都知道品德比成绩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陶志霞.劳动习惯养成要从幼儿抓起[J].甘肃教育,2010

  (2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4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