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技术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4-09-23 11:56:09更新时间:2014-09-23 11:56:55 1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高教探索》[1](双月刊)是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综合性期刊,它热诚为广大读者提供广东及全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
  摘要:依据职教师资师范性、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的培养目标,探讨了以多学科专业理论和系列化典型工作任务为基本模块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实施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职教师资,专业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

  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是职教师资教育的基础。设计和优化职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提高职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尤为重要。

  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

  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是“师范性、学术性和职业性”。师范性是职教师资教育与普通师范教育的共性,没有了师范性,就不能称之为师范教育,基于此,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应该是教师教育的一种。学术性是职教师资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共性。而职业性是职教师资培养的特性,没有了职业性,职教师资培养就失去了特色和优势。

  职教师资培养与普通师范教育及一般专业院校教育之间的区别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将要成为技能型、实用型中职教师的职教师资,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劳动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在能力结构方面应掌握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职教师资的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缺一不可。

  专业课程在职教师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对职教师资学术性的要求,体现在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上;对职教师资职业性的要求,体现在对过程性知识的学习上,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对职教师资师范性的要求,是指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评价能力,特别是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法的掌握。

  在职教师资课程体系中,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三个方面主要通过三类课程实现,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社会科学及专业教育理论,并通过企业或商业部门和职业学校实习,获得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短短的四年学习时间里,要让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又加强实践技能锻炼,同时具备教师教育能力,对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而言,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任务,但三类课程合理的比例,有利于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

  我们可以对德国、日本、中国某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三类课程的比例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表2分别显示了日本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和德国弗伦斯堡大学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的各类课程比例。借鉴德国、日本的课程,从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来看,专业课程是职教师资培养的核心,我们认为,三者的比例为0.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yujishulw/4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