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原材料控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发生坍塌、破坏的多座桥梁,桥梁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了工程界的关注。所以,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施工技术问题已经成为桥梁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并从桥梁的下部结构施工技术和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梁大方面详细探讨了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控制要点,最后提出了其保证措施。
关键词:桥梁施工,技术质量,原材料,桩基,铺装
一、现阶段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
在影响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主要原因中,其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为活跃和积极的因素。所以,确保桥梁施工技术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对提高质量的意识,然而在当前的一些施工队伍中,作为施工单位的领导本身就缺乏对施工质量的认识,意识较淡薄,只看重经济效益,施工的进度,却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所以,在施工队伍中工人质量的要求就会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并存在有违规操作的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一些桥梁施工单位中,并没有完善对施工质量检验以及控制的有效措施,只做表面文章,并没有发挥出实效并真正的实施,在完成上道工序后没有进行认真的检验就操做下一道工序,因此,就不能保证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更不能确保成品的质量,所以这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建筑原材料存在问题
在部分施工单位中,只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所以对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把关,购进一些廉价的劣质材料,并且以次充好,影响施工技术质量,造成质量事故等问题。
二、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1、桥台基坑开挖和回填控制要点
(1)基坑的大小应满足基础施工的要求,有渗水土质的基坑坑底开挖尺寸,应根据基坑排水设计包括集水坑、排水管、排水沟等,桥台模板设计所需基坑大小而定。一般基底应比设计平面尺寸各边增宽50~100cm。边线位置、基础轴线和标高应准确测定,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无误后方可开始挖基。
(2)基坑壁坡度,应根据基坑深度、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等确定。基坑深度在6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在土的湿度正常、地下水位以上及土质构造均匀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参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当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执行。
2、桩基钻孔技术
(1)搭设钻机平台,搭设的标高高于设计施工水位以上,不能因水位变化浸泡机械影响正常钻孔。一般是采钢桩钢平台。
(2)打钢护筒
钢护筒直径要大于桩径20cm~40cm,宜高于不小于30CM。钢护筒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米,特殊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钢护筒焊缝要焊牢固不能有裂纹漏水,钢护筒钢板厚度一般用8mm~10mm。钢护筒的作用:墩桩位置定位,钻孔导向,桩孔内外隔开,不复水位变化影响钻孔施工(孔内水位要高于孔外水位),泥浆循环从钢护筒顶部流回泥浆池内,当钢护筒漏水或桩孔孔壁漏水,泥浆就不能循环,废碴清不出孔外,就无法正常钻孔;护筒外侧应设置桩位的护桩,在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位的正确性。
(3)机械钻孔
钻机平台搭好后,将钻机安装在平台上,将钻机准确就位,然后启动钻机钻孔。
(4)循环泥浆清碴
一般配备高压泥浆泵,泥浆泵将泥浆池的泥浆通过泥浆压力管道压至桩孔内底部,泥浆将废碴粘住形成悬浮物,泥浆泵不停运转,不断给孔底施加压力,当施加的压力大于桩孔内泥浆废碴的自重时,泥浆从钢护筒顶部满出来,泥浆经过溜槽流回泥浆池内。溜槽内泥浆流速要慢,给泥浆有一定的沉淀时间,这样废碴大部份沉淀于溜槽内,人工将滞留于溜槽内的沉碴捞出槽外,使流回泥浆池的泥浆含碴率要少。
(5)桩孔清孔
钻孔到达设计桩底标高后即可终孔。终孔后桩孔内沉碴较多,泥浆浓度较大,泥浆含砂率很高,这时,就需要清孔,泥浆含砂及稠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一般办法是:更换好的粘土泥浆,利用泥浆泵将桩孔内的旧泥浆置换出来,含砂率不大于4%后,再加清水降低泥浆稠度。
(6)安装钢筋笼
清孔结束后,即可安装桩基钢筋笼。一般使用汽车吊或钻机主机吊装,分节吊下桩孔分节焊接,预埋检测管也要随钢筋笼同时接好安装。吊装钢筋笼时一定要垂直,避免割碰桩孔护壁,避免造成塌孔,安装完钢筋笼后再次进行清孔,直至泥浆比重、泥浆粘度及含砂率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7)水下灌注砼:
一根桩的质量好坏,关键在水下灌注砼时如何操作。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①导管是由无数节(每节约2.5~3.0m)接起来的,接头必须用橡胶垫螺栓拧紧,不能漏水,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②配置合格的水下混凝土,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不小于1.0m,导管底距孔底高度为30CM-50CM。
③随着桩孔内砼的高度增加,导管要往上提,到一定程度要拆去一两节,拆管顺序是从上往下拆。每次提升拆管后,要控制埋管的深度在2-6M。
④随时检测导管埋管深度,确定导管的埋置深度经常上下插动,预防卡管。
⑤每次拆导管,要观察导管内是否进水,每次拆管要做好记录,记拆管长度、导管埋深尺寸,砼面标高等施工记录。
3、桥墩台施工
(1)桥梁墩柱钢筋估计的制作安装
对于墩柱钢筋骨架制作,首先应将桩顶(底系梁面)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再根据测量放样确定预埋钢筋的位置,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绑扎墩柱钢筋,桥梁墩柱的主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安装。
(2)墩台模板的安装
钢筋安装结束后,应紧接着进行模板的安装,首先应确保用于工程施工的模板质量合格,摸板的平整度符合使用要求,板面和侧板的挠度满足施工规范外形尺寸偏差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而且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间距均满足施工要求。根据施工测量放样安装模板,模板缝一般通过双面胶粘贴以确保连接紧密,然后在模板底与桩(底系梁)顶面接触面的外侧通过砂浆填封,模板安装后应在其与钢筋骨架之间设置合格的混凝土垫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3)墩台混凝土浇筑
模板安装结束后,检查墩身垂直度、墩身偏位值等符合规范要求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对坍落度等重点质量控制项目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与墩柱的浇筑。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浇筑应在整个平截面内分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在一天中温度较低时进行,必要时应降低水灰比掺加粉煤灰、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模板并利用塑料薄膜包裹养护。
(二)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1、预应力T梁的制作
(1)制梁台座的制作应考虑两题的起拱二设置反拱值,台座两端基础应能满足梁体张拉起拱后的承载力要求。
(2)梁体钢筋的制作必须采用合格的钢筋按设计图纸进行下料、加工和绑扎,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和预应力筋在空间发生干扰时,移动钢筋以保证预应力筋位置准确;波纹管的安装位置应准确,注意管道轴线必须与锚垫板垂直,管道与管道间、管道与锚垫板锚具的喇叭管连接要密封,预应力筋的定位采用“井”字形定位筋并焊接在梁体钢筋上,平直段的定位筋间距为80CM,圆弧曲线段间距为40CM,预应力管道的位置检查无误后开始穿钢绞线。穿线工作一般采用人工借进行,如钢绞线较长则采用卷扬机牵引。
(3)T梁模板一般为模板厂生产的定型钢模板,模板进场后先进行试拼,如模板衔接平顺则给模板编号,将模板打磨涂模板漆,梁体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按序号进行安装,安装完后检查模板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4)预应力T梁混凝土的浇筑整体施工顺序为:底板→腹板→顶板,先浇筑完底板,再浇筑腹板,最后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时从顶板外侧往内浇筑。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应注意避开预应力管道的位置,防止碰到管道导致管道的变形和开裂,由于梁体钢筋较为密集还应在模板外侧采用附着式振动器加强振捣,为更好的与桥面混凝土的连接,顶板混凝土面还应进行拉毛。
(5)根据现场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和龄期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作业,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图纸所给的张拉控制应力换算成经标定后的油表读数来作为张拉过程中的应力控制,张拉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误差在±6%以内,张拉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钢绞线的滑丝和断丝现象。张拉结束后及时封端并在48小时内完成孔道注浆,注浆完成后将浇筑两端的封锚混凝土。
2、桥面铺装
(1)首先完成桥面系施工,防撞护栏及人行道、栏杆、扶手施工:防撞护栏模板采用定型钢模,人行道采用预制方法,预制好后吊运并进行安装。
(2)设置桥面测量控制网,用全站仪每隔5米测量桥面的中、边线,并定出桥面的标高。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开始施工。
(3)桥面铺装前需现浇板梁间绞缝混凝土。
(4)按设计图纸布置钢筋网。
(5)空压机清理板梁上杂物,并洒水湿润板梁。
(6)桥面铺装为连续钢筋混凝土,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和,小翻斗车运输至桥面,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振捣,行夯刮平。
(7)桥面伸缩缝:采用毛肋伸缩缝,材料及其产品必须是取得合格证书的产品。安装前清除垫缝料,钢筋复位,凿毛并冲冼干净。伸缩缝应在规定的温度下安装,精确定位。
三、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保证措施
(一)严格贯彻和执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桥梁工程的施工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确保其质量技术标准,必须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和规程,在笔者所参与的相关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在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该项工程的招标文件中对于相应技术水平和工艺的规范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根据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适合项目具体施工特点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具体操作技术规程,制定了严格的工程技术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体系,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安排。
(二)相关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项目开工之前,通过业主、建立单位等相关部门对于本项目适用的技术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进行分类归档,建立适用具体项目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的档案管理办法,桥梁施工的技术资料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手段也不断得到拓展和丰富,施工技术资料的电子化存档要求和管理手段也相应地提高日程上来,同时也对相应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把好材料关
桥梁工程施工控制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其材料的管理问题,也是重点问题,它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最为基础的因素。负责桥梁施工的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其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它对桥梁施工质量技术的影响度,必须要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进而在材料的要求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当代桥梁应用的结构上,一般是以钢筋和混凝土等作为桥梁施工的重要材料,所以在进场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验。
(四)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选派经验丰富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技师任班组长、作业队长。
结语
综上,公路桥梁是百年大计,质量是其生命,而桥梁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将工程管理引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施工人员也要尽职尽责,确保工程的质量。对各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统筹安排,从而建立其科学的技术施工程式,从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出发来制定符合本项目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以及项目中现有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最大限度水平地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洪刚,王芳.浅谈桥梁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0.3.
[2]张一苇.浅谈桥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
[3]高海毅.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上一篇:轨道交通论文写作论文范文参考
下一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发表论文范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