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运输论文

测绘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2013-11-20 15:30:00更新时间:2013-11-20 15:30:27 1

  摘要:本文叙述瞭望东长江大桥在施工测量中的放样方法,通常使用的是极坐标放样法进行放样,其中施工放样的精度又关系着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结合实践小议工程测量方法的特点和环境,最后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桥梁放样,分析,坐标

  一、桥梁工程概况

  安徽望江长江大桥位于望江县华阳镇和对岸东至县香口乡境内,全长4035米,桥型为钢箱梁斜拉桥,工程总投资约18亿元。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桥为78+212+608+212+78=1188米的五跨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标准桥面宽度34.5米,主梁采用钢箱梁,下部采用群桩基础,桥塔采用流线形花瓶式主塔,桥塔总高180米。桥塔曲线造型创意于七仙女拂袖长空之形象,营造出天上人间的和谐景象,同时为满足于结构需要,桥塔顶部采用古币形状的双横梁,如同双手托举的明珠,寓意前程似锦之愿景,双塔肢与上横梁又体现二龙戏珠之感想,在满足桥梁结构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实现八百里皖江“一桥一景、亦桥亦景”的设计构想。经过专家组的评审,作为济南至广东高速公路重要控制性工程的望江长江大桥将位于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和对岸东至县香口乡境内,全长4035米,桥型为钢箱梁斜拉桥,工程总投资约18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工期为4年。

  “作为八百里皖江上游的第一座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向南通江西、广东,是安徽省的门户桥梁,应该要具有安徽特色的元素。”东至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路网“G35”济南至广东高速公路的跨江桥梁,也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纵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大桥的建设,不仅将增强安徽省的过江通道能力,更是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使济南至广州在过江时可不再多绕行50公里。

  二、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技术要求

  1.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在桥梁工作实践中,为了保证桥梁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测量人员需要不断地放样、检查、监控各部结构施工,内、外业工作量极大。施工放样的精度关系着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近些年来,工程施工已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测量放样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其现实意义。选择合适的测量放样方法,养成严谨的复核习惯,建立严格的测量工作制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施工放样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放样精度高的点,复核正确后,可以继续放样其他点,也可以利用先放样的点,再放样精度低一些的点。

  2、桥梁施工中的已知高程放样

  桥梁工程中施工放样一般包括:已知距离的放样、已知水平角的放样、已知高程的放样和平面点位的放样。前两者的放样基本上是平面点位放样中的一部分,或就是其的另一种形式:两个点确定一条线段。已知高程的放样可以采用几何水准法,也可使用三角高程法,最好采用两种方法互相复核。

  3、桥梁施工中的极坐标放样法

  桥梁点位放样常用的放样方法有坐标放样法和极坐标放样法。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就是置镜一控制点,后视另一控制点,输入放样点坐标或调整好方位角后输入距离,即可放样出预定点位,并采用置镜另一控制点点进行复核,同时可实测相邻两工作线偏角和相邻墩台的交点距进一步检核。长度差值在10mm限差以内,拨角检测的横向偏差在2~3mm内时可以为定位正确,其误差可在邻近放样点内作适当调整。坐标放样法实际上是将计算公式固化到全站仪中,通过电子读数,直接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坐标。在实践中,因放样前不知点位和坐标系在场地的走向,反而不如极坐标法来的方便和快捷。X轴和y轴偏差值的调整不如在指定方向上一定距离的移动来的方便和迅速。全站仪既可以使用坐标放样法,也可以使用极坐标放样法,显示的差异在于显示模式的不同,但预先准备的放样数据是不一样的,分别是坐标和方位角(极角)加距离(极距)。这两种方法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也可使用经纬仪配合测距仪使用,后者在现场使用可编程的计算器中预见编好的程序,一样方便。

  4、施工放线中各种误差的影响因素

  施工放线中还可运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圆弧弦线支矩法、外控法等测量方法。方向交会法放样在工程测量过程中经常使用,它具有施测方法简单方便,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在不方便测距的情况下,如在水上施工中,水上目标固定困难,测距不方便,此时用方向交会法定位就显得方便快捷。但与极坐标法或坐标法相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后者在外业方面的优点。此外,后者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测量放样对现场施工的干扰。从内业精度上分析,极坐标法测设构筑物的测设元素(极角和极距),对于在同一个测站上所测设的各点,除后视定向误差(即导线点本身的误差、仪器安置误差、后视瞄准误差等综合影响的反映)外,各测点拨角和量距误差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测站所测设各点误差不积累、不传递,即点与点之间的误差是独立的。此外,极坐标法可以在导线点上直接放样构筑物中线点和构筑物边桩点,较之传统的放样方法减少了测设构筑物主要控制桩的误差、护桩的误差、恢复桩的误差、中桩测设误差等的影响。

  总结

  桥梁结构形式不断创新,施工现场复杂多变,构筑物精度要求越来越趋向一致,这就要求施工放样的外业尽量简单、减少对现场施工的干扰,放样点位之间不要有误差积累,严格复核,加强放样后的测量检核。这就需要在极细分析对比各种测量放样方法,进行必要的精度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数字化测图技术及应用;国防科技出版社,2006

  [3]数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昆杰等.卫星大地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tongyunshulw/2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