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运输论文

山地学报期刊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29 17:28:41更新时间:2014-05-29 17:29:47 1

  《地学》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共同主办的山地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是目前我国唯一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的与山地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防治(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山区社区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的理论文章、应用技术、研究和实验方法、管理经验等内容。适合于从事上述工作的科技人员、决策者、管理干部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适合于各级综合图书馆(室)、政府的国土资源、水利电力、农林牧等部门的资料(信息)室收藏。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技术与方法、专论与综述、学术探讨、其他。

山地学报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杂志范例】

  2013年第5期目录

  (F0004)《山地学报》征稿简则无

  山地研究

  (513)森林水文作用的流域尺度效应及其评价沙玉坤程根伟李卫朋

  无

  (518)封面照片:雅拉雪山(北坡)蓝永超

  山地研究

  (519)湘西喀斯特区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邓小华杨丽丽周米良田茂成田峰冯晓华吴秋明

  (527)祁连山北坡土壤特性与植被垂直分布的关系牛赟刘贤德敬文茂雷军苗毓新

  (534)山体效应对台湾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的影响张朔张百平姚永慧齐文文庞宇赵芳

  (542)喀斯特小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估算模型高翔蔡雄飞王济胡国锋

  (548)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花可可王小国朱波

  (555)武陵山片区县域产业增长的空间特征丁建军冷志明

  (565)川西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王欠方一平

  山地灾害

  (573)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乐茂华朱静黄勋唐得胜蒋志林常鸣

  (580)基于斜坡单元和公路功能的滑坡风险评价田述军孔纪名

  (588)高切坡潜在破裂面预测与超前支护桩加固研究王娟何思明

  (594)粘性泥石流坝后回淤比降的实验吴鑫马东涛杨敏

  (601)甘肃南部武都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宁娜田黎明张鹏齐识马金珠

  “4·20”芦山地震

  (610)“4·20"芦山地震灾区重建综合发展能力的构建邓伟刘颖唐伟谢芳婷

  (616)“4·20”芦山地震崩塌滑坡与公路危险性评价——以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为例张建强苏凤环范建容

  (624)芦山地震重灾区地形因子分析张子瑜范建容张建强苏凤环

  (632)芦山地震中G318线天全段崩塌发育规律高延超陈宁生徐如阁巴仁基南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8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