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北大核心级期刊《人民长江》,《人民长江》于1955年创刊,是水利部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办的水利水电技术综合性科技期刊,2008年改为半月刊。主要内容为宣传长江治理与开发战略规划,报道治江工作重大进展与建设成就,总结 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践经验,交流国内外水利水电先进技术。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理念,重点对长江 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了宣传报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摘要:站场线路改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施工过程,有规模大、涉及专业多、范围广的特点,整个施工过程就是一个施工和运输在各自效益上的平衡过程。要在确保运输畅通、行车和设备安全的基础上,使站场线路改造施工顺利进行,其中科学严密的施工质量控制是关键。本文分析了站场线路改造的原则,对其施工难点进行了归纳,并从统一指导、过渡方案和封锁时间三方面详细论述了站场线路改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站场,线路改造,质量,过渡方案,封锁时间
一、站场线路改造施工的原则
(一)服务运输的原则
服务运输的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输的干扰,保证运输安全畅通,尤其是保正线、保客车,满足运输需求。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
1、“先新后老”,即先铺设新的设备、形成新的进路后,再改造或拆除老的设备。这样做的结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列车原有进路,不影响车站列车通过能力和编解能力。
2、“先伸后缩”,即在站场股道需一端展长,一端需缩短的情况下,应先施工展长的一端,然后再施工缩短的一端。这样做的结果,不影响车站的接发车能力。
3、“展内缩外”,即对需要展长股道的施工,从车站外侧开始进行,逐步向内过度,若是需要缩短股道的施工,从车站内侧考试进行施工,逐步向外过度。此种方法,在站场股道较多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可减少施工队运输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为运输创造条件。
(二)各专业配合的原则
由于电务联锁是通过轨道形成的,站场线路改造,必然引起电务改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务电务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工务在制定施工过渡时,要尽可能地为电务改造提供条件,适应电务条件的需要。在不增加工务过渡费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电务过渡工程,或者是电务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来完成过渡任务。
1、尽可能在电务有条件下过渡施工。也就是说,在制定工务过渡方案时,电务不具备条件的,在过渡过程中尽量不使用。
2、尽量不改变站型。即不改变相互联锁关系。站场线路改造设计,往往会改变原有站型,原有的联锁关系会发生较大变化,在施工过渡过程中,要暂时保持原有联锁关系,待施工改造基本完成,新电气集中换装时,再一次开通。
(三)设计与现场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站场线路改造不同于新建线路,凡需改造的站场,都是经过多年运行。在多年的运行中,经过多次大修和维修,线路状况会发生变化,同设计情况相比会有一定的误差。线间距、路线标高的变化,都会给工务施工过渡方案的制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线间距的变化,对施工影响较大。在站场线路改造中,经常需要增加交叉渡线,而交叉渡线对线间距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通过施工过渡,把线间距的误差逐步调整过来,才能施工。
若要强行改造将破坏线路的稳定性和线路的大方向,影响行车安全。必须采取措施,逐步过渡改造。因此,在制定施工过渡方案时,必须对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情况,找出不利因素,对症下药,才能正确地制定过渡方案。
二、站场线路改造的施工难点
既有线站场改造施工的特点是既要加快工程进度,又要保证运营安全。由于既有站场改造施工多为尽可能保持营运设备正常运转状态下组织施工,既要保证工程进度又不能影响运输生产,致使施工单位面临诸多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行车干扰大
既有站场要点封闭施工前,预铺道岔、轨排、清筛换枕、施工备料,以及路基帮宽,线路养护等工作均受列车运行的干扰。对于运输业务繁忙的车站而言,干扰更大,安全形势严峻。
(二)时间紧迫
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计划外中断行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线路封闭要点施工计划一旦确定,就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按时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决不允许拖延滞后。
(三)场地受限
既有站场改造施工时,施工现场杂布各种既有设备,施工单位既不能破坏正在使用的设备,又不能使新设备、材料侵人限界,影响运输安全,致使施工单位的材料堆码、旧料撤除、道岔预铺及滑移工作极为被动。要点施工过程中人员机具更是排布不开,各个施工组相互干扰,影响施工作业效率及站场施工的安全、正点开通。
(四)既有设备状态不明朗
既有线正常运营状态下有其完整的设备。站场改造一动既有线,既有设备也需作相应的调整。比如轨道电路的调整,既有信号设备的移设等等。再加上多年来人员变动、设备更换等种种原因,施工单位不可能对既有工务、电务等部门的设备状态调查了解得极为清楚,特别是地下管线的径路,数量往往很难确认。导致施工单位换枕清筛、开挖土方、铺设电缆等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五)地方干扰大
与新线施工相比,既有站场多在人员集中的村镇,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各种原因受到干扰,施工单位往往要为道路交通,征地拆迁等工作耗费极大精力,施工进度极易停滞不前。对于工期的延误,地方干扰常常是很重要的因素。
三、站场线路改造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强有力的统一指挥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
由于站场线路改造情况复杂,影响面广,且工作非常紧张,突发问题很多,要想保证工程的质量,故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在封锁施工阶段,要组织工程领导小组在现场指挥。工程领导小组视工程规模大小由路局或分局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运营单位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设计人员。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作业组,如工务、电务、施工方案、物资、安全保卫、生活医疗等。参建单位也要组成指挥机构,形成健全的指挥系统。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是:
1、检查和监督施工方案执行情况,遇有特殊情况要修改方案时,要及时作出决策并作周密布置。
2、协调各单位、各专业和各作业组的工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绘制施工场地规划图,明确各项目的相互关系,作到大家心中有数。
3、及时处理各种施工障碍。
4、检查各单位的人员组织、准备工作、物资供应情况。
5、及时处理诸如变换设计、气候变化的对策、设备故障的排除,以及列车不正点运行对封锁时间和管内行车的调整等突发问题。
6、督促、检查安全工作。
7、组织工程交验工作,处理交验中存在的问题。
(二)科学合理过渡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运营线上施工,必须满足运输安全的要求,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过渡方案是站场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的核心,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从工程质量角度出发,过渡方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思路:
1、按照“先易后难,先站线后正线,先外围后中心,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安排施工过渡。应先对运量小及非集中联锁的次要线路、道岔进行改造;站场咽喉区改造应提前安排,过渡时首先安排平行进路少、室外设备能够新旧替代使用、室内设备不改动的部分进行改造;另外,对于站场内需要移动利用的原材料,尤其是线路材料和信号设备,应尽量提前安排施工。凡牵涉到以上施工作业的咽喉区改造,均需结合电气集中开通,在全站大封锁前几天集中完成。
2、应先向行车组织部门报批施工封锁计划,并完善以下几个方而工作:①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有效调配劳力,既不能窝工,还应考虑劳力组织的均衡;②在劳力充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天窗点”组织施工,劳力有限制时,也应安排配合和辅助项目施工,充分利用每次封锁时间;③要认真核准每次施工的影响范围,尤其是电务影响范围;④上报施工计划,应认真征求相关专业(包括机、车、工、电、辆、供电)的意见。
(三)把握合适的封锁时间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车站线路改造是一个纷繁复杂而又细致的系统工作,在封锁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封锁时间内集中优势劳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给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更为重要。
1、施工前认真将工程项目进行拆解,确定封锁前、封锁中和封锁后应执行的工序,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封锁时间内的工作量最小,工作时间小了,封锁时间相应缩短。
2、在道岔设计位置旁边有足够长地时,可在场地上将道岔整组拼装好。站改施工时只需将组装好的道岔半移就位即可,其工作量较分部铺钉组装大为减少,并能较好的保证铺设质量。
3、道岔位置需要纵向移动时,则将整组道岔顶起,至于若干轨道小车或滑块上,沿简易轨道移至规定位置落道就位,能起到减少封锁时间的效果。
4、如果现场不具备预铺条件,又申请不到足够的封锁时间,可以把铺设一组道岔的工序分为抽换岔枕、铺钉直股和铺钉曲股三大步,逐步实施。
结语
综上,站场线路改造工程师一项极其复杂系统的工程,交叉作业多,影响因素也多,导致施工难度较大。尽管如此,线路改造的质量依然是工程的核心,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通过强有力的科学指导、合理的过渡方案和封锁时间等方面来切实加强质量控制,使站场的线路改造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柳祥禄.浅谈铁路站场线路改造施工过渡方案的制订[J].山西建筑,2011.3.
[2]李胜臣.铁路既有线封锁的施工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3]吴刚.既有铁路提速改造信号过渡方案的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6.3.
上一篇:桥梁工程论文测量技术方向论文范文