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交通运输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隧道爆破方向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3-08-05 10:19:00更新时间:2013-08-05 10:19:26 1

  本文选自国家级期刊《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交通厅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交通科技情报总站;黑龙江省公路学会。国内刊号 为:CN23-1207/U,国际刊号为:ISSN1008-3383。周期:月刊。《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地位,《黑龙江交通科技》自1978年创刊以 来,先进的设计理论和生产施工工艺;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技术政策;交通工程论述,国内外交通科技动态论述等。 为我省公路桥梁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服务,为加速实现我省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摘要:西梁隧道浅埋段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减小爆破夹 制作用力,显著降低了爆破振动峰值;同时利用高精度孔外毫秒延时雷管实现振动错峰,避免振动峰值叠加。在爆破过程中配合振动监测,不断调整和优化爆破方 案。最终以平均单炮进尺2m、隧道上方地表以较小振动的爆破效果,通过了浅埋处的振动敏感区。

  关键词:隧道爆破,振动,掏槽,进尺

  1工程概况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西梁隧道地处滦平县境内,起讫里程DK255+360~DK257+715,隧道全长2355m。为双线隧道,线间距为由4.0渐变到5.0m。本隧道最大埋深132m,暗挖法施工。

   在铁路施工中常会遇到浅埋隧道的钻爆施工,当浅埋隧道周边围岩情况很差时,爆破振动对围岩的影响特别是拱顶上方的围岩是非常敏感的问题。通常的办法是减 小爆破掘进的进尺,即所谓“放小炮”,以降低爆破振动,缓慢通过振动地质敏感区,即使如此爆破振动对周边围岩的影响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为了寻求在正常 掘进速度下增加安全系数,降低对较差围岩地段隧道上方围岩爆破扰动的工法。在西梁隧道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西梁隧道浅埋段开挖的特点,上导坑爆破掘进对拱顶上方围岩振动影响较严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以上的试验研究:

  1)在正常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爆破施工现场周边地震波的监测和分析,找出上导坑爆破振动强度的分布特点和衰减规律。

  2)根据上导坑爆破振动特点,调整、优化爆破方案,同时进行地表爆破振动监测逐步降低隧道浅埋段的爆破振动效应,并最大限度地改善爆破效果,增加爆破施工后周边围岩的稳定性。

  3)通过试验和监测确认获得良好的爆破方案。在西梁隧道进口V级围岩段实施隧道爆破掘进时,对地表爆破振动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发现振动偏大需及时调整优化爆破方案,以确保拱顶上方围岩的安全及隧道掘进效果。

  3降振试验过程与对策

  3.1隧道浅埋段爆破施工常用方案

  根据目前国内常规施工机械装备条件。隧道浅埋段爆破施工通常采用手风钻钻眼,掌子面设钻孔装药平台,炮眼直径为42mm,炮眼深度2-2.5m,采用楔形掏槽和周边间隔不耦合装药光面爆破技术,开元寺隧道上导坑在初始浅埋段采用的掏槽爆破方案如图11(a)所示。

  (a)掏槽爆破方案

  图1初始浅埋段的掏槽爆破方案和爆破振动波

   在这一爆破方案中之所以将楔形掏槽区设置在上导坑的下部,主要原因是考虑尽量减小掏槽爆破对上部地面振动的影响。另外,因“V”形掏槽爆破技术较为成 熟,对钻孔定向精度要求不如直眼掏槽的精度高,岩渣抛掷较远,在施工单位得到普遍应用,但楔形掏槽应尽量使成对的斜眼同时起爆才能达到较好的掏槽效果,而 且楔形掏槽爆破夹制作用大,所以引起的爆破振动较空孔直眼掏槽更强烈。

  上导坑初始浅埋段爆破掘进测得的地表振动波如图1。从图1分析, 初始浅埋段爆破方案地表爆破振动强度的分布特点是:掏槽爆破引起的爆破振动最强,其峰值大大超过了《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允许范围,其它部位的爆破(扩 槽、周边、底板等)都没超过安全允许范围。由此看来这种大楔形掏槽虽然爆破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都较好,但因爆破夹制作用太大,在浅埋段引起强烈的地表振 动,必须调整优化楔形掏槽方案才能保证浅埋敏感区段的振动安全。

  3.2掏槽方案的调整对爆破振动的影响

  要想解决掏槽 爆破引起的振动过强问题,首先是减小掏槽爆破单段爆**量。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减小爆破进尺,彻底减降掏槽眼的装药量;二是采用空孔直眼掏槽,通过 增加空孔体积量和逐孔起爆原理,降低掏槽破的单段爆破药量。第一种方法在本工程中应用将使工期进度爱到严重影响,除非万不得已,不能轻易采用。第二种方法 受钻眼设备条件和钻工技术水平限制,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钻孔精度,不能实现设计意图,无法在本工程中应用。

  根据振动监测结果分析,实际上 掏槽爆破的单响药量与扩槽爆破或周边眼爆破的单响药量相差不多,但掏槽爆破引起的地表振动相对较强,主要原因是掏槽爆破临空面条件差,爆破夹制作用大 [1]。为此我们提出了多级复式楔形掏槽的爆破方案,使大楔形掏槽改为多级小楔形掏槽,一方面使各级楔形掏槽为后一级掏槽创造了更好的临空面,爆破夹制作 用减弱,爆破振动效应得到有效控制和减轻,同时因掏槽爆破效果改善,爆破进尺率还有所提高。调整爆破方案测得的地表振动波形见图2,从图2可见,掏槽爆破 时段的振动强度比以前有显著降低,但掏槽爆破引起的振动仍然偏大,掏槽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

  (a)调整后掏槽爆爆破方案

  (b)爆破振动波

  图2调整后的掏槽爆破方案和爆破振动波

  3.3掏槽方案的优化及振动效应

   为了将浅埋隧道敏感区段的爆破振动安全控制在非敏感范围,对调整后的掏槽方案进行了两步优化。第一步:在多级楔形掏槽中心增加两个浅直眼炮孔,作为第一 段爆破掏槽(见图3)。这两个炮孔的爆破由于药量小,不会引起较大振动,尽管其掏槽体积不大,但它使下一级斜眼掏槽爆破的临空面条件改善,爆破夹制作用 小,爆破产生的振动也随之降低。第二步:利用高精度孔外延时雷管使同排掏槽斜眼实现毫秒延时错峰,又能保证成对斜眼同时起爆,确保错峰减振和高效掏槽双效 益。根据以往研究资料[2],为了获得更好的楔形掏槽效果,应使成排对称的斜炮孔同时起爆,实际上炮孔爆破后大约需要20ms左右的时间才会破裂运动,若 能保证成为对“V”形斜眼同时起爆,又将同排的斜眼延时起爆时间控制在10ms左右(见图3),其结果是掏槽效果没有受损,而同时爆破的炮孔仅是成对的两 个斜眼,虽然10ms的延时时间不能使两段爆破振动波安全分离,但爆破振动峰值已明显错开,使得振动波峰值不突出,振动波峰值得到显著抑制。最终测得的爆 破振动波如图4。从图4可知,掏槽爆破时段的振动强度不再是最强烈的,说明掏槽爆破振动已显著减小,爆破振动强度已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至此终于找到了 在相同进尺情况下有效减弱爆破振动的良好爆破方案。在上导坑爆破掘进中,我们进行了跟踪监测与统计,其结果列于表1。表1统计数据表明,浅埋隧道段弱振动 爆破掘进试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爆破振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平均爆破进尺在1.5m。

  注:2段~10段雷管逐段延时100ms;11段~19段雷管逐段延时200ms的高精度雷管;

  “□”孔外接力+9ms延时雷管;“△”孔外接力+17ms延时雷管;“◇”孔外接力+25ms延时雷管。

  图3优化后的炮孔盎图及雷管延时排列图(单位:cm)

  4减弱爆破振动技术要点

  以往对弱振动爆破多数人首先想到减少装药量,减少单段爆**量。通过这次试验研究,我们认为降低爆破振动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主要的技术措施如下述。

  1)爆破振动跟踪监测

  在爆破振动敏感区进行爆破作业,若没有必要的振动监测手段则很难保证振动安全。通过振动监测,找出爆破振动的规律特点,然后观测一定的调试方案对振动效果的改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才能最终确定综合改进的技术措施。

  2)减小爆破夹制作用

  本工程的试验研究中突出了掏槽爆破的振动效应,最后通过改进掏槽方案,减少爆破夹制作用,实现了弱振动爆破。说明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改善临空面条件、减轻爆破夹制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爆破振动。

  3)充分利用高段位雷管点火延时分散性

   普通毫秒雷管都是通过内置延期药来实现分段延期的,雷管段位越高,延期药柱越长,延期反应时间误差越大,如8段以上段位的雷管同段位延时误差大字 25ms以上,从扩槽眼和周边光爆眼的爆破振动波形和峰值特点分析,8段位以上段位的雷管多孔同段爆破时振动波分散明显。段位越高、炮孔越多,其振动波分 散越明显,按爆破振动衰减理论,此时爆破振动峰值所对应的单响药量越小。所以安排高段位雷管多孔同段爆破,可适当减小爆破振动峰值的预测值。

  4)减小爆破单响药量

  理论和实践证明,减小爆破单响药量与降低爆破振动是成比例的,任何敏感地段的爆破都要控制爆破单响药量。但是若设计的爆破单响药量过小,将会影响一次爆破规模,延长工期或加大控制爆破的成本。

  5)其它减振技术措施

  其它减振技术措施主要指辅助隔振措施,如周边开槽、预裂隔振法、孔底空气间隔装药的缓冲爆破法,保护物附近开挖减振沟等不同的隔振措施。

  (a)优化后的掏槽方案

  (a)爆破振动波

  图4优化后的掏槽爆破方案及爆破振动波

  5结语

   本工程中遇到了浅埋隧道穿越振动敏感区段的爆破掘进,在工期压力紧张的条件下,若不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只是简单地减小爆破规模,将使工程成本大增。本 论文在项目部白土山隧道出口作试验段,在西梁隧道进口进行了实际应用,经实践表明跟踪监测和综合调试的研究方法是有效的,采以减小掏槽爆破的夹制作用,合 理的毫秒延时起爆和控制爆破单响药量等综合减振措施是成功的,满足了掘进速度和振动安全两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邓飞.矿山工程爆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林德余.矿山爆破工程[M].河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3]顾毅成,史雅语,金骥良.工程爆破安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4]田中彪.矿山爆破技术安全措施的预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5]郭兴明.爆破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6]白土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西梁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铁道部第三勘查设计院施工图纸。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yueqikan.com/jiaotongyunshulw/2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